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运行必将回归常态 有序推动复产达产

2020-05-28陈思锦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复产疫情

陈思锦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3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价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绍宗,综合司副司长李慧,投资司副司长刘世虎,外资司副司长吴红亮和就业司副司长常铁威共同出席发布会,介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疫情防控工作、脱贫攻坚等有关情况。

重要生活物资做到保供稳价

复工复产取得明显进展

就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疫情防控工作和脱贫攻坚有关情况,孟玮主要介绍了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关于发用电和投资项目审批情况。从发电看,今年前2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下降8.2%。其中,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发电同比分别下降8.9%、11.9%、2.2%、0.2%,太阳能发电同比增长12.0%。

从用电看,今年前2个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7.8%。其中,一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3.9%、2.4%,二产和三产用电量同比分别下降12.0%、3.1%。分地区看,全国8个省(区、市)用电正增长,其中内蒙古、云南2个省(区)增速超过5%。同时,3月以来发用电量明显回升,据了解,3月16日调度发电量达178亿千瓦时,明显高于2月底的162亿千瓦时,上升9.9%。

投资项目审批方面,今年前2个月,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9个,总投资1853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高新技术等行业。其中,新建西宁至成都铁路对于构建西北至西南地区快捷通道,加强兰西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联系,促进沿线地区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将更好适应珠江三角洲地区航空量增长需要,对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有重要意义。

第二方面,关于重要生活物资保障情况。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动复工复产、加强生活物资调运、提升储备保障能力,持续做好全国特别是湖北省和武汉市生活物资保供稳价工作。从全国面上看,粮油市场供需宽松,稻谷、小麦、食用油库存充足,蔬菜生产形势良好、供应总体有保障。从湖北省和武汉市等重点地区看,大米、面粉、食用油、猪肉等基本生活物资库存量可满足30天以上消费需求,加上备用货源,有条件保证群众基本生活。3月份以来,全国以及湖北省和武汉市粮油价格运行平稳,猪肉、蔬菜价格有所下降,随着交通运输和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打通,重要生活物资价格有望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第三方面,关于复工复产情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各地方各行业分区分级、精准有序复工复产,取得了明显进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提高较快,除湖北等个别省份外,全国其他省(区、市)复工率均已超过90%,其中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广西、重庆等已接近100%。从电网企业监测的用电情况看,目前有色金属行业用电量已达到去年正常水平,医药、化工、电子行业用电量已恢复到正常水平的九成以上,钢铁、机械、纺织行业用电量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八成以上。铁路装车数已恢复到正常水平,民航、港口、水运均正常运营。

第四方面,关于脱贫攻坚有关工作情况。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学习,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一是抓紧印发实施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决战决胜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从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影响、如期完成安置区配套设施扫尾工程建设任务等8个方面,督促指导各地如期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二是印发实施《关于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质量推进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发展改革委2020年定点扶贫工作计划》,对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定点扶贫工作作出部署安排,确保脱贫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全面胜利。三是牵头印发实施《消费扶贫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行动方案》,围绕打通消费、流通、生产三方面的痛点堵点,着力开展30項具体行动,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农畜产品滞销问题,多渠道促进贫困地区旅游服务等消费,最大程度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和贫困群众增收带来的不利影响。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的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月底,“十三五”规划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有930多万贫困人口乔迁新居,走出了大山和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绝大部分搬迁人口已实现脱贫。

推动相关储备政策出台实施 加大政策对冲力度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前两个月经济运行数据,从目前情况来看,疫情确实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了明显影响,供需两端均受到了较大冲击,一些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很多困难,前两个月主要经济数据都出现了明显回落。但是,疫情的冲击是暂时性的、阶段性的,随着疫情防控的成效日渐显现,一系列已经出台的阶段性应急政策措施逐步落地,特别是后续还将适时推动出台一系列对冲政策,企业活力和市场潜力将进一步激发,我国经济运行必将回归常态,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很多支撑。综合司副司长李慧主要介绍几个方面。

