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和总策划,浅谈两种角色背后的思考
2020-05-28罗希
摘 要:本文将以《中国蓝少儿梦想家》节目为例,分析主持人和总策划这两种角色,以及解释了主持人要策划并参与此赛事综艺的原因,并且提出这两种角色融合下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主持;策划;思考
一、《中国蓝少儿梦想家》节目介绍
2019年,浙江广电集团少儿频道推出了一档全新综艺节目《中国蓝少儿梦想家》。节目致力于展现4-12岁少年儿童的价值世界,打造少儿领域第一梦想品牌。孩子们通过唱歌、舞蹈、乐器、主持、表演、跆拳道等各种不同形式,展示自我魅力、彰显新时代中国少年的风采。节目中,他们还与梦想导师们亲密互动,并在社会各界的助力下激情圆梦!
项目持续9个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线下海选期,覆盖了全国5省33市的80多万亲子人群;第二阶段为录制期,共有103名少儿登上舞台,参与了12期电视综艺节目的录制;第三阶段为播出期,每周六下午在浙江少儿频道首播,次日起在全网同步上线,节目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观众口碑。
身为项目的总策划和节目主持人,该项目给我带来了颇多感触和思考。
二、身为主持人,为什么要策划并参与此赛事综艺?
1.主持人应该有更多社会公益担当
主持人是一份很特殊的职业,它在公众媒体平台拥有话语权、具有公信力,它代表着社会主流形象。这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主持人职能和价值。但在自我成就的同时,身为省级媒体的主持人,是否应该更多地思考社会发展议题,比如少年儿童的成长与未来。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我们应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应该为他们输出怎样的内容和价值观?至少,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营造一个健康、积极、阳光的社会环境和媒体形象,让孩子自由成长、积极追寻、充分表达,显示个体的独特性。我们应当在媒体中呈现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兴趣和意识形态的内容,我们应该更多地去思考节目如何对孩子成长带来积极影响,比如自尊心、荣誉感、上进心、公平性等。这是我策划项目的初心。
(1)用“梦想”的力量托举每一颗幼小心灵
少儿对成长充满渴望,在与周遭环境的接触中,他们会逐渐认识到自己是独立自由的生命个体,有需要被充分尊重的天赋和爱好。这种自我认知和性格养成,将会伴随一生。梦想形形色色,但有时缺乏具有仪式感的鼓励。我们应该让更多孩子相信,只要有梦想、能坚持,就有被支持和帮助的理由。
(2)为更多家庭营造亲子共处时光
在项目赛事执行的数月时间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每个孩子的参赛都伴随着家长们的指导和付出。赛事变成了一个桥梁,连接着孩子与家长共同的参与感和荣誉感,增加了亲子互动的时光。
(3)有效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
在一个自由赛事和绚丽舞台中,孩子能够有效意识到自己的付出和取得的回报,也增加了与小伙伴之间的交流和游戏方式。这种异于校内教育的大赛综艺项目,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关注度,提升每个个体的主人翁意识。
(4)主持人发动社会力量为孩子成长助力
主持人作为社会公众人物,更应该用自己的媒体号召力,呼吁更多社会群体和企业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引導和梦想助力。这一季的综艺节目,我们引入了大量的公益圆梦元素、有企业资助孩子成长、有国家一级越剧演员谢群英女士为孩子悉心指导、有“西湖捞哥”周翔军警官为孩子做民警表率、有名嘴主持人席文、沈涛、陈欢、亚丽等为孩子们圆梦倡议,社会各界力量因孩子的“梦想”而凝聚!
