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2020-05-28郝兴明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电学灯泡高中物理

郝兴明

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物理就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而言,存在着很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首先,初高中物理都是基于经典物理教学内容中的“声、光、电、力、热、磁”几大板块展开,其教学目的都是为了以物理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养成创新性思维,提高其创造创新能力.不同点在于,较之于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高中物理学习内容无论是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基于二者之间的异同,推进初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衔接,还需要借助以下几项措施.

一、问题导学法,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导学法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前,不要简单地把本节课程的物理知识要点一一罗列出来,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循序渐进,而是要通过课前提出的几个物理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比如,在讲解凸透镜成像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上台观察其成像特点.在学生发现蜡烛透过凸透镜成的像有大有小,有实有虚时,教师向学生发问“凸透镜成像的大小、虚实等特点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借助问题导学,会在学生脑海里留下一个大大的疑问,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这对于学生初高中物理知识学习都极为重要.

二、创设物理情境,帮助学生吃透书本

情境创设法的提出考虑到了初中生的自身特点,它要求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把知识点落在创设出的情境之内,使学生能够在创设的情境的辅助之下,理解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例如,电学知识被普遍认为是初中物理知识学习的重难点,对于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较为抽象的基本电学概念,学生在剛刚接触的时候还很难完全吃透,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联想.把电流类比为水流,把电压类比为水压,把电阻类比为水流流动过程中的运动阻力.通过类比联想,把原本抽象的电学概念融入到创设的具象情境之中,学生的理解难度就会大大降低,这便有助于学生吃透物理书本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公式.

三、递进教学,优化学生物理知识结构

递进教学法是指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作铺垫,过渡到新的知识点,从而实现初高中物理知识有效衔接.例如,在讲解电学中的电流时,初中物理讲的是电流的定义式,即I=Qt;而到了高中涉及电流的微观表达式,即决定式I=nqsv.二者之间就存在一定的递进关系.教师要加强初高中知识间的联系,注重对学生物理知识的系统性训练.例如讲到“伏安法测电阻”这个实验时,根据欧姆定律R=UI,所得到的U-I图线应该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实际上实验做出的是一条有纵截距的直线.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实际上这是由于电源内阻所致.递进教学法注重对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过渡,并在此基础上延伸物理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充分挖掘课本物理知识的内涵与外延.

四、激发学生认知冲突,打破思维定势

认知冲突是指物理实验现象与学生预先的大脑猜测结果截然相反的情况.认知冲突由于与学生原来的固有思维反差较大,能够有效地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能够激发起学生无限的好奇心与求知热情.比如,在讲解“影响小灯泡亮度的影响因素”时,教师准备两个灯泡,其规格分别是“220V 80W”和“220V 60W”,向学生发问“将这两个小灯泡同时串联在电路中,谁的亮度更强?”学生肯定会认为功率大的灯泡亮度更强,实则不然.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不仅仅是依托于教材书本内容,教师也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加强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感知.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把一根羽毛和一枚硬币从相同的高度抛下,二者谁先落在地面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够准确判断出“硬币要比羽毛更快落在地面上”,于是就有了“把重量不同的物体从同样的高度抛下,重的物体先落下”这样的错误结论.教师再准备一根石英玻璃管,在其中放入羽毛和硬币后,对石英玻璃管做抽取真空处理,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在接近真空的条件下,羽毛和硬币是同时到达石英管底端的.通过思维认知上的巨大反差,学生势必会迫切想要弄明白这些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究竟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自主去探究、挖掘这些问题背后的物理原理,从而助推其深度学习与思考.

初高中物理学习实际上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知识积累到知识运用”的过程.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基于二者之间的教学异同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

猜你喜欢

电学灯泡高中物理
灯泡创意秀
点亮小灯泡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点亮小灯泡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Lesson Seventy-four An atypical presentation of a typical arrhythmia
巧用电学知识 妙解环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