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生“数感”的培养途径
2020-05-28秦仲华
秦仲华
“数感”的建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它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核心素养要求下,初中生必须具备的良好知识素养.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加强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建立和培养,借助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感悟数感,在问题中激发数感,在兴趣中培养数感,以此来促进学生良好数感的建立,进一步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
实际上,数学知识与生活元素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有意识地去发现数学知识,并运用良好的数感来建立起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时,他们的核心素养定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来创设生活化情境,让生活元素成为诱发学生思考动力的源泉,逐步培养他们的数感能力.
例如,在“随机事件与概率”一课中,学生需要在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概念区别的基础上,把握随机事件的特征,并准确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因此,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通过例举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逐步建立起他们的数感.如“太阳会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明天是晴天”“投入篮筐的篮球会掉下来”,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能够亲眼见到的现象.在这样一种生活化情境下,学生往往能够感知到数感的存在,并逐渐形成联系知识的良好思维习惯.数感是一种逐渐形成的内在思维动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和培养的素养.因此,将生活化情境和数学知识紧密联系,无疑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强化的有效途径.
二、基于重点难点,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往往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知识重难点的把握,而生动趣味的问题情境也是助力学生“数感”建立的有效手段,这有助于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自觉地将问题情境与所学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在脑海中建立起清晰的思维框架.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一课中,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在于需要理解和辨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根据实际问题来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因此,我会着重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带领他们将抽象的实际问题化为形象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用字母代替数字的优势,逐渐培养他们的数感.如在情境导入环节中,我会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思考,并带领学生一同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我会列出解决问题的方程,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特点,进一步把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这样一来,学生在面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就能够有意识地将其与方程的定义联系起来,提高解题效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活力,引导学生经历接触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能够置身于问题情境,体验问题与知识的联系,逐渐形成良好的数感能力.
三、组织数学活动,增强课堂活力
数感的培养需要建立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因此,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开展数学活动,以此来增强课堂活力.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感知知识所蕴藏的智慧和魅力,体验实验和推理的思维活动,才能逐漸建立起良好的“数感”模型,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实际应用在数学活动中.
例如,在“统计调查”一课中,学生需要在把握全面调查的概念的基础上,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并将其作为收集数据和统计数据的信息载体,感悟统计调查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通过组织开展数学活动,鼓励学生去挖掘生活中的数据,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实际运用在实践活动中,并体验到统计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围绕多样化的统计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活动,如“班级内的同学的生日月份主要在哪一个月?”“今年最受欢迎的电影或电视剧是什么?”“同学们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类型是什么?”这些都能让学生构建起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深化他们对知识的把握,进一步促进数感的提升.数学活动往往能够为课堂带来新颖有趣的活力,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来设计活动内容,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数感对他们能力提高的重要意义,并逐渐形成明确的活动方向,不断提高数学知识实践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重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数感的建立主要来源于数学课堂,当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起思维潜在活力,感知数学知识所蕴藏的情感和乐趣,学会从数学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他们便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逐步掌握较好的知识技能,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起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