2.融媒体时代对主持人提出了新的业务挑战和要求
单纯的主持人角色,正在面临困境。
融媒体时代,媒介格局正经历着巨大变革,主持人角色也伴随着媒体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前所未有地转变。主持人自我定位和业务方向必须经历一个新的突破和发展,传统播报需求正在被逐渐消解,主持人也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尴尬困境。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正在逐渐向综合型媒体人转移;主持人的工作,更多地需要对社会抱有敏感度、对观众抱有真情实意、对媒体发展抱有积极探索。
同时,这又是一个主持人全面发展最好的时代,因为它让主持人可以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去充分实践,在具体工作中获得资源整合的能力。这是拓宽眼界的机遇,也是倒逼自我“求生存和发展”的契机。一个赛事综艺的策划和执行,超过了原本的主持人范畴,但也会为主持人的职业生涯带来更全面的助推。
三、双重角色给我带来的融合感受
1. 少儿节目中导师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和要求
在《中国蓝少儿梦想家》节目中,我本人以导师型主持人的角色参与,对孩子们的舞台表现进行实时点评和立意提炼。这有别于传统主持人的“信息传达”功能。导师型主持人,更需要深刻地了解节目立意和编导意图,明确角色定位。这也是对主持人业务能力的拓展。我从舞台来到导师评论席,面对少年儿童这一特殊年龄对象,不仅仅承担着流程串联的工作,更兼顾着随机应变的点评功能。
(1)导师型主持人需要具备亲和力、观察力、共情力
这一角色不仅要快速把握全场,更要快速换位思考,敏锐感受到低龄孩子的内心变化和接受能力。另外,交流对象是少儿儿童,这对语言组织的逻辑方式提出不同要求,需要更加深入浅出的语言和包容鼓励的态度。
(2)导师型主持人需要从心理上与孩子成为朋友
爱心、细心、耐心,是参与少儿节目对话的先决条件。在满足儿童娱乐性的同时,不忘身上担当的使命,了解并迎合孩子心理需求,成为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值得信任的知心姐姐。
(3)导师型主持人需要具备分寸感
从自身形象、个性出发,掌握评论的分寸感,使语言生动亲切、言行大方得体。但切莫为了迎合少儿群体而矫揉造作、曲意逢迎。
2. 少儿节目总策划的角色定位和要求
总策划,是一个项目诞生的推动力,也决定着项目的核心理念。
(1)需要对节目立意和内容承载有整体构架能力
怀抱着关爱儿童成长的初心,在媒体前辈的共同帮助下,我们用“梦想家”串联起孩子们的才艺与梦想,在舞台上用一段才艺和一段自我梦想表述,为自己的童年时光留下弥足珍贵的回忆。这里没有竞技,只有展示;没有淘汰,只有经历。
(2)需要统筹协调全盘的能力
从项目立项起,就需要对每个工种职能了然于心。赛事执行过程是很琐碎的工作,孩子报名、学校沟通、场地安排、搭台布置、资源调度、媒体报道、活动执行,每个环节都有无数未知的问题等待及时解决;录制阶段更是操心不減,孩子们来到电视台的行程安排、演出内容、安全保障、情绪调节,件件全都是头等大事;播出阶段,光群发播出通知就是一件很需要耐心的事情,还要监管网络互动和舆论维护工作……每个阶段,都需要未雨绸缪。
四、双重角色给我带来的更多思考
这是一次尝试,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它让我从学习了从主持人视角切换到全局思维的习惯。有很多细节值得反思,也有更多感悟值得分享。
1. 知行合一、开拓视野
实践出真知,我们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会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和智慧,而视野的拓展也只有在具体工作中才会带来实效。深度参与节目的过程中,我更加意识到了社会对媒体的要求,不仅仅是停留在大屏端的播出,更需要线下导流和互联网续航的赋能。
(1)线下流量如何获取?
从2019年7月起,各地少儿培训机构、社区和学校,开始陆续收到《中国蓝少儿梦想家》的赛事邀请,大家积极响应、迅速组织,把这场公益寻梦之旅深入到了每一个可以触达的家庭!全国5省33市的三万多名少年儿童加入了我们的追梦之旅。从暑假到金秋,孩子们已经对这个IP赛事产生了自然粘性。线下流量必须要用心经营才能获得。
(2)互联网续航,动力强劲。
2020伊始,我们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节目组快速反应,发起中国蓝小小梦想家战“疫”短视频有奖征集活动。征集刚发布,我们就收到了来自752个家庭的627件视频投稿。这种高效体现着孩子们对互联网内容传播的认可和习惯,这给媒体人带来最直观的冲击和思考。
2. 拥抱时代、勇立潮头
主持人还是一个简单的发声者吗?当然不是。拥抱时代,即意味着我们要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时刻突破自我的天花板。在融媒体时代,既要成为传播者,也要成为内容的选取者和文化发展方向的引领者。职业功能的壁垒在不断被打破,如果你热爱这个行业,就必须勇立潮头。
总结:
《中国蓝少儿梦想家》让我收获颇多,这两种角色的融合,给我带来奇妙的化学反应,让我更加珍视这个节目,也让我真正深度参与。项目推进的不易让我更加努力珍惜,我对每一个环节了然于心,也对每一个追梦故事如数家珍。我从一个曾需要编导写好话术的主持人,变成了现场节奏的掌控者;我的主持更加言之有物、真情实感。我对孩子们充满爱意,这里有泪点、笑点、知识点,一切都源于真实的感受。
这不仅是两种身份角色的尝试,更是一种深刻的思考:主持人唯有紧跟时代,不断通过积累和改变,才能灵活打通线上线下、大屏小屏资源,才能立足优质内容,为主流价值护航、为社会舆论引航,为持续提升媒体号召力、影响力和内容生产力迈出坚实的步伐!
作者简介:罗希,1987年12月,女, 浙江余姚人,硕士研究生,播音主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