首先,14亿人口生活有保障。民生是发展的起点和归宿,近两个月来,尽管经济运行受到疫情较大冲击,但全国人民生活必需品、医疗物资、电气水热等基本供应都得到有力有效的保障,食品、药品、基础工业品、基本公共服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有序运转,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这表明我们在保障民生上经受住了一次大考。

第二,大国经济有韧性。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我们是可以承受的,特别是我国拥有雄厚的物资技术基础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应对疫情影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比如说,短时间内我国各种应急物资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有效发挥并迅速扩张,及时满足了快速攀升的防控需求和大量集中的生活需求,这也充分体现出了我国经济具有的强大供给能力、适应能力和修复能力。

第三,复产达产在推进。目前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复工率提高还是比较快的,在大中型企业的带动之下,大量小微企业的复工复产也在加快推进。

第四,经济运行现亮点。虽然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但是,一些行业企业特别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出现了逆势成长,呈现出不少亮点,比如网购快递、生鲜电商、在线教育、远程问诊、远程办公等新兴服务需求快速扩张。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了5个百分点,信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了3.8%,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产量分别增长了119.7%、45.1%。

第五,应急政策见成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这段时间以来,各地各部门根据形势需要紧锣密鼓地出台了多项有力有效的对冲政策。比如不久前出台实施的总计超过1万亿元的减税降费政策,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的19条措施以及刚开始实施的定向降准等。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将会不断缓解经济运行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

与此同时,在一系列应对措施的作用下,我国疫情扩散势头已经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势逐步向好,这为经济尽早恢复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从目前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企业家信心也正在逐步回稳,国际上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充满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日前表示,在中国政府各项有效措施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将在二季度恢复正常。

李慧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注重长短结合、精准施策,顺势而为,充分释放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有序推动复产达产,根据疫情分区分级推进复工复产,使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序转动起来,保持产业链总体稳定,畅通经济社会循环。二是抓好各项援企政策落地见效,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帮扶力度,全面強化稳就业举措,落实好减税降费、定向降准和稳岗补贴等各项政策,努力保障已复工和准备复工企业日常防护物资需求。三是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特别是要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地补齐疫情防控暴露出的短板弱项,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四是努力稳定外贸外资,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稳外贸政策工具,抓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五是着力释放发展潜力,更加注重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步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动力和潜力。

目前,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对宏观政策做了大幅调整。李慧表示,中国拥有的政策工具依然充足,将密切监测经济运行态势,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适时推动相关储备政策出台实施,加大政策对冲力度,力争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完成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加力稳住就业的基本盘

目前,疫情对就业的影响正在显现,就业司副司长常铁威表示,受影响较大的,在行业上主要是消费类为主的生活服务业,在市场主体上主要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重点群体上主要是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六稳”工作要求,全力以赴稳住就业。

一是全力破除企业复工复产的梗阻,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避免过度管控。

二是落细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坚持结果导向,把已经出台的减税降费、社保费减免缓缴、金融支持等系列帮扶政策尽快落实到企业、落实到劳动者身上,提高企业和劳动者的获得感。同时,也要根据形势变化,进一步研究出台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

三是切实抓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对高校毕业生,主要通过鼓励企业吸纳、扩大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的规模、吸引到基层就业、增加参军入伍规模等方式,拓宽就业渠道。对农民工,主要加大“点对点、一站式”运送返岗的实施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益性的岗位开发,开展转岗转业培训等方式,促进就近就地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群体,通过就业援助、社会救助等,做好兜底保障。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上还要靠发展。常铁威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力稳住就业的基本盘。同时,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只要能够强化“六稳”举措,充分发挥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就能够保持就业大局的基本稳定。

物价总水平平稳运行的态势没有改变

2月份CPI上涨主要是由猪肉和蔬菜拉动,物价运行的结构特征十分明显。从统计数据看,当月的猪肉价格上涨了9.3%,蔬菜9.5%,二者对CPI环比涨幅拉动的比例合计达到了92%。其中,蔬菜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产销受阻,一度出现出村进城“两头难”,导致春节过后,蔬菜价格一反常态,不降返升,拉涨CPI。但是,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仍处在温和区间。一级巡视员彭绍宗表示,从总体上看,全社会供给充足,物价总水平平稳运行的态势并没有改变。

