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功能训练仪联合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管理对膀胱癌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自主排尿及尿路感染的影响
2020-05-28贲燕华钱玮
贲燕华,钱玮
核工业总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 (江苏苏州 215000)
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部分患者可合并尿急、尿频、膀胱刺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手术是目前治疗该病患者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常需留置导尿管,且导尿管的留置时间长,拔出后易引起排尿困难、尿失禁、尿频等情况。早期给予患者膀胱功能训练仪干预可以减少以上不良情况的发生,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本研究探讨膀胱功能训练仪联合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管理对膀胱癌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自主排尿及尿路感染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行膀胱癌术后留置导尿管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20~58岁,平均(37.02±5.12)岁。观察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22~60岁,平均(37.68±5.2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留置导尿管前未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2)留置导尿管时间超过2 d的患者;(3)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排除标准:(1)患有重大疾病的患者;(2)既往有过相关手术的患者;(3)合并意识障碍导致无法沟通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包括给予患者卫生指导、饮食指导和心理干预等。
对照组给予膀胱功能训练仪(国家专利ZL20037913.2)干预:设定患者每次排尿的时间,白天设定为每2~3小时开放1次导尿管,夜间设定为每5~6小时开放1次导尿管,具体情况需根据患者的排尿习惯、饮食量来确定,必要时可通过控制面板上的紧急按钮进行1次排尿;待膀胱达到150~500 ml容量,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出导尿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FMEA管理干预。(1)组建FMEA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医师、护理组长、药剂科主任、科护士长、病房护士长以及各部门相关人员,团队成立后需接受系统培训,运用FMEA分析步骤,评估置管各个环节的风险。(2)确定并绘制流程图:首先确认主题,然后通过头脑风暴法绘制留置导尿管流程图,并根据流程图实施干预,最终确定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3个流程步骤和27个子流程。(3)分析干预危害:团队根据《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和工作经验对导致尿路感染的失效模式进行打分,确定其风险指数。(4)制定控制方案及评价结果:根据尿路感染的潜在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插入导尿管前严格检查其质量,包括生产期和保质期;此外,检查气囊的密封性、回缩性及膨胀度以防止漏气、漏水;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疾病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做到能够及时识别有拔管征兆的患者,并采取相关有效的防护措施;及时评估全身麻醉患者的术后意识和精神状态,防止意外拔管导致的细菌侵入尿路感染情况的发生;干预后评价改进措施的效果,团队成员对失效模式进行打分,并决定是否需要再制定新的改进措施。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情况:指标包括残余尿量、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及自主排尿量。(2)比较两组尿路感染发生情况: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1]中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确定尿路感染的例数,并计算尿路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自主排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自主排尿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
自主排尿量(ml/d)对照组 47 252.53±30.24 7.87±1.61 1 217.68±152.57观察组 47 139.12±23.10 3.79±1.20 1 991.19±203.32 t 33.332 13.930 20.861 P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残余尿量(ml)恢复自主排尿时间(d)
2.2 两组尿路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6.38%(3/47),低于对照组的21.28%(1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4,P=0.037)。
3 讨论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常需在患者体内留置导尿管。虽然留置导尿管是医疗护理中的常见操作,但多会引发排尿困难、尿失禁、尿频、尿路感染等情况[2],分析其主要原因为留置导尿管持续引流尿液会使膀胱贮尿功能暂时废用,患者自身的排尿反射被暂时中断,从而影响排尿功能,因此,为了恢复患者的自主排尿功能,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有研究表明,膀胱功能训练仪联合FMEA管理对膀胱癌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有较好的护理效果[3]。膀胱功能训练仪是根据患者自身的排尿习惯、饮水量来预先设定24 h导尿管开放时间,增加夜间膀胱功能的训练;训练后能够科学、循序渐进地延长患者的贮尿时间,有助于恢复膀胱括约肌功能,提高膀胱功能训练效果[4]。FMEA管理主要包括组建FMEA管理团队、确定并绘制流程图、分析干预危害、制定控制方案及评价结果等内容[5],通过组建专业的FMEA管理团队干预留置导尿管操作中的各个环节,分析潜在的失效模式,并根据分析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改善方案,可较好地控制尿路感染潜在的失效模式[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自主排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膀胱功能训练仪联合FMEA管理对膀胱癌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膀胱功能训练仪联合FMEA管理可以有效促进膀胱癌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