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市特色种植业精准扶贫现状与改进措施探究

2020-05-28惠凤先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产业化精准扶贫

摘 要 挖掘地方特色、集中力量实施特色种植业精准扶贫,有助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基于此,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分析当前特色种植业精准扶贫现状,探寻适合当地贫困地区的特色种植类型及发展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创新,形成以市场化为导向、具有科技含量、能够构建起产业体系的当地特色种植业,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关键词 特色种植业;产业化;精准扶贫;科技扶贫;河南省南阳市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5.050

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法。在传统落后的农业种植地区,借助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地区找准特色种植业,使当地的种植业更具特色,实现科学种植,提升种植业的科技含量,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量,促使这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1]。南阳市开展特色种植业精准扶贫以来,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目前面临脱贫攻坚的最后一战,需深入分析贫困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找出其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提出适合南阳市发展需求的特色农业扶贫对策,在帮助贫困农民发家致富的同时,也促进整个南阳市特色种植业的发展。

1 南阳市当前特色种植业精准扶贫现状

20世纪末,南阳市开始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总体来说,南阳市的特色种植业还不够发达,尤其在贫困地区发展非常缓慢。在这些落后地区,要借助特色种植业帮助当地群众摆脱贫困,抛弃落后的种植业生产方式,建立有科技含量的特色种植业体系,还需要扶贫人员切实深入的努力。当前特色种植业精准扶贫主要面临的困难有如下4点。

1.1 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

南阳市特色农业发展整体上依靠的还是天然条件,如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等。而贫困地区不具备这些优势,人口多、人均土地少、劳动力素质低,特色种植业发展缓慢且规模较小。这些地区的特色种植业产品如果脱离帮扶,难以承受市场的激烈竞争,必然使农民的收入受损,也会打击人们参与特色种植的积极性,如此恶性循环,特色种植的规模更不容易发展扩大。同时,这些小规模的种植更容易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灾害防御能力低,农民的收入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1.2 科技含量低、发展缓慢

当前,贫困地区的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在进行特色种植时技术不过关,或者完全依赖于科技帮扶,这就使得他们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或发现后难以高效快速解决。近年来,南阳市一直在加大对特色种植业的科技研发投入,但在贫困地区,特色种植的规模不足以留住技术人员,而贫困农民的技术普及和提升难度大、提升速度慢,严重影响了特色种植业的发展。南阳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其中高科技人员更低,即使是在当前特色种植业已经比较成熟的区域,农民的技术水平仍需提升。这既影响了特色种植业的持续发展,也导致较成熟地区对贫困地区的帮扶能力仍旧有限。

1.3 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调查显示,当前南阳市各地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特色种植业种类相对单调,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种植业比重过高,林业和养殖业的比重低。这种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南阳市农业的发展,而在扶贫工作的努力下,照搬的特色产业不仅发展缓慢,也使得各地特色趋同化,反而失了地方特色,亦影响了市场发展。

1.4 龙头企业弱,农户标准化生产意识差

当前,南阳市已经有了一些农业品牌,但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还有限,这些龙头企业也无法带领整个南阳市的农民脱贫致富。尤其是这些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还不够稳定,没有将企业的利益与农户的收益紧密结合起来,特色种植业的产业化链条还过短,能带给农民的收益有限,使得农户的参与热情不够高,标准化生产意识薄弱。

2 优化南阳市特色种植业精准扶贫的对策

针对当前南阳市特色种植业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政府及扶贫工作人员需理清特色种植业和精准扶贫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才能恰当地进行催化。南阳市农村人口众多,人均土地数量少,当前外出打工是多数农家的主要收入。而要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取更多的收益,就要增加种植业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的价值。为此,特色种植业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要从产业、资金、技术等全方面进行帮扶,方能实现精准扶贫[2]。

2.1 帮助解决资金困难

特色种植业精准扶贫工作要解决的资金问题不是农户的生活所需物资,而是建造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标准化种植设施所需的资金。如建造一个中型的大棚就需要花费数万元甚至更多,这个数字对于贫困农户来说异常巨大。面对这些困难,需要扶贫工作人员帮忙联系银行和金融单位为贫困农户提供低息贷款服务,以增加农户的参与积极性。或寻求龙头企业的帮扶,由龙头企业出资、农户出力,共同实现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既给龙头企业带来长远收益,也帮助贫困农民快速走向脱贫致富之路。

2.2 加大科技帮扶

要提升特色农产品的价值,使其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给农户带来更多收益,科学种植是关键。而这就要着力解决贫困农民的低生产技能现状。扶贫工作要向科技扶贫倾斜,增加种植业专业讲座场次、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升科技帮扶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种植前期进行集中讲座培训,在培育养护的关键时期有专门技术人员蹲点辅导,确保农户遇到技术难题时能够及时得以解决。同时建立良好的科技帮扶系统,使农户遇到技术问题都有地方、有方法及时求助。政府扶贫工作还要鼓励贫困农民多学习,给他们提供去先进区域参观学习的机会,增加其依靠科技种植致富的信心[3]。

2.3 提升农户素质

贫困地区的困难不仅是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缺少有头脑、有技术、敢创业并具有开阔思想的人才。扶贫工作在进行科技帮扶的同时,要关注农民思想和眼界的开拓,给他们注入新思想,让大家明白通过种田亦能够过上美好生活。眼界开阔了,农民就敢于将种植的蔬菜、水果进行深加工,进一步提升其科技含量,增加收益。如此就会成就一批立身农村的农业精英人才。他们给农村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农业就不再是缺乏科技含量的低產值行业,而是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不断迈进。

2.4 改善生產条件

目前存在的贫困人口一般是由于健康问题而影响脱贫致富,或是区域生产条件特别落后而导致贫困,如交通不便、土壤贫瘠、水利设施缺乏等。为了带领生产条件落后区域的农民脱贫致富,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使他们有基本的生产条件,改变过去靠天吃饭的困境。对于修建基础设施所需资金,除了扶贫款专款专用,当地政府也要全力支持。基本生产条件完备后,扶贫工作人员要帮助农民找到适合当地生产的,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加以科学种植,最终实现农户依靠自身的勤劳和对科技种植的信心完成脱贫致富。

2.5 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在科技不够发达的旧社会,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现在有了科学技术的投入,种植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大地增强,但在大的风险面前,仍显得格外脆弱。例如,蔬菜种植业非常成熟的寿光市在2018年的洪涝灾害中,有20多万个大棚受损,众多蔬菜被淹,蔬菜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到严重的影响。除了自然灾害,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风险也极大。为了确保农户的利益,政府要为广大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制定科学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并引导农户参与进来。既保障农民的基本收入,又促使农业走向产业化,确保特色种植业的长远发展。

3 结语

近年来,南阳市的特色种植业发展迅速,蔬菜、水果、茶叶和花卉等种植规模大、特色鲜明,已经带领众多农户实现脱贫致富。政府要坚持相关的优惠和扶持政策,确保农户的收益。同时,继续深入改进和优化特色种植业扶贫工作的策略,加大科研投入和科技扶贫力度,将扶贫工作做得更加精准高效。

参考文献:

[1] 胡兰.农村教育精准扶贫推进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6):157-159.

[2] 闫吉,李海燕.以农业科技推进扶贫攻坚战略的政策建议与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12):170-172.

[3] 徐尚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贫困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8.

(责任编辑:刘昀)

收稿日期:2020-01-24

作者简介:惠凤先(1975—),女,河南南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植物栽培、耕作保护、植物良种繁育与推广。E-mail: fengxian68@163.com。

猜你喜欢

产业化精准扶贫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浅谈构建林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