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众”医院生存之艰

2020-05-28毛翊君

中国新闻周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小众神经外科政府部门

毛翊君

采访之前,“植物人”在我印象中是类似常年卧床昏睡的状态。在密云的延生托养机构里,我看见他们会睁眼和闭目,以反映自己的睡眠周期,醒来时,有的人眼神还能追随声响移动。他们会打哈欠,会受到惊吓,也会有呕吐反应。他们的肌肉萎缩得可怕,由于受伤所导致的骨头变形等,也让他们显得瘦弱而畸形。

对于他们的护理,实际上更像照看失能老人,主要是吸痰、翻身、鼻饲等等养护为主,没有过多的医治手段。因此,创始人相久大从公立医院离职时,把这件事设想得较为简单,觉得以自己的神经外科经验,足够支撑所需要的医疗技术。他一心认定,通过向民政局、残联或者卫计委申请,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补助,机构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不成问题。而靠着自己二十年来在医院建立的人脉,病患来源也是容易解决的。

但几经周折,没有政府部门能够帮助他的医院。他寻求过慈善机构,了无回音,还有的人直接告诉他,这事不赚钱。相久大卖房、借贷,投入的成本越滚越大,五年来以如此的形象被诸多媒体报道,依旧没有获得支持。

可市场需求不断在增加。有患者家属陆续从全国各地找来,甚至愿意出更好的价钱,购买一个可能并没有太大差别的“头等”床位。也有民间机构跨省来请教,但最终也都没能把这个模式复制成功。这家机构成了全国唯一的存在。

“植物人”和各种罕见病、临终关怀所面临的处境类似,他们在更大众的疾病面前,始终是小众群体,政府部门的关注落点难以面面俱到。另一方面,专业人士做这件事的空间也并不大。采访中,几位神经外科的医生告诉我,看护“植物人”,在医院内部不是有“光环”的事,而研究“植物人”相关问题的科研经费更是寥寥。

没有激励机制这一前提,慈善、NGO、个人的公益都是虚无缥缈的,这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保证资源配置更为稳定平衡,以及各方利益的平衡。毕竟,“植物人”更大的外延便是失能老人,这是所有家庭都可能面临的最终问题。

封面反馈

@傅文华: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晴雨表,搞好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提升产品质量,事关社会稳定。民心安了,社会才能向前发展。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讀者来信

《为了保住崖沙燕的“家”》

从表面看,人类赢得了更多的利益和更舒适的生存环境,但当一类类动植物依次灭绝的时候,总有一天我们会因为自己的行为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付出更大的代价。(@山岩的风)

猜你喜欢

小众神经外科政府部门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虽小众但可贵
吃就吃它个深刻(上)
网络化治理:政府部门的新形态
我国政府部门员工关系管理策略研究
小众之美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彩图版)
小众之美
丁志斌,为神经外科患都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