APP下载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思考

2020-05-28黄蓉

读天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培养

摘 要:幼儿自理能力是体现幼儿拥有良好独立发展的首要环节,也是保障幼儿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因素,3岁前,是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对孩子在成长中发展手眼协调性,动作精准性以及良好性格养成都有很大益处。本文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幼儿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睡眠、排泄、饮食等生活卫生习惯。而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其自身身体、心理各方面正处于发展阶段,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强,所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必须成为小班幼儿最主要的课程。

一、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如厕问题

1. 不会自己穿脱衣裤

观察发现,班里大部分男孩已学会独立脱裤子如厕,个别男生需要教师帮助。在这一方面,女孩子相对而言存在较大的问题。因为大多数女孩喜欢穿裙装加连裤袜来幼儿园,脱起来较麻烦,会出现尿在衣物上的情况。

2. 入厕时拥挤打闹

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尚未建立,如厕时喜欢嬉戏打闹,常有争抢发生,会向老师告状,诸如“老师,是我排在她的前面。”“老师,他不排队。”此类。小班孩子还没学会同伴交往的方式,不知如何正确地处理与同伴间的矛盾,个别幼儿会推搡其他孩子,以使自己能够先上厕所。

3. 不会表达自己想要上厕所的意愿

在一天内,除了教师会统一安排幼儿如厕的时间外,幼儿可以自由如厕。但大部分小班幼儿不会表达自己想要上厕所的意愿。尤其是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中以及午睡中,幼儿总是尿在身上或床上,而且在发生此类情况后,幼儿仍不知道告诉老师为自己换干净的衣物,常常是教师看到床铺湿了知道这名幼儿尿在床上了或者闻到臭味了开始去找是哪位幼儿拉在身上了。

(二)盥洗问题

1. 不会正确地洗手

幼儿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洗手,总是打开水龙头手放下面随意一冲就算洗好了。其次,幼儿在洗手时常常会弄湿衣服,对于洗手前要将“长袖变短袖”没有意识。

2. 洗手时玩水

观察中发现,有些幼儿会故意留到最后一个洗手,这个时候教师离开洗手间去教室里照看大部分孩子,他就开始玩水。将水池塞住,让水池注满水;或者在水龙头出水时用小手堵住,看水柱从手指缝隙中飙出;亦或者玩洗手液,在手上挤大量的洗手液开始玩泡泡。

(三)进餐问题

1. 进餐时说话

幼儿园里的午餐菜式品种多样,幼儿看到自己没见过的菜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会询问老师“这是什么菜?”这一问像打开了幼儿的话匣子,都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也有的幼儿会借着进餐的时候与同伴说说“悄悄话”。

2. 使用餐具不熟练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还不能很熟练地使用勺子,总是会吃的桌面、衣服上、地上一片狼藉,也常常会发生饭碗打翻、勺子掉地上的情况。

(四)午睡问题

1. 不能安静入睡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午睡时产生极大的焦虑情绪。他们从来没有过这种集体生活,虽说周围都是同伴但在入睡时没有亲人在旁边是他们第一次经历,所以爆发了强烈的分离焦虑。幼儿往往大声哭泣,嘴里喊着“要妈妈”“要回家”。也有个别幼儿在要午睡时显得特别兴奋,躺在床上东张西望,或者发出声音影响其他幼儿。

2. 不会自己穿脱衣物

尽管家长们在孩子衣物的选择上已经尽量依从简洁易穿的原则,但孩子们在穿脱衣物这一方面的自理能力还是有所欠缺。他们不会拉拉链,不会扭纽扣,分不清左右脚和裤子的正反面。

3. 不会提出想要上厕所的意愿

小班幼儿常常会发生尿床,一是他们的年龄特征表现出来的自控力较差,二是很多幼儿不会向老师提出想要上厕所的意愿。

二、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针对以上观察结果,教师进行了干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环境

教师在厕所的地上贴上了几对蓝色脚印,依次排列,这样幼儿看到脚印就会明白应该站在脚印上依次排队;教师在厕所的墙壁上贴上了正确洗手的方法,分为六步骤,以图片和简单句进行表述,让幼儿能够看得懂;教师在教室内设计了一些生活方面的区角游戏。

(二)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中

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多节以生活领域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例如《找朋友》,主角為鞋子:为不同的鞋子找到对应的另一只并且能够分清左右脚;音乐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好孩子不要妈妈抱》是通过歌曲让幼儿明白自己长大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

(三)游戏融入,养成生活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正处于生活基本适应和生活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游戏对于他们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将游戏融入小班幼儿的生活活动之中,会使他们在游戏中快乐地生活,在生活中快乐地游戏;会使他们在游戏中更乐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儿歌引导,掌握日常生活技能

儿歌作为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语句精练、短小精悍、形象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住。对于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生活技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音乐提示,形成活动指引习惯

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为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科学地选择一些不同旋律或节奏的乐曲,在不同生活环节中有目的地、经常地播放,让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执行不同的活动内容,逐步建立起活动指引的习惯。

(六)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学校应为小班幼儿建立起家园沟通手册,记录幼儿在学校自理能力的详细过程,同时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来关注幼儿的成长发展,教师要大力提倡家长认真阅览家园手册,使其发挥出更理想的教育功能。

三、 结语

小班幼儿相对来说依赖性较强,在缺乏相对的自我认知和意识的情况下,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较弱,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稍微慢一点,所以,我们以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来实现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双方要给予幼儿多一点耐心,用情呵护,加强沟通,方能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为幼儿未来良好的教育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林霞.幼儿园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21.

[2]刘安琪.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3):202.

作者简介:

黄蓉,江苏省常州市,江苏常州市新北区新魏幼儿园。

猜你喜欢

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培养
脑出血超早期强化降压对患者血肿扩大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