工业生产价格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2月份PPI同比小幅下降0.4%,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有所下降,但少数小品种比如生产口罩的熔喷布、测温枪的热传感器等,因为需求快速增长,出现了价格上涨。也有一些中间产品,因为前一段时间相关企业复工复产还比较慢,供需衔接不太畅通,导致供应不足,出现短时间涨价。

目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一些医疗物资需求的高点已经过去,物流运输更加畅通,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有关部门严肃查处哄抬物价、借机炒作、牟取暴利等违法违规行为,市场供应形势明显好转,价格趋向平稳。

猪肉价格对CPI的影响较大,同时对百姓的生活也影响比较大,对此,彭绍宗介绍了近期猪肉价格变化的最新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的36个大中城市,超市、集贸市场的精瘦肉零售价格近一个月连续每天回落,到3月16日已降至每斤32.4元,比2月17日的近期高点34.63元下降了2元多。一些价格相对较高的城市,近一段时间明显回落,比如深圳和广州两市的猪肉价格分别由每斤49元和42元均已下降到目前的38元以下。主要是通过采取增加政府储备的冻猪肉的投放等措施加强了调控。特别是生猪产能在不断恢复,将为猪肉价格企稳回落提供有力保障。

关于后期价格走势,彭绍宗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活力足,工农业产品市场供给充足,服务业发展迅速,物价保持平稳运行的基础牢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产能进一步释放,物价涨幅有望回落。预计全年物价走势将呈前高后低的态势,不存在全面上涨的基础。

积极开展稳投资各项工作

推动稳投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为应对疫情对投资运行的影响,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补短板等重点领域,选准投资项目,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投资司副司长刘世虎表示,将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强脱贫攻坚、交通能源、重大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市政设施、社会民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补短板领域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更加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下一步,刘世虎表示,将会同有关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疫情影响,努力扩大有效投資,提高投资效益,推动稳投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一是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坚持分类指导、分区分级施策,积极有序推动重大投资项目开复工,协调解决在用工、运输、原材料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二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抓紧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对疫情重灾区应急医疗救治设施、隔离设施等传染病防治急需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三是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抓紧准备专项债券项目,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四是加大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加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服务,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五是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协调加强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确保建设项目扎实推进。

产业链逐步打通 外资企业外迁的问题并不突出

疫情发生以来,因为多种原因,比如说交通物流受阻、人员隔离无法到岗、防疫物资不足等因素,外资企业同样遇到了经营上的困难。通过跟外国商会和很多跨国公司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到部分企业也出现了难以接到订单,或者接到订单也难以完成的情况,的确存在一些订单转移的问题。但是随着复工复产工作大力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在逐步打通,外资司副司长吴红亮表示,总体来讲形势在逐步好转,特别是进入3月份以来,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企业复工复产率也不断提升,外资企业在华生产经营逐步走向正常,订单完成情况不断好转,因此企业的信心加快恢复。从目前看,外资企业外迁的问题并不突出。从这个角度来讲,外资的基本盘是稳的。

虽然发生了疫情,但是我国产业链整体优势没有改变。我国拥有强大的国内市场,在很多行业领域,比如说汽车、电子、机床、服装等领域,都是全球第一大市场,这是广大外资企业十分看重的。外资企业强调在华为华是他们基本的发展战略,即“在中国、为中国”。同时,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在这个产业体系下能够实现从产品的研发成果到量化生产的快速转化,而且在生产过程当中,保持了高频灵活的产品升级迭代,这对很多行业都非常重要,也是外资企业高度重视的。

吴红亮表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下一步继续抓好稳外资的各项工作,帮助外资企业解决复工复产的难点堵点问题,特别是尽快实现满产达产,同时在政策层面抓好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的范围,加大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推进力度。

猜你喜欢

复产疫情
疫情中的“梦境”
疫情中的我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复工
西藏,复工复产正当时
前进,中国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