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ndroid的“社交+自适应推荐”阅读APP设计与实现

2020-05-28黄涛王艳慧关鸿亮

软件导刊 2020年3期

黄涛 王艳慧 关鸿亮

摘 要: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与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各种移动阅读类APP备受青睐。针对移动数字时代用户阅读过程中的社交、个性化推荐等新需求,突破当前流行的国内外移动阅读类APP的功能架构,提出一种以Android Studio为开发平台,以创建更符合用户阅读体验为目的的“社交+自适应推荐”阅读类APP设计方法,并详细剖析其关键技术及实现流程。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可行性,能够为提高用户阅读质量、解决盲目读书窘境,满足用户在移动阅读过程中对知识、社交服务、阅读体验等方面的需求提供良好思路。

关键词:移动阅读;社交网络;自适应推荐;APP

DOI:10. 11907/rjdk. 191315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20)003-0128-05

Design and Implication of “Social + Adaptive Recommendation”

Reading APP Based on Android

HUANG Tao1,2,3,4,WANG Yan-hui1,2,3,4,GUAN Hong-liang1,2,3,4

(1.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2.Key Laboratory of 3-Dimensional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Applic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3.State Key Laboratory Incubation Base of Urban Environmental Processes and Digital Simulation,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4. College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4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mobile devi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various mobile reading APPs have been widely favored. In view of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social and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 for users reading in the mobile digital era,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popular functional frameworks of mobile reading app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been broken through. On the basis of Android Studio as its development platform, the design of “Social + Adaptive Recommendation” reading APP which is for a more user-friendly reading experience has been created. In this paper, the key technology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feasible. This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reading, solves the dilemma of blind reading and meets the users needs for knowledge, social services, reading experience and so on in the process of mobile reading.

Key Words:mobile reading; social networking; adaptive recommendation; APP

0 引言

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移动阅读依靠各种数字化平台及移动终端[1],为人们提供随处可得的阅读服务,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需求和方式[2-3]。国外对于移动阅读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电子书阅读器方面,尚未普及“移动阅读”的概念[4]。2007年,亚马逊Kindle成功激活了国外电子阅读器市场并超过了传统纸质书籍销售[5-6]。近年来,移动阅读在国内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持续上升,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已超70%,同比上升了4.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用户对智能手机、电子书阅读器等移动数字化阅读终端服务偏好越来越明显[7],移动数字化阅读正逐渐成为未来趋势。在此背景下,国内外涌现出一系列移动数字化阅读APP,凭借丰富的图书资源与舒适的阅读模式为人们带来了较好的阅读体验[8]。但是,目前国内外移动数字化阅读APP仍存在许多不足。例如,现有阅读APP的功能较为单一[9],以检索、收藏、记录等功能为主,且只包含少量特色服务如懒人听书、个性化推荐以及阅读定位等服务。网络调研发现,简单的一体化功能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移动数字化阅读应该紧紧跟随社交网络的发展潮流进入社交时代[10]。只有将移动数字化阅读的优质内容与移动社交平台的海量用户数据相结合,使用户在阅读的同时产生彼此间沟通与互动,分享并享受阅读,才能够不断提高用户阅读体验[11-12]。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以满足用户在移动阅读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社交服务、阅读体验等的获取需求为目标,提出一种以Android Studio為开发平台,以创建更符合用户阅读体验为目的的“社交+自适应推荐”阅读类APP设计方法,并详细剖析其关键技术及方法实现流程,是移动阅读类APP设计与开发的一种有益探索。

1 需求分析

国内外市场已有一些移动数字化阅读APP应用,例如当当阅读、京东阅读、Kindle等,提供了在线批注、分享、阅读物及好友推荐等带有社交和推荐属性的功能[13]。本文以国内外典型APP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移动阅读APP进行需求分析和对比,找出突破点。

