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援疆的调查与思考

2020-05-28雷锦霞闫玄梅任红燕张蕾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建议问题

雷锦霞 闫玄梅 任红燕 张蕾

摘要    本文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了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援疆的历程与特征,总结了科技援疆典型做法,并深入剖析了科技援疆存在的問题,提出了强化援疆目标、精准援疆项目、筑牢援疆保障、拓展援疆领域、完善运作机制、增加援疆资金、加强项目管理等进一步强化科技援疆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援疆;问题;建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中图分类号    S-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9-0232-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aking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s an example,histo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s′ technol-ogy assistance to Xinjiang were analyzed.By summarizing the typical practices,with deep research on existing problems in technology assistance to Xinjiang,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work of technology assistance to Xinjiang,such as strengthen the goal,make precise projects,strengthen guarantee,expand the field,improve the operation mechanism,increase the funds,strengthen the project management,etc.

Key words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technology assistance to Xinjiang;problem;suggestion;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援疆是区域协调发展援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对做好新时代援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定位、指明了新方向,也给农业科技援疆工作赋予了更高的历史使命、更艰巨的任务。农业科研院所拥有经验丰富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和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理应成为农业科技援疆工作的主力军[2]。

1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援疆历程及特征

1.1    科技援疆历程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简称山西农科院)作为省级公益性、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拥有一支涵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经济、农业信息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队伍,多年来在科技援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科技援疆工作从2008年开始,历经11年,累计实施项目41项,投入经费1 247.5万元,参与单位12个,大体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2010年)。该阶段的工作统称为科技支疆。2008年8月,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棉花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所、蔬菜研究所、园艺研究所、农产品贮藏保鲜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单位在赴新疆参加全国科技支疆工作会议期间,与新疆相关单位签订了8项合作协议,项目经费91万元。山西省(农科院)科技援疆序幕正式拉开,此后按协议内容全面开展合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这一阶段为起步阶段,整体上项目内容相对单一、经费较少。

第二阶段(2010至今)。该阶段的工作统称为科技援疆,即依据2010年科技部召开的“对口支援新疆科技工作座谈会”精神,山西省科学技术厅(简称山西省科技厅)指定与新疆生产兵团第六师(简称新疆兵团六师)、阜康市联系对接,实施科技援疆项目,开展科技援疆工作。从2010年开始,山西农科院参加援助的单位由第一阶段的8个研究所增加到12个,援助合作项目33项,投入经费1 156.5万元。这一阶段为推进阶段,项目内容拓展、经费增加、方式多样。

1.2    科技援疆特征

1.2.1    资金规模大幅增长。山西省农科院科技援(支)疆的第一阶段3年,实施项目8项,投入经费91万元,年均经费30.3万元、单项11.4万元;第二阶段9年,实施项目33项,投入总经费1 156.5万元,平均128.5万元/年、35.0万元/项。相比较,第二阶段年均经费和单项经费分别增长了324.1%和207.0%。

1.2.2    合作层面不断拓宽。从产业上看,山西省农科院科技援(支)疆的前期,实施项目主要涉及蔬菜、玉米、棉花、葡萄、红枣等当地传统产业,随着科技援疆工作的不断推进,实施内容拓展到花卉、食用菌、中药材、食葵等特色产业上;从技术上看,前期主要集中在新品种引进筛选、种养技术、露地栽培上,后来逐步拓宽到组培快繁、农产品加工、秸秆青贮发酵、保护地栽培等;从内容上看,由单纯的项目合作拓宽到产业发展、科技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将科技援疆从一个层面拓宽到多个层面,深化了科技援疆的内涵。

1.2.3    项目构成多元化。随着科技援疆工作的不断深入,山西农科院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简称六师农科所)利用援疆人才资源,积极争取国家以及生产建设兵团等上级科技项目,同时师市设立了科技援疆专项资金。2008—2010年8个项目全部来源于山西省科技厅,2012年争取到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8年增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兵团科技局项目、第六师科技局项目、山西省科技厅项目等,项目构成呈多元化。

