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曲线运动”教学资源,培养物理观念
2020-05-28刘宝
刘宝
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曲线运动”不仅是高考中的一项重要考点,也是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历,通过横纵对比,自主架构、趣味实验,理性分析、建构模型,触类旁通这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借助曲线运动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物理观念素养.
一、横纵对比,自主架构
在物理中,很多知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将其割裂开来往往是不太可行的.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尽可能地深入挖掘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的方式来深入挖掘这些知识的本质,架构更加优化的知识网络,促进学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的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角速度”这一知识时,笔者就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横向对比中,我为学生归纳了与角速度相关的一系列重要知识点,如其定义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半径转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运动公式是“ω=θt”,单位是“rad/m”,是描述物体转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明确了这些知识点后,纵向对比的过程也就完成了.为了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我又引导学生开始进行横向对比,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与“线速度”相关的内容,现在可将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横向对比.线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v=st,s为弧长”,单位为“m/s”,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此基础上再对这二者进行深入的横向对比可知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v=ωr”,这样横向对比也就完成了.
在纵向对比中,针对某一知识点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其精髓并将其灵活应用,而在横向对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比较的过程中深入区别并掌握相关知识,促进其建构更加优化的知识网络,全面提升其对物理观念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二、趣味实验,理性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兴趣因子,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趣味实验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对物理观念的认知,促进其对物理概念理性分析能力的提升,使其学会用理科思维去学习和思考问题.
例如,在教学“平抛运动”的相关知识时,笔者先通过多媒体放映的形式为学生演示了生活中一些极具趣味性的曲线运动实例,以此来当作课堂导入的一个途径.通过观看“火流星”“大摆锤”和“反斗转盘”等视频,学生对于曲线运动的热情瞬时被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趁着这个时机,我引出了本节课要學习的重点内容——平抛运动,在教学时,我将平抛运动分解为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个运动,让学生分别进行研究学习.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后,学生都能够正确归纳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其满足自由落体的一切运动规律.在这之后我又让学生分析研究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学生也都能准确归纳出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
三、建构模型,触类旁通
在物理学科中,对于某些物理观念或者知识来说,某个物理模型可能会适用于很多个同种类型的题目的求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建构各种物理模型,使其明确各个物理知识和物理概念之间的微妙联系,然后学生在实际解题时就能够有效套用相关模型进行解题,对于一些相似类型的题目也能够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对于曲线运动这一部分的内容来说,其题目的考查形式非常灵活,所以建构的模型也并不单一.例如,对于绳子拉船的问题可以总结为“船过河”模型,对于小球在圆锥上的运动可以归纳为“圆锥摆”模型,还有对于一些常见的绳和杆的受力问题也可以归纳为对应的“绳模型”和“杆模型”.这样学生在遇到相关类型的题目时,就可以逐一对号入座进行求解.很多种相似类型的题目都可以归类求解,解题效率也将会极大提升,所以说这种模型构建的方法非常适用于曲线运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为学生归纳和建构各种解题模型,这样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促进其学科素养水平的全面提升.
总之,曲线运动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模块,同时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相关内容时,应当有效结合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并且深入挖掘这些运动的内在特点和实质,这样才能够通过最优化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并且不断培养和深化学生的物理观念素养,促进学生物理水平的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