1.1 国内外移动阅读类APP现状分析

表1对国内外3款主流移动数字化阅读APP的功能异同点进行比较。通过归纳与分析发现,两款国内主流APP在书单功能、阅读功能的形式上近似,界面风格、栏目设置等方面如出一辙[14],这不仅会降低用户阅读体验感和归属感,还会使用户粘性得不到提升;而国外主流APP更愿意根据用户需求积极创新、追求人性化,满足用户使用需求[15]。但在社交功能方面,国内一直努力向社交阅读方向转变,积极开展以阅读为基础的社交活动,从而达到读书交友的目的;而国外更多的是追求为用户提供优质内容和良好的阅读体验,并没有特意开发社交功能[16]。

综上所述,国内外移动数字化阅读APP还拥有极大发展空间,一味模仿并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只有将阅读、自适应推荐、社交等特点充分发挥,不断寻找新的突破点,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从而在互联网产业发展大势下脱颖而出。

1.2 APP系统需求分析

在功能需求方面,APP的功能不在于数量多少,而在于是否符合用户习惯与用户需求[17]。基于这种思想,本文认为功能应该按照优先级排序,而不是单纯的功能叠加。因此,根据已有研究经验和网络调查分析,本文对用户功能需求的优先级排序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用户对移动阅读APP除了进行阅读和搜索相关功能外,还对社交分享、评论和交流功能有迫切需求。因此,本APP旨在于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构建阅读与社交的桥梁,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2 APP系统模块设计

本系统主要包括四大模块,即登录注册模块、阅读社交分享模块、征集阅读活动模块和自适应书友推荐模块,每个大功能模块又包含一些小模块。系统模块结构如图1所示。

(1)登录注册模块。已完成注册的用户可直接输入账号名和密码登录,未完成注册的用户需根据要求输入基本信息进行注册后登录。

(2)阅读社交分享。供用户浏览书单列表、查看书单详情以及书单讨论区等。

(3)征集阅读活动。主要包括活动列表浏览、活动详情查看、互动发布及活动报名等,为用户提供更多休闲娱乐功能。

(4)自适应书友推荐。供用户进行书友推荐、用户关注与分享等。

3 APP关键技术实现方法

3.1 服务器端构建

本文以MVP+Retrofit+RxJava作为整体框架,用Retrofit+OkHttp缓存版块数据,JSoup进行网页解析,SQLite实现文章收藏功能,Json实现用户关注功能等。

移动端采用MVP模式,把代码分离为模型、视图、表示器3层。它可以在修改视图时不影响模型,实现模型与视图的完全分离,从而达到解耦的目的;抽取出业务逻辑,将其放在表示器中实现,使得模块职责划分更为明显;一个表示器能用于多个视图,且无需更改逻辑,从而提高程序的复用性。基于这些优点,本文选择MVP作为系统主体模式。由于网络请求处理框架(Retrofit)支持异步操作框架(RxJava),因此Retrofit和RxJava结合使用会使得网络请求更加便捷、稳定。

3.2 数据库设计

此系统数据库主要以SQLite和MySQL数据库作为数据存储单元。首先,本地存儲采用SQLite数据库,因为存储的本地数据量较少,有利于访问,而且在没有网络连接时,本地数据也可以进行访问与管理;其次,服务器端采用MySQL数据库存储系统数据[18],MySQL数据库作为当前最流行的开源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能够适用于各种平台,而且技术性能非常出色。

3.2.1 概念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和系统功能要求,系统实体—联系结构如图2所示。本系统数据库中数据表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用户基础信息表:用于存放用户基础信息,是系统数据库中的核心表;②用户书单表:用于存放用户收藏后的书单列表;③书单类别表:用于存储书单所含类别;④活动表:用于保存线上和线下活动信息;⑤消息表:用于保存用户接收到系统的信息通知;⑥认证表:用于获取其它平台的认证权限。

