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念和机遇,苏州工业园区三个复工样本

2020-05-28本刊编辑部

莫愁·智慧女性 2020年6期
关键词:园区疫情企业

本刊编辑部

因新冠肺炎疫情客户取消年前订单,企业如何解决经营困难?居家抗疫无法返岗,工资怎么算……

举国上下齐心战疫,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疫情对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尚未消散。自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以来,这场与全国人民息息相关的战疫正式进入后半场:又一场大考敲响了开考铃,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必须加快速度提交答卷。

作为全国工业园区的“领头羊”“急先锋”,苏州工业园区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43亿元。当复工复产在全国范围内被提上日程,这里,率先吹响了“战斗”号角。

为引导企业规范有序复工,苏州工业园区设立企业指导组,并以最快速度成立了厂商复工、防控物资、物流运输及人员进出等多个专项协调小组,以有效应对企业产业链断供、疫情防控物资短缺、物流运输不畅等困难,帮助企业人员协调卡口、社区进出,竭尽所能为园区企业安全复工复产助力。

园区妇工委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持续多举措开展切实帮扶,召开线上招聘会、线上培训等,解决女性创业就业难题;召开女企业家复工复产座谈会,了解并协助解决企业困难与需求。

在政策帮扶之下,企业复工实际情况如何?疫情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哪些影响和改变?本期“她说”来到苏州工业园区三家代表企业,从企业管理者、普通员工切身体会出发,了解特殊时期的复工故事。

朱琴

朱琴:是挑战,更是机遇

2月10日起,按照“重点工业企业优先、AB类企业优先、用工人数少的企业优先、组织在苏未返乡员工上岗企业优先”原则,苏州工业园区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复工。

由于有一笔年前的订单急于交付,苏州哈勒数控磨床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琴向园区提交了申请,希望能进入第一批复工的企业名单。批复很快下来,2月12日,哈勒公司正式复工。经过朱琴统筹安排,哈勒公司有条不紊地开始生产。

坚定、专注且高效的“多面手”

口罩是哈勒公司日常生产中必备的劳保用品,本身有一定储备量,加上园区也提供了一部分,在配备上难度不算大;消毒液、额温枪这些紧俏物资,在“供应链专家”朱琴的调配下,也第一时间筹集完成。在对公司进行全面消杀后,朱琴按照本地、外地的不同情况,安排员工分批返回;除了一线生产员工,她建议技术和销售团队继续在家办工……朱琴是个人风格尤其强烈的管理者,她追求高效,做事目标明确,条理清晰。

朱琴将自己的工作视为“用人”,她提供平台,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同时成员之间互相影响,最终形成相似的“气场”,向着共同的目标齐头并进。疫情之下,团队的确展现出和朱琴个人风格极其相近的气场——坚定、专注且高效。

朱琴的团队称得上精简,公司里每个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正常时期员工中在世界各地来来往往的“空中飞人”不少,异地办公是常事,聚在一起的情况反而不多见,因此疫情之下公司的出勤率看起来跟平时没有太大差别。除了多了几层检测和防护程序,大家的工作状态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很快都进入了角色。

2002年,朱琴从机械专业毕业后,入职阿诺(苏州)刀具有限公司。如今的阿诺公司被视作非标刀具行业的翘楚,而在当时,朱琴是阿诺的第三位团队成員,是两位创始人之外的第一个员工。当时,国内高端数控刀具市场几乎一片空白,产品基本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进口,用坏了只能发回国外修磨,或者丢弃,再订购新的刀具。

阿诺公司创始人柯亚仕在国内外刀具行业深耕多年,他判断,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市场对高端刀具的需求会逐渐增多,绝不能一直受困于进口。“他有这样的抱负,想要改变国内客户没有选择权的局面。”柯亚仕的创业理念无形中影响着朱琴。

