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坊启示录

2020-05-28张静

瞭望东方周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大栅栏城市更新业态

张静

北京坊

北京中轴线西侧,紧挨着前门大街,拥有600年历史的大栅栏文化历史街区内,有一处以劝业场为核心的集群式建筑——北京坊。

100年前,这里是京师劝工陈列所,“劝业”二字寄托了一个时代实业强国的希望。100年后,经过老城复兴,这里成为北京著名的“中国式生活体验区”,文化讲坛、艺术展览、先锋戏剧、艺术拍卖、品牌发布、科技博览等多种文化及体验内容让这里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潮流打卡地标。

坐在星巴克臻选北京坊旗舰店内喝杯咖啡,窗外,就能看到著名的北京老字号——谦祥益,它依然保存着老北京风貌。新与旧的交相呼应,成为北京坊的街巷特色。

北京坊作为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区域,被认为是老城城市更新的重要典范,在胡同肌理的延续、新业态的规划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

“传统文化与新生活方式在这里相互碰撞并激发新活力,北京坊为周边街区商业的多元化创新发展提供了许多启迪。”北京广安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胡望林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集群式设计

历史上,大栅栏地区就是一个先进的、开放融合的区域,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大栅栏地区随处可见。北京坊的核心建筑是始建于1905年的劝业场,现存的建筑为1923年设计建设,设计者是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归国的建筑师沈理源,他将西方巴洛克建筑精髓融入当时的中国建筑设计中,使劝业场成为西方古典与中国传统兼收融汇的典范。

这不是原来的房地产开发,更不是原来的危旧房改造, 它是微循环、渐进式、小规模的运作,让老城区自己慢慢恢复生机。

这是北京城首个配厢式电梯、剧场、游乐场、开放式卖场的商业中心,与当时王府井的东安市场、菜市口的首善第一楼、观音寺街的青云阁并列为京城四大商场——今天大都市里流行的所谓MALL的业态,在百年前的劝业场就已经有了雏形。

从2003年开始,大栅栏地区启动区域复兴研究。

更新前,北京坊所在区域存在大量的小餐馆、小理发店、小旅店等传统“七小”,除文物保护建筑劝业场外,其他建筑也杂乱无章,大部分房屋已经很破败。

“2000年后,大体量的商业综合体正在北京兴起,北京坊最初的保护复兴规划设计就是追赶当时的潮流,也要盖成‘巨无霸商业建筑。以劝业场为核心,东、西、南侧各盖一处大型的商业综合体,街区建筑风格也很单调,十多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全是同一种风格。”胡望林说,“但是在专题讨论会上,各方参与者共同交流的核心问题是,在大栅栏做商业综合体,与在西单商业区、CBD 做商业综合体,有什么区别?大栅栏600年的历史积淀怎么体现?”

西城区委提出,“能不能多请几家设计单位,形成多样的建筑风格。”正是区委区政府的这一理念,让大栅栏后来成为国内最早提倡以“集群式设计”进行有机更新的历史街区。

取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北京坊最后规划保留了街区原有的一栋栋单体建筑,并拿出沿街的8栋建筑邀请7位著名建筑设计师操刀,进行原创设计。当时吴良镛院士提出一个总体原则,叫“和而不同”,在“和”的前提下,设计师们自由发挥。

北京广安控股集团董事长申献国说,“要让人们看到的是一个逐步焕发活力的、生机勃勃的老城”。为把握好这个度,广安集团还委托法国一家参与巴黎多个城市更新项目的设计团队,为北京坊制定了街区风貌有机更新导则,包括街区内建筑檐口的高度、坡屋顶与平屋顶的采用比例、门窗开洞尺寸以及朝向等,都有细致的规定。

从一张白纸到学习城市更新,再到对业态的广泛深入研究,前后修改十余次规划,一个包括国内外顶级规划设计专家、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业内各条线人士的“更广泛的团队”组建起来。

2005年,团队采用了“城市设计”的理念来做大栅栏地区的保护复兴规划,并且引入了GIS系统作为城市设计的辅助工具,把对整个区域的了解,提升到了系统客观的国际化水平。

复兴关键在产业培育

劝业场的历史风貌恢复以后,当年劝业场的繁荣商业和文化环境如何复兴,是考验广安集团作为城市更新服务商专业性的一个重要标准。

申献国认为,城市更新关注更多的是“复兴”,而“复兴”能否成功,重点是植入的产业。这是城市更新与以往城市改造不同的地方。新的经济形式和新的社会发展,要求植入新的内容来支撑这个物理空间。

“这些植入的新理念、新内容,要让大家觉得耳目一新,愿意到这些空间来工作、生活,这不是原来的房地产开发,更不是原来的危旧房改造,它是微循环、渐进式、小规模的运作,让老城区自己慢慢恢复生机。”申献国说,“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活过来的、生机勃勃的老城,而不是一個面目全非的新城。”

这样的城市更新一定要放在产业的背景下,只有合适的能够创造就业、能够同时产生经济与社会效益的产业,才可以被选择成为城市更新的规划内容。

北京坊毗邻天安门广场,在业态规划中充分体现了北京的城市定位,承担首都功能,这也正是北京坊能成为北京文化新地标的基础。

国际化品牌为更好融入北京坊的气质,都进行了“IP再造”。比如星巴克臻选北京坊旗舰店就是广安商管团队和星巴克多轮交流设计的“IP再造”成果。专为北京坊量身定制的星巴克臻选北京坊旗舰店,既是多重体验店,也是“创新实验室”。

