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0-05-28谢庆玉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勾股定理互联网+数学

谢庆玉

依托互联网进行的初中数学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具有包容开放的特点,不仅能大大地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学生资源的拓展、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使课堂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一、运用互联网思维转变教学观念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互联网对人类的学习、生活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并善于从互联网中汲取知识营养.在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海量的信息时,教师要主动拥抱互联网,从互联网中学习新知,以突破自身認知的局限,应对复杂的教学状况.要实现身份的转变,就要从传授知识的“教书匠”变成为学生解惑、指引的“导师”;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进行转变.一个人的力量是极为有限的,所以教师要改变单打独斗的现状,将个体劳动转化为团队合作,通过教研组的指导,发挥教学团队的力量,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课件,借助于动画、视频的演示,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从而促进学生对概念、规律的把握理解.

如在苏科版《丰富的图形世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网络上下载悉尼歌剧院、埃及金字塔、北京天坛、上海东方明珠等建筑物图片,让学生感受图形世界的多姿多彩,然后再带领学生认识几何体,并从建筑物的局部中抽象出棱柱、棱锥、球、圆锥等几何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对初中生而言,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寻找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子弹划出空气的弹道曲线的视频让学生理解“点动成线”,通过筷子在碗中搅拌,筷子经过的区域构成柱面让学生理解“线动成面”,通过苍蝇拍打苍蝇时,苍蝇拍经过的区域构成弯曲的柱面让学生理解“面动成体”……从而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二、借助互联网拓展学生的体验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能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互联网条件下,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学生所接触的知识更加丰富,思路也会更加宽广,可以为数学学习提供很大便利.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网络上的案例、课件、试题,以及微课等,营造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提高教学的效率.当然,教师要注重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以增长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应用互联网资源的能力.

在网络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课件了解学习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善于放手,让学生不再囿于数学课堂,还要将课堂向课外延伸,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三、利用互联网开展探究学习

开放性问题成为近年来中考的一个热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摆脱机械的讲解,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以及思维的发散,让他们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教师要注重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选择相应的主题教学,布置开放性的作业,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探究结论.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了解勾股定理的数学史、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法(赵爽弦法、加菲尔德证法、青朱出入图、欧几里得证法)以及勾股数组、勾股定理的用途等内容.在学习“黄金分割”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介绍黄金分割在建筑等方面的应用.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下用手机记录生活中的黄金分割图像,并将之上传到学习平台,比一比谁发现的黄金分割比例最美.

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以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成绩,进行大量的缺少针对性的讲解.而互联网教学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在线教育平台,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针对自己的情况合理地选择学习难度,这样能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提交作业,并通过及时地反馈了解作业的对错,还可以通过微信群等方式与同学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交流,从而有效建立起自身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四、利用互联网增加师生的互动

在互联网条件下,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会各不相同,学习方法也会存有差异.教师要为学生建立起互动交流的社区,利用他们对互联网感兴趣、接受新信息能力强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沟通互动的平台,让他们利用微博、QQ等社交软件进行交流解法,向学生推荐教学视频,让学生“晒”自己的方法……从而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发掘互联网与传统数学教育的融合点,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搭建互动的学习平台,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勾股定理互联网+数学
勾股定理紧握折叠的手
用勾股定理解一类题
应用勾股定理的几个层次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