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0-05-28黄佳凤
黄佳凤
摘要:我国非常重视教育,因此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及教育发展形势,职能部门提出了“立德树人”重要任务.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正是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各教学阶段积极践行这一工作,已成为当前广大教师工作的重点.本文在对相关文件认真研读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就如何顺利完成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 核心素养 培养
有关初中阶段的核心素养的内容说法较多,在教育领域并未达成一致.但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内容已经明确,基于物理学科间具有相通性,可将其作为参考,指引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充分认识到两者教学内容的不同,立足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做好教学习题的精心筛选,保证巩固学生所学的同时,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物理观念
培养学生物理观念,并非易事,需要明确目标,夯实基础.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认识到教材是学生习得物理知识的重要文本,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工具,做好教材基础知识讲解,使学生吃透教材内容,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另一方面,要立足学生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物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的意识,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物理观念.
例如,在讲解“摩擦力”知识时,教师可创设以下问题情境:上体育课时,体育教师分别准备了杆和绳,通过爬杆和爬绳进行体能训练.小刚向上匀速爬杆,小明向上匀速爬绳,则两者受到的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
A.因握杆较困难,因此,小刚受到的摩擦力大
B.绳子比杆粗糙,因此,小明受到的摩擦力大
C.小刚和小明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D.若小刚的体重大,则其受到的摩擦力大
分析:該情境学生并不陌生,甚至有所体验,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但部分学生仅仅凭借自身经验,很容易错选其他选项,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未养成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的意识.事实上,分析该题目需要运用二力平衡知识,以及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受力规律.因为小刚、小明均是匀速运动,由二力平衡知识可知,两人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和其自身重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显然谁的体重大,谁受到的摩擦力大.正确答案应为D.
二、加强训练,提升学生科学思维
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对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物理学习成绩意义重大.一方面,教师应给予学生学习上的指导,即学习中应实事求是,分析问题时应有理有据,不可主观臆断,尤其应敢于提出问题,并积极联想所学,与其他学生积极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围绕初中物理知识,教师可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进行分析,不断锻炼思维,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促进其科学思维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讲解浮力知识时,教师创设以下问题情境:一量筒中盛有100mL的酒精,现将一个100g的物体放入其中,结果酒精体积比原来增大了100mL.已知ρ酒精=0.8×103kg/m3,g取9.8N/kg,则该物体在量筒中( ).
A.会下沉
B.会悬浮
C.会漂浮
D.不能确定
分析:该题目要求根据已知条件判断物体所处的状态,需要应用所学的浮沉知识进行科学分析,即比较物体自身重力和其所受浮力的大小,而非胡乱猜想.题干中已经给出物体质量,不难计算出其重力,因此,解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ρ液gV排=0.8×103kg/m3×9.8N/kg×1×10-4m3=0.784N.而该物体的重力G=mg=0.1kg×9.8N/kg=0.98N,∵F浮 三、鼓励动手,提升实验探究能力 为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做好教材实验内容讲解,通过实验,鼓励学生总结物理知识,搞清楚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学生印象,而非直接告知学生结论;另一方面,围绕学生所学,创设有趣的实验情境,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同时,当学生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后,教师应及时表扬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实验探究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促进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 总之,想在物理课堂践行核心素养,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参与核心素养研讨活动,正确理解,准确把握核心素养内涵;另一方面,在对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将核心素养培养工作渗透至教学环节中,使学生掌握初中物理知识的同时,核心素养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