“通过‘业态重构和‘选商原则的方式遴选引入新生活、体验式的业态和品牌。‘多元化业态布局、品牌共建、内容创新是体现北京坊业态创新的核心。北京坊秉承以增强文化服务功能属性为基准的选商原则,对合作品牌、文化商家精挑细选,在成熟品牌原有成功的基础上与商家继续挖掘品牌潜力、聚焦品牌价值,从不同视角剖析内涵,将更多领先的理念、全新的概念以不一样的方式呈现,让更多的消费者在消费中体验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胡望林介绍。

MUJI HOTEL入驻北京坊,则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居住文化的“容器”,即在综合了MUJI的设施、服务与设计精神基础上,融入中国建筑特色,在另外一种语境下重现胡同里的生活方式。项目运营方,誉都思建筑咨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梶原文生,在大厅打造了一个书吧,收集了大约8000本以旅行或世界生活为主题的书籍。

北京西城区达智桥胡同整修前(左)后(右)对比

“城市更新最重要的灵魂,是它的‘在地文化;最高的商业价值和生活的最高形式其实是精神消费,把精神消费融汇到生活和商业中,才能打造出价值高地。”胡望林说。

“邻里共生态”

胡同里的城市更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涉及的内容不单单是旧楼改造,还包括社区营造。如何让社区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有机的正向循环,真正做到传统与新兴业态的融合,提升原居民的生活品质,吸引新的人群进入,这是更新计划最大的难题。

20世纪90年代,北京开始老城改造,建立新房屋、新道路,但原来的居民被动迁后,这里便很难再让他们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北京坊从一开始就注重保护社区原住民的生活方式,打造一种“邻里共生态”。“我们认为好的项目,应该是一个有机‘社区,以人为本,让产业自然融入,让原来居民心中,‘家的感觉永远不变。”申献国说。

好的项目应该是一个有机“社区”,以人为本,让产业自然融入,让原来居民心中,“家”的感觉永远不变。

更新后的北京坊不但是家园和创业园,还成為辐射周边的文化核心。大栅栏街道仅1.26平方公里,地面上寸土寸金,能拿出来供居民活动的空间凤毛麟角。北京坊落成后,街道近两年举办胡同“微马”、大栅栏生活节等文体活动有了去处。此外,西城区宣传部、文旅局、体育局、统计局、司法局、规划国土部门等,也经常在北京坊举办特色展览,服务周边居民。

大栅栏地区是北京著名旅游景区,但北京本地消费者比游客更爱去北京坊。据北京坊移动端大数据显示,每天在北京坊停留的人有2万~3万人,但消费人群中,北京常住人口占了84.21%。

“来看我们演出的有游客,有消费者,更有很多扶老携幼的附近居民。北京本地消费者来这里,不是观光,这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而游客会在这里,看到北京人真正的生活。”胡望林说,“所有的文化活动都具有公益性,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在北京坊这个地方,城市精英和基层群众是融合在一起的。”

在东邻西坊艺术节中,北京坊为周边居民免费提供国家大剧院的户外演出;FUN市集内有免费的移动小剧场、移动艺术馆。读书、观影、用餐、健身、艺术鉴赏等多个维度的体验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

“北京坊不仅仅是个消费场所,更是一个体现城市温度与乐趣的公共服务场所。”西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停车位的共享。北京坊地下有650个停车位,其中有约120个车位以低廉的价格租给了杨梅竹斜街和西河沿街的居民使用。也正因为有共享车位,这两条老街实现了机动车有序管理,告别了以往人车混杂的状况。

北京窗口

“北京坊提出中国式新生活的概念,就是要把这里打造成为一个展示给世界的窗口,讲述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大栅栏是北京传统商业之源,对这样一片旧城的复兴,不但要尊重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同时也要传承融合创新的精神内涵,创新现代的消费场景。”胡望林说。

北京坊自主打造了5个原创 IP——北京坊新春文化坊会、东邻西坊生活节、暑期儿童季、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坊生活方式设计节、新年音乐会,主要内容涉及新生活方式的引领、艺术跨界、文化交流、国际交往等。

自开业至今,北京坊共举办 600 多场公共文化创意活动,各档活动线上线下累计覆盖千万人次,为重大外事活动提供服务保障累计百余次,完成各级政府机构、外国驻华使馆、国际组织等接待任务共计千余次。这些活动有效提升了北京坊的活力,形成了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通过目标明确、运作精准的城市更新,北京坊实现了消费升级下的文创消费迭代、市民文化体验迭代,并为老城更新的文化商业街区打造了一个新样本。”胡望林说。

猜你喜欢

大栅栏城市更新业态
平台经济下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研究
不易读准的“大栅栏”
不易读准的“大栅栏”
城市更新与房地产发展
常谈常新的城市更新思路
大栅栏 承载南城地脉 见证数度繁华
面向地方新业态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一尺大街”长几米?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大健康业态:购物中心的下一个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