在阿诺工作的前十年里,朱琴接触到了国外几乎所有品牌的刀具。从生产、技术到供应链,通过扎实的轮岗工作,朱琴深入了解这个行业每个环节的运转。2015年,阿诺被正式收购前,曾与收购方签下一个三年的业绩对赌协议,为此,朱琴又从零开始,学习并主持了投资和并购方面的工作,最终顺利完成业绩目标。

海不辞水,十三年间,朱琴就像一块始终吸不饱水分的海绵,利用一切机会汲取知识和经验,最终练就出独当一面的硬实力,成为不折不扣的“多面手”。

哈勒公司准备的防疫物品

2014年,柯亚仕和德国一家公司共同出资在苏州成立了哈勒公司。2017年,德方想要将股份卖出,柯亚仕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便游说朱琴入局。经过权衡,朱琴确信这是一件可做的事,便不再犹豫,买下德方股份,正式接管哈勒。

变“全能”为“特长”

当时,哈勒公司只有从德国引进的一种型号的磨床,产品十分单一,朱琴知道,一旦遭遇市场风险,对公司的威胁将很大。接管公司后,朱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人去德国采购另一种型号的磨床,前后不到四个月便将它顺利引入国内。朱琴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效的执行力,让公司老员工感受到全新的风气,她的雷厉风行开始感染整个团队。

丰富的从业经历让朱琴在判断麾下员工的能力是否与岗位相适配时从不会“抓瞎”。她习惯率先垂范,没有司机,也不用秘书,凡事亲力亲为,对项目进度一清二楚,对自己的职责更是从不含糊。渐渐地,整个团队在工作中都变得极其专注,呈现出一种不受外界干扰的专业和自信态度,这一点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表现得更加明显。

两种不同型号的进口磨床同时投入生产后,朱琴发现了新的问题:德国的机器在中国有一些“水土不服”。德国产的装备综合性能十分突出,但同时实力也很平均,因此效率不太高。在行业内浸润多年,朱琴知道国内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巨大,客户都偏爱性价比高的产品。“好比客户需要一种机器,来生产装这种矿泉水的瓶子。”朱琴边说边随手拿起眼前的矿泉水瓶,“但德国机器都是全能型的,既能生产500毫升的矿泉水瓶,也能生产1.5升的矿泉水瓶,价格昂贵,对客户来说,不是性价比高的选择。”

朱琴将这个过程称为“读懂客户的选择”。察觉到这一商机后,她立刻要求技术团队着手研发更高效、更智能、更精巧的新机型。从设计到第一套样机,前后花了一年时间,2019年,HALLER-M1五轴数控刀具磨床在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正式亮相,收获如潮好评。

朱琴对这个新产品十分有信心,相信它将是带动整个行业全面升级的先锋,但同时新产品也需要更多时间深入实地,调研需求,反复验证。疫情发生前,哈勒公司整个2019年的工作重点都在研发这款新机型上,虽然疫情稍微延缓了生产节奏,但同时留给新机型更多时间进行调试、完善。

危机中磨炼制胜法宝

疫情发生后,有不少同行没有经受住诱惑,生产起短时间内利润暴增的医疗器械,来哈勒谈合作的人也络绎不绝。朱琴不为所动,一律拒绝,还特意召开了一次线上会议,再次明确公司未来三年和五年的发展计划及重点产品,给团队指明方向,稳定了军心。

哈勒公司副总经理张明和朱琴是多年的朋友,也是想法始终一致的工作搭档。他是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博士,一位典型的“工科大拿”,聊起技术来常常掩饰不住兴奋,甚至会马上摊开记事本边画图边讲解。此前张明常年出差,工作中时常会有一些技术难题盘桓在脑子里,他虽然惦记着,却很难有一段完整的空闲静下心来思考。居家抗疫期间突然有了难得的闲暇,他和研发团队线上交流,画图、建模、查资料,两个月里研究出数十项创新技术,正在排队申请专利。

