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相统一”视域下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实效性探究
2020-05-28王佳
王佳
【摘要】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高校思政课要紧紧围绕这“八个相统一”,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创新思政课的载体、平台,增强实效性,让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地融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政课 ;混合式教学;实效性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应探寻有效路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传统教学方式的優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构建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启发、引导、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一、“八个相统一”的意义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办好思政课的“八个相统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对发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八个相统一”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实效性的实现路径
(一)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弹性学习理念
要改革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师生互动中确立弹性学习理念,使教学的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适应教育发展规律,实现高校思政课改革的目标。
(二)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教师应主动转变角色,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化教学手段为抓手,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线上教学软件,组织、开展课堂讨论,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获取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现信息技术和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融合。
(三)创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要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网络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创设情境、讲解重难点,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避免教与学的脱节,实现即时高效的沟通,使知识发生同频共振;加强线上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优化整合板书、课件、视频等优质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育价值,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四)改革评价方式,加大平时成绩考核力度
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通过线上与线下、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使教学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多元;注重学习的互动过程,加大平时成绩考核比例,注重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切实增强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
(五)建立完善技术体系,加强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
加强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建设高校思政课课程教学资源库,构建MOOC(慕课)、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等教学平台,加强线上学习诚信监控、师生情感交流和论坛有序管理及学校网络硬件设备建设,为教学提供便捷、稳定的网络设备,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学习的需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三、结语
高校应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挖掘教学资源、拓宽教学渠道,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探讨[J].科教论坛, 2018(2):43-44.
[2]宋晓晨,于书忠,刘昕彤.把立德树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分析[J].科技风,2019(13):26-28.
【本文系山东华宇工学院2019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研究与实践——以‘基础课为例”(2019JG47)、2019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民办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四融合传播路径研究”(19CPYJ63)、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M2018X19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华宇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