3.2.2 数据表结构

数据库中主要包括用户基础信息表、用户书单表、活动表及图书表等,以用户基础信息表和用户书单表为例,用户基础信息表是系统数据库中的核心表,主要用于存放用户基本信息,具体字段信息如表3所示。Type字段用于区分用户类别,其中0代表普通用户,1代表后台管理员;Push用于存储用户在极光推送系统中唯一识别的id;Pass_Key用MD5算法进行加密,以便为用户安全提供保障。

用户书单表用于存放用户收藏的书单,如表4所示。Lable字段代表标签,不同书单标签需用分号隔开;List_details字段用于记录书单简介;YN_delete字段用于标记是否删除书单,若选择删除书单,数据库中将会删除该条记录。

3.3 客户端设计

本文主要对客户端中的登录注册、阅读社交分享、征集阅读活动以及自适应书友推荐等功能模块进行设计,并辅以流程图加以说明。

3.3.1 主界面

主界面由登录注册、用户浏览组成。主界面运用两种常用布局方式,在RelativeLayout(相对布局)中添加LinearLayout(线性布局)。

3.3.2 登录注册模块

用户在进入登录系统前会判断用户类别,用户类别主要分为新用户和老用户。若为新用户则需要注册系统账号,注册方式主要以账号名认证的方式进行;若为老用户则直接输入账号密码登录,通过服务器端验证后方可进入系统。

3.3.3 阅读社交分享模块

展示用户书籍搜索结果、详情查看以及阅后评价是阅读社交分享模块的主要功能,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用户成功登录后,可在搜索对话框中输入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名,点击搜索,当显示书籍列表后,可以先阅读书籍简介,或者查看其他用户对书籍的评价,也可以直接进行阅读。关于社交平台上书籍分享功能,若用户已获取相关平台(微博、微信、QQ等)的分享权限,则可以直接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书籍,同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否则需要相关认证,即输入相应平台账号密码得到认证后方可使用正常分享功能。

3.3.4 征集阅读活动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用户浏览活动列表、查看活动、发布活动以及报名参加活动等功能。系统旨在为想要以书会友的用户提供一个方便交流的平台,让用户可以参与到线上或线下活动中,达到真正以书会友目的。用户可以选择将活动分享到微信、微博或QQ空间3种时下较流行的社交平台上[19],分享过程如图4所示。用户在活动详情页面点击分享按钮,选择分享平台,然后进入对应的授权界面,授权成功后,调用后台接口,后台生成该活动的html格式详情页面,并将链接返回给移动端,移动端再将链接分享出去。

3.2.5 自适应书友推荐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书友推荐、关注用户。书友推荐将阅读用户对书单的评分作为项,形成一个矩阵。当用户对浏览过书单的评价与其他用户浏览过书单的评价接近时,就认定两位用户为相似用户[20]。书单评分分为3个方面,采用累加机制,即评价书单加1分,收藏书单加2分,分享书单加3分,累计最高为5分。运用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实现用户之间的相似度和最近邻距集的获取[21]。关注用户主要以Json格式记录每一个用户关注的对象,当进入关注界面时,遍历数据库显示数据,当点击取消关注时,从数据库表中删除该用户信息。具体过程如图5所示。

4 APP系统实现

4.1 系统开发语言及环境搭建

本系统以 Android Studio 为开发工具,Java为开发语言,充分发挥了Android Studio运行速度快、智能化、虚拟速度快和可跨平台优势,展示了 Java运行速度快的特点。依次安装JDK、Android Studio SDK以及Android Studio以创建系统开发环境。服务器端开发和运行需要安装Tomcat服务器。

4.2 客户端实现

本文实现“社交+自适应推荐”阅读手机应用中的登录注册、阅读社交分享、征集阅读活动、自适应书友推荐等关键功能,部分界面如图6-图8所示。用户打开手机应用后首先需完成登录或注册操作,如图6所示;当用户在搜索书单时,输入书单名称,点击搜索按钮,搜索结果会在列表中显示,如图7所示;用户需要分享书单或发布活动,点击分享按钮,即可完成分享功能,如图8所示。