创新才是制胜法宝,这是朱琴、张明和整个团队的共识。哈勒刚创立时,是从国外买进专利,再进行组装生产的。朱琴知道这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通过引进专业技术团队,全力支持研发,公司打造的创新产品一个接一个,三年不到就逐渐扭转了技术上受制于国外的局面,而这正是朱琴执掌哈勒第一天起,就在心底定下的目标。

去年亮相之后,HALLER-M1的订单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这样的逆势上扬让朱琴感到振奋,也坚定了她和整个团队将创新坚持下去的信念。

“疫情的影响肯定是有的,而且短期内会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损失,但从长远角度看,它也有一定好处。”朱琴说,“我们的行业需要这样一个契机,淘汰依赖投机、抄袭或单纯模仿的企业,让真正靠创新、靠技术生存的企业掌握话语权。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国家来说,这个转型都是必须的,也是早晚的事,疫情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个时机的到来。”

疫情下的公益藍马甲

企业战疫:台前与幕后暖心举措,给员工带来踏实感

2月7日是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杜少华复工的第一天,她有些惴惴不安。尽管站点就在自家楼下,她还是放弃了搭乘公司班车,决定开车上下班。她在包里放了酒精喷雾、免洗洗手液、防护手套、湿纸巾,还特地买了一个带吸管的水杯,想尽可能减少暴露的风险。

到公司后,杜少华看到楼栋门口已设置了电子测温仪,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安检;进入大楼前,她还领取了一个3M口罩。大楼内随处可以闻到消毒水的味道,阿姨用高压喷雾在办公场地、楼梯转角、厕所、门把手上反复喷洒时发出的“噗噗”声,是她这一天听到最多的声音。墙上的电视正滚动播放工会为战疫加油录制的视频。其中细数了为了保障员工安全复工,公司做出的一系列防护措施;收录了部分员工在网络上写下的心路历程。视频一上线就在公司群里刷了屏,很少发朋友圈的杜少华也转发了,她觉得这部短片拍得很暖心。

复工后,杜少华感到和以往最大的区别就是密集的会议明显减少了——公司要求3人以上的会议全部取消,改成线上沟通。午餐时间,杜少华到餐厅后发现桌上都装了隔板,大家自觉地同向隔桌就餐;为了降低聚集风险,公司划分了四个餐次,每个餐次都有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在现场引导和监督。员工还可以选择打包盒饭带回工位吃,也有不少同事自己带了便当。

上班第一天,杜少华和同事们收到了公司发放的健康包,除了口罩和消毒喷雾,还有一瓶维生素C。当月的工资也准时到账了,这给大家服下一枚定心丸。疫情期间延迟上班会不会扣年假,工资会怎么算,能不能按时发放……这些是疫情停工期间每一个像杜少华这样的普通员工最担心的问题,公司这一举措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疫情期间,一些原辅材料因为供应商停产出现了短缺,导致无法对产品进行包装,也就意味着不能按时出口。公司一方面向园区管委会寻求帮助,在多方协调下解决了原辅材料供应问题;另一方面加快了自身研发进度,力争减少对外依赖,自产自用。杜少华所在的技术部门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复工后部门及时调整了工作重点,延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项目,将另外一些原本计划下半年进行的项目提到上半年,从而最小化负面影响。

给了员工踏实感的防疫措施背后是许多人的共同努力。疫情刚出现苗头时,公司的反应足够快,1月份便已经从韩国订购了6万只口罩,其他必需的防疫物资也在最短时间内配齐。全面复工后,针对外地返苏员工,公司统一安排了住宿隔离,期间一日三餐都由食堂制作,再安排专人送到酒店。

“客服小妹”,“一家亲”舒缓负面情绪

目前,三星电子(苏州)有员工近2100名。许多人过年回家探亲,因疫情无法返回,公司的人力一时十分紧张,不少过年留守在生产线上的员工出现了连续加班的情况。企业群里有一线员工直接向管理层表达了不满。公司收到反馈后当即加紧解决办法和补偿政策的制订。公司工会和妇联也迅速建立起“一家亲”群,帮大家缓解心理上的焦虑,共同渡过难关。