1.2.4    合作方式多样化。科技援疆工作前期,主要是项目合作,山西农科院申报省科技援疆专项项目,立项后山西农科院负责提供品种、技术及技术指导与培训,农科所负责试验、示范与推广;后逐步拓展到双方领导、专家进行互访交流,山西农科院为六师进行技术和业务培训、实地指导,师市农科所派人到山西农科院学习、参与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

2    科技援疆典型做法

2.1    坚持问题导向

科技援疆工作开展过程中,合作雙方坚持问题导向,发现和找准当地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补齐短板。马铃薯是当地的传统产业,但病毒病严重、种薯退化、产量锐减,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针对这一问题,山西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以“马铃薯组培及快繁脱毒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项目为平台,帮助六师农科所组建了1 000 m2组培快繁中心,建立了完整脱毒组培技术体系和脱毒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具备年产脱毒微型薯1 500万粒的生产能力,基本满足了当地马铃薯生产对种薯的需求。

2.2    坚持市场导向

合作双方以消费需求、市场需求为导向,确保科技援疆工作取得实效。针对食用菌市场消费的新需求,山西农科院和六师农科所通过“食用菌菌种繁育及栽培技术应用”等项目,在六师农科所建成了食用菌实验室、培养了多名技术人员,掌握了从菌种扩繁—菌棒制作—菌菇种植—管理采摘全程技术,并建立了食用菌栽培基地,大幅提升了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伴随着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和生态宜居环境建设及城乡居民消费层次不断升级,对花卉需求日趋多样化,为此,合作双方引入新疆白掌、丽格海棠、安祖花、蝴蝶兰、大花萱草等优新花卉品种,研发了种苗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及炼苗和移栽方法,配套了适合于当地的优新花卉栽培技术体系,推动了花卉产业的发展。

3    科技援疆存在的问题

3.1    科技援疆合作面窄,合作层次低

科研院所的科技援疆交流与合作面较窄,只是与当地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交流,合作层次低,合作形式主要以考察交流、项目合作为主,具体为:山西农科院各所与新疆第六师农科所共同申报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项目,立项后由山西农科院各所负责提供品种和技术,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新疆第六师农科所负责示范与推广。农业科技援疆工作以单向服务型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为主,缺乏双向互动型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机制,因而亟须建立一种技术供需双方形成的利益共同体的长效机制[3]。

3.2    交流互动不够频繁,双方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不够

科技援疆项目周期一般3年。第1年项目审批下来一般在下半年,真正开展工作已经到年底;第3年下半年准备结题验收,实际开展工作只有2年多的时间;科研人员一般每年到新疆2~3次,每次停留时间都较短,而且项目完成后因各种原因很少有项目能继续跟进研究,前期的工作只能搁浅,一些较好的技术和品种后续推广效果并不理想,真正能留下的东西很少。科研人员交流互动不够频繁,深度参与、深度合作、深度融合的机制仍需加强。

3.3    加工技术薄弱,影响援疆成效的发挥

山西的许多优良品种在新疆当地适应性强、试种效果很好,但因产业链短,品种和技术很难大范围规模化推广。如山西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引进的藜麦、高粱、谷子,玉米研究所引进的甜糯玉米,在当地试种,品质和产量都很好,但因加工环节薄弱及饮食习惯等问题,销路一直没有打开。从山西引进的红枣品种在新疆推广效果较好,品质、产量居高,但当地红枣加工大多处于初级加工阶段,遇到丰收年,因价格低廉,时常会出现红枣成熟后无人采收现象等。农产品加工技术的提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山西下一步援疆提出新的思路。

3.4    科技援疆项目衔接不够顺畅,未能精准反映当地科技需求的类型和侧重的领域

山西援疆项目虽是在参考新疆科技厅项目指南的基础上提出的,但因指南本身不可能列得太细,许多项目主要还是科研人员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申报,部分在新疆转化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等科技成果不能完全适应当地环境,不能准确反映当地的需求,科技成果的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4    深化科技援疆对策

4.1    强化援疆目标——选择乡村振兴产业

目前,新疆乡村正处在变革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发展质量不高,在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农业科技援疆要加强对接调研,摸清和了解新疆当地区域主导及优势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结合研究单位、企业、合作社等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山西农科院科技资源、人才资源、设备资源的优势,开展技术研究,提高科技援疆的针对性,发挥产业带动效应。