5 结语

本文针对移动数字时代用户阅读过程中的社交、个性化推荐等新需求,突破当前流行的国内外移动阅读类APP功能架构,提出一种以Android Studio为开发平台,以创建更符合用户阅读体验为目的的“社交+自适应推荐”阅读类APP设计方法,详细剖析了其关键技术及实现流程,测试结果验证了其可行性。为提高用户阅读质量、解决盲目读书窘境,满足用户在移动阅读过程中对知识、社交服务、阅读体验等方面的需求,提供了可行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但系统设计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交及自适应推荐方法也有待优化,后期对服务器的维护与优化仍需加强,这些都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佑镁. 国内外数字化阅读发展及阅读服务创新研究[J]. 中国信息界,2011(12): 42-43.

[2]肖灿,朱珍民,叶剑. 移动阅读社交系统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3,34(6):2212-2217.

[3]TSVETKOVA M. Compromise duality between mobile reading and stationary reading: an analysis of culture of the media nomadism[J]. Journal of Histor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edia Education,2018,56(1):159-167.

[4]王俊芳. 移动阅读APP功能需求研究[D]. 武汉:武汉大学, 2017.

[5]董顺祥. 影响我国用户使用Kindle阅读器的因素研究[D].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4.

[6]王永亮. 电子书传播文化平台探索——以亚马逊Kindle营销为例[J]. 出版广角,2017(21):60-62.

[7]刘亚. 移动互联时代的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基于社会化阅读的启示[J]. 图书馆论坛,2014,34(5): 48-54.

[8]夏韬. 从“微信读书”看移动阅读类APP的发展与变革[J]. 出版广角,2017(10): 40-42.

[9]田蕊,陈朝晖,杨琳. 基于手持终端的图书馆APP移动服务研究[J]. 图书馆建设,2012(7): 36-40.

[10]任晓敏,刘丛. 阅读社交时代图书营销转型与发展[J]. 中国出版,2014(21): 54-57.

[11]马俊. 移动阅读场景下传统内容生产媒体与移动社交平台的聚合与博弈[J]. 编辑之友,2018(4): 34-38.

[12]王亮亮,李小聪. 社交网络用户关系分析[J]. 软件导刊,2017,16(5):152-154.

[13]梁育浩. 豆瓣网社会化阅读平台的发展研究[D]. 南京:南京大学,2016.

[14]王海燕. 移动阅读类APPs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15(1): 84-87.

[15]安小兰,谭云明. 亚马逊电子书经营模式分析[J]. 出版发行研究,2009(6): 49-52.

[16]蔡坤. 国内电商移动阅读客户端对比研究[D]. 合肥:安徽大学,2015.

[17]金鑫,朱亮亮. 移動阅读APP用户社交互动行为的驱动力研究——基于认知倾向的社会交换理论的启示[J]. 科技与出版,2017(4):107-111.

[18]操凤萍,余跃海,刘雪娟. 基于LBS的足迹移动分享系统研究与实现[J]. 软件导刊,2018,17(11):17-21.

[19]武上力,张艳如,王云鹤. 移动社交时代下自媒体之比较研究——以微信、微博与QQ空间为例[J]. 新媒体研究,2015,1(1):27-28,14.

[20]余鑫淼. 书友交流分享与社交平台app的设计与实现[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

[21]周显春,邓雨,吴世雄,等. 基于改进协同过滤算法的个性化美食推荐APP开发[J]. 软件导刊,2019,18(2):88-90,95.

(责任编辑:孙 娟)

收稿日期:2019-05-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15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B0505400);北京市长城学者资助项目(CIT&TCD20190328);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8LZ27);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KM201810028014);首都师范大学青年燕京学者项目和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类)项目(19530050178)

作者简介:黄涛(1994-),男,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GIS方法与应用;王艳慧(1977-),女,博士,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GIS方法与应用;关鸿亮(1969-),男,博士,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测绘地理信息高新技术。本文通讯作者:关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