朱琳是“一家亲”的群成员,也是公司妇联副主席。她和伙伴们自发形成了时刻关注群里员工情绪的默契。每当有员工在群里提出关于薪酬、调休、复工具体安排等方面的问题,或是发牢骚,她们总是第一时间进行解答或安抚,对话经常持续到深夜。时间久了,朱琳和伙伴们互相调侃着叫彼此“客服小妹”。及时有效的沟通,加上公司一系列补贴政策,使员工焦躁的情绪很快得到平复。

朱琳是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专家,疫情期间比起物理防控,她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员工的心理健康上。尚未复工时,她和伙伴们就在持续推送“心理防疫”类科普文章;正式复工后,她们第一时间组织了一场“全员战疫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杜少华也参加了线上答题,得奖后还收到了工会和妇联的小礼物。看到大家的情绪逐渐被调动起来,朱琳心中充满成就感。

特别的爱,用金点子提振士气

这段时间,朱琳脑海里翻来覆去想着如何开展活动,在不聚集的前提下,动员尽量多的人参与,达到有效纾解员工负面情绪的目的。“特别的爱在你我身边”征文活动大赛,鼓励员工写下身边的战疫故事,温暖了并肩战斗的小伙伴们;“keep21天”打卡活动,鼓励员工在家健身,大家又纷纷晒起了宅家花式健身照……

女员工已婚已育率超过80%,公司妇联平日就注重亲子活动。特殊时期,她们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结合战疫主题进行绘画和手工创作,收获了不少惊喜。有个孩子用柚子皮做成一只口罩,盖住了自己整张小脸,只留下两个洞露出眼睛,十分逗趣可爱。孩子的烂漫可爱让连续工作的疲惫瞬间消散,朱琳赶紧把这些作品整理出来,推送给大家。

“疫情期间,公司妇联和工会花了很多心思安排各种活动。现在,我们的心态已经比较放松了,挺感谢她们的。”这次复工的经历让杜少华对公司多了一份归属感。而朱琳所在的小团队最近正忙于准备“备考家长助攻手册”,给特殊时期家有备考生的员工提供一份帮助。虽说每天都为想点子犯难,但朱琳和伙伴们做起这些事时总是充满斗志,干劲十足。

为宿舍隔离员工送餐

去社區做志愿者

华莹:将信任立作誓言

2月3日,苏州工业园区国资办正式下发《关于落实市政府有关应对疫情政策意见的通知》,第一时间落实前一日苏州市政府出台的苏“惠”十条,明确了园区国有企业减免中小企业房租、金融支持、税收减免等的执行细则,以及在信贷、融资等领域下达了具体的帮扶政策。

园区妇工委召开女企业家复工复产座谈会,问困问需,传达园区惠企政策,协助企业家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并为女企业家提供4000只医用口罩等防疫物资,协助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防疫物资不足问题。

华莹

4月末,草长莺飞,万物向荣。两个多月过去了,苏州启迪科技园已经基本恢复正常运转。傍晚的下班高峰,等待出园的汽车排起了长队,安静而有序。

搭好一座“桥”

2月10日,苏州启迪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华莹开始正常上班。启迪科技园内有约600家企业,在它们正式复工前,她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

华莹始终将自己的工作视作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她知道如果政策落实到位,对科技园内入驻的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将大有裨益。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通知》,从而充分享受到优惠补贴,华莹安排员工着手起草《告知书》。第一稿交上来后,华莹却不太满意,她读起来觉得“有些官方了”。运营这个占地200亩的科技园,华莹很注重服务意识,她常提到“为园区服务,为企业服务”,因此她要求《告知书》要从园区内企业的角度出发,思考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对企业最关心的补贴政策进行解读,同时“详细地告诉入园企业我们做了哪些防疫准备,欢迎企业放心复工”。