4.2    精准援疆项目——针对关键核心技术

援疆项目选择要围绕新疆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疑难技术等确定科技援助内容。依托山西省农科院棉花育种、果蔬栽培、高粱玉米育种、马铃薯育种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结合新疆不同区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瓶颈确定科技援助方向,力求所选项目是当地发展所需,通过项目实施可实现精准施策,切实解决发展需求。

4.3    筑牢援疆保障——培养乡土科技人才

要发挥援疆部门优势资源促进人才培养,加大对新疆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队伍的培育。建立双方人员交流及互访机制,并建立对口援疆的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平台与机制,强化科技人才双向沟通与交流。项目主持单位需做好在实施中的培训与指导,明确培训次数、培训方式,并实地指导,行之有效。要求科研人员驻新疆的时间每年不少于2个月,特别是在研究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时期,一定要做好实地培训,使当地技术人员完全掌握项目中涉及的知识与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援疆的工作效果。新疆科研人员更高频率地去援助单位学习交流,逐步提高乡土农业科技队伍的综合业务能力,以此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努力建立一支科学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4.4    拓展援疆领域——开展全产链技术研究

目前,科技援疆主要体现在种植业、养殖业的新品种引进、繁育、示范、推广等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的初级阶段,山西现有科技成果还未充分利用。应在巩固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新领域的研究,按照完善产加销产业链,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政策链扶持的思路开展研究,除加快作物新品种引进与选育力度的基础研究外,多开展农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功能农业、物联网等新领域的研究,做好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延伸科技服务链[4],力争最大限度提高新疆农产品的附加值。

4.5    完善运作机制——实施深度融合

积极推动科技援疆纳入到对口援疆的整体工作中,以项目实施为抓手,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科技援疆项目运行机制。建立山西农科院与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山西省政府驻疆办事处等部门在科技援疆过程中的沟通协调机制。双方要继续过细过实做好工作,进一步拓展合作内容,强化合作举措,提升合作水平,将原来所与所、课题组与生产单位的零散合作,提升为院师级别的全方位交流合作,实现科技援疆提档加速。双方要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市场导向,建立有效的深度合作机制,培育发展新型潜力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互通有无、联合研发,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共同抓好合作项目的落实落地,扎实推进科技援疆工作取得实效。另外,完善科技援疆人员工作激励措施,力促科技人员“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5]。

4.6    增加援疆资金——采取多渠道融资

科技援疆涉及内容多、领域广,需要大量的专项资金支持,建议采取多渠道融资方式。首先,积极争取自治区、兵团和山西省援疆前线指挥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将科技援疆列入对口援疆的总体规划中,争取援助项目和资金支持;其次,结合当地需求,发挥农科院契合的科研优势,争取山西省科技厅援疆立项项目及在兵团立项的科技项目;再次,在农科院设立科技援疆专项基金,对一些小型课题组援助技术进行支持;最后,争取当地政府、企业、合作社、兵团的资金支持,采用技术支持的方式参与他们的建设发展中。

4.7    加强项目管理——建立监督管理和评估机制

积极争取科技援疆项目纳入到对口援疆总体规划和科技规划中,做到共同规划、共同实施、共同发展;建立科技援疆监测评估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通过监测评估,分析规划实施情况,针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及时做出动态调整;建立科技援疆项目考核评估机制,从计划管理、资金投入、科技援疆专家参与程度、科技援疆项目组织实施及成效等方面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完善和落实科技援疆项目的申报评审、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等基本制度,加强项目绩效考核和经费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充分调动科技援疆各方的积极性。

5    参考文献

[1] 陈宏.论新中国成立以來的援疆政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2,33(6):58-68.

[2] 李东平,龚传胜,杨剑波.加强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援藏工作的实践与探讨: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7,36(1):24-28.

[3] 张梅申,王慧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及实例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2):82-85.

[4] 史书强,袁立新,孙贝烈,等.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助推区域经济发展途径探讨: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5):75-77.

[5] 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题应有新解法[J].中国发展观察,2015(2):18-22.

猜你喜欢

建议问题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三代人的建议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