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根本遵循
2020-05-28亓利
亓利
2020年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主要部分。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宣言书”,要求“全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这是我们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根本遵循。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古人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國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凝结着党和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来自于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包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正是独特的文化、独具的精神和独有的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来自于长期的探索实践。进入近代以后,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导致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陷入全面危机。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旧的制度推翻了,中国向何处去、选择什么样的制度?中国人在苦苦寻找。时代赋予了中国共产党拯救中华民族的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始制度建设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根据地创建人民政权,探索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为新中国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夺取全国政权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制定《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确定了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建立了国家政权组织体系。我们党进而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使当代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从而形成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内生性、首创性和优越性,为我们决定制度自信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来自于独有的显著优势。优势是比对方有利的形势,泛指处于较有利的形势或环境或在某些方面超过同类的形势。看一个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要从政治上、大的方面去评判和把握。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检验党和国家制度究竟好不好、完善不完善要看是否“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1987年,邓小平同志再提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正是用这些标准来衡量、评价,总结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成就和显著优势,给我们坚定制度自信以有力的依据;长期保持并不断增强这些优势,是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努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来自于丰富的实践成果。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可以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这两大奇迹。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不仅保障了我国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而且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同时,我们还要深刻分析和认识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何以取得发展成就和显著优势,就在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不断借鉴他国治理经验。
二、抓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的要求和部署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十九届四中全会就这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部署,是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考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一是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近百年所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根本成就。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先是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制度。党的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具有统领地位,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鲜明提出“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次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其次是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起支撑作用,具有四梁八柱作用的制度,涉及方向性问题,必须以这些制度为准星。
二是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方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提出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目标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与时俱进。推进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要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进行研究和部署;要鼓励基层大胆创新和探索,及时对基层创造的行之有效的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进行总结和提炼,不断推动各方面制度完善和发展。
三是不折不扣遵守和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充分发挥制度指引方向、规范行为、提高效率、维护稳定、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就是对制度要有敬畏之心,就是要按照制度行事,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就是要维护制度权威,坚决杜绝制度执行上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的行为,确保制度时时生威、处处有效。其次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引导广大干部提高运用制度干事创业能力,提高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