《告知书》发布后,科技园内的企业开始有序提交复工申请。华莹的团队面对的工作量巨大,除了防疫物资的数量和质量,环境消杀计划,员工用餐方式、行动路线等方面,还需要对企业复工人员名单一一审核,细致到每一个人的行动轨迹。一旦发现含混不清的情况,华莹会要求员工马上跟进,完成清晰的轨迹调查,以确保百分百安全复工。“政府相当于把一定的权利下放给了我们,那我们肯定要担起这个责任。”对于发出去的每一张通行证,华莹都十分慎重。

助解小微企业燃眉之急

科技园的复工面积从30%到60%,再到90%,一个多月时间,华莹带领团队开出了229张通行证。有些第一次审批不合格的企业,又经历了第二次、第三次审核,现场调查和帮忙设计复工方案,他们都做得愈发熟练。虽然长时间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但大家热情高涨,谁都不想耽误任何一家企业的复工进度。

启迪公益团

科技园里绝大多数是小微企业,在疫情的冲击下,处境更加艰难。分批复工办法下达后,许多非重点行业的小微企业被排在后面。园区内有一家研发电动车“三电”系统的小型企业就十分着急。涉及到产品周期,如果不抓紧完成订单,他们就要面临违约赔付的后果,复工需求迫切。情急之下,企业负责人找到华莹,表达了难处。华莹立刻联系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进行沟通,商讨是否能根据实际情况为确实有需求的小微企业先开路。

其时疫情形势严峻,每个决定背后都是难以预估的风险,园区管委会为此特地召开紧急会议。经历多番商讨和考察,特批最终下达,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全程负责协调沟通的华莹终于舒了一口气。

将心比心做服务

华莹是陕西人,大学毕业后在西安做英语老师。二十年前,华莹来苏州旅行,对这座城市一见钟情。她喜欢这里的小桥流水、山清河秀,也喜欢这里广阔的就业前景。华莹深思熟虑后下定决心:留在苏州。

华莹从国企秘书岗位做起,一步步做到管理层,好学、踏实的个性让她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和积累。进入启迪后,华莹依旧保持随时学习的习惯。科技园内的企业涉及各行各业,华莹总是通过他们,主动去了解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从新媒体到高精尖,从大数据到新基建……她要求自己无论碰到哪个行业的从业者,都能聊上两句。这样,她才能真正了解企业需求,让园区和企业成为一起进步、共同成长的伙伴。

华莹十分感恩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好导师,他们通过言传身教,让华莹逐渐具备优秀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如今,她也习惯倾囊相授,将心比心——无论是对自己的同事,还是企业客户。去年,有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向华莹表达过一些职场上的困惑,如今碰到疫情,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经历过的难题,因此,华莹牵头成立了启迪科技园HR俱乐部,大家共享资源,共同进步。近期,华莹邀请劳动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专门为HR们讲解疫情下如何妥善处理劳动关系。

华莹还组织成立了启迪公益团,开展公益活动。疫情期间,启迪公益团在吴中高新区社会创新发展中心平台发布物资捐赠倡议,通过多方协调,累计筹集8万余只口罩,分批用于支持武汉和苏州一线防疫人员、本地困境家庭以及园区内的部分企业。由苏州工业园区妇工委牵头成立、华莹负责主要管理的园区女企业家公益联盟,也参与到这次特别行动当中。今年,她筹划充分利用女企业家公益联盟的力量,在精准扶贫、女性就业等方面发挥作用。

这段紧张忙碌的复工经历,让华莹更加明确了工作定位和对未来的期待。她感谢苏州这座开放、包容的城市,也感谢自己遇到的每一个人。疫情终将过去,未来终会到来,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的回馈,她都会继续踏实地做下去,正如她最喜欢的那句话:“你只管精彩,老天自有安排。”

猜你喜欢

园区疫情企业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