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姜活性成分9,9’-O-二-(E)-阿魏酰基-内消旋-5,5’-二甲氧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LCA)抗炎作用研究
2020-05-28余璐瑶孙晓蕾秦路平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上海0034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上海00433
余璐瑶,贾 丹,沈 慧,孙晓蕾,秦路平,,韩 婷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上海 0034;.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上海 00433)
炎症泛指机体受到创伤或病原体感染等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理反应,主要表现为疼痛、红肿、发热等[1]。通常情况下,机体受到创伤等刺激后,所产生的炎症反应是一种生理性保护反应,有益于机体损伤的修复[2-3],但当机体内的抗炎系统过于活跃时,会引起自身免疫系统紊乱,对机体正常的细胞及组织进行攻击,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疾病[4]。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炎药物主要分为甾体类抗炎药(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及免疫调节药,但这几类药物多具有副作用[5-7],因此,新型抗炎药物的研发具有极高的科研前景和社会价值。豆豉姜是樟科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Lour.)Pers的根及根茎,被傣医学及中医作为广泛的民间方剂,多用于祛风散寒、息肝风、消肿、治风湿痹痛的治疗。前期课题组提取分离得到新型的二苄基丁烷型木脂素9,9’-O-二-(E)-阿魏酰基-内消旋-5,5’-二甲氧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LCA)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并发现其具有改善类弗氏完全佐剂大鼠关节炎模型中炎性症状的疗效[8],因此,课题组推测LCA是豆豉姜中具有抗炎活性的天然化合物,故采用小鼠耳肿胀和棉球肉芽肿模型及RAW264.7细胞实验,对其抗炎作用进行研究。
图 1 LCA 化学结构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模型:5周龄SPF 级雄性昆明小鼠,体重:(20±2)g;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4周龄 SPF级雄性 SD大鼠,体重:(120±10)g。动物由海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并饲养于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动物房,室温控制为 24 ℃,12 h 光照+12 h 黑暗,水及食物充足供应。RAW264.7(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
1.2 试剂与器材
LCA(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合成及鉴定);吲哚美辛(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二甲苯、水合氯醛、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对氨基苯磺酸、磷酸、N-α-萘乙二胺(中国医药集团);棉球(中国朝阳公司);ELISA试剂盒(中国联科公司);iNOS、COX-2、GAPDH抗体及二抗(CST,USA)。分析天平(MettlerToledo,USA);CO2恒温细胞培养箱(Sanyo,Japan);ELx 800 酶标仪(Fisher,US);凝胶成像仪(Tanon-5200 multi,中国上海)。
2 方法
2.1 动物实验
2.1.1 动物模型建立及处理
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建立:将60只5周龄健康雄性昆明鼠安置于动物实验中心适应1周,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各10只,组别标记为:模型组;LCA 组(20、40 mg/kg);吲哚美辛组(8 mg/kg)。给药以灌胃的形式每日一次,模型组则予相同体积的 0.5% CMC-Na连续 3 d 灌胃,在末次给药 1 h后,将二甲苯以0.05 ml/只剂量均匀涂布于小鼠右耳廓的双面,左耳不做处理,连续刺激45 min后处死小鼠,用打孔器分别于左右耳廓同一位置打下圆形耳片[9],称重,用于计算比较耳肿胀程度及耳肿胀抑制率(%)。
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建立:将20只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安置于动物实验中心适应1周,按体重随机分为 4 组:模型组;LCA 组(20、40 mg/kg);吲哚美辛组(5 mg/kg)。用水合氯醛对大鼠进行麻醉,于左右两边腋窝下切开一小口,将2个灭菌棉球(20 mg)分别植入小鼠左右腋窝,缝合后第2天给药。且以灌胃的形式每日一次,模型组则予相同体积的 0.5% CMC-Na 连续 7 d[10-11]。第 8 天处死大鼠,将腋下棉球及附着的肉芽组织剥离,称重,用于计算比较干湿重及抑制率。
2.1.2 动物指标测定
耳肿胀度=右耳片重量-左耳片重量
耳肿胀抑制率(%)=(模型组平均耳肿胀度-给药组平均耳肿胀度)/模型组平均耳肿胀度×100%
平均棉球肉芽肿重量=(右侧棉球肉芽肿重量+左侧棉球肉芽肿重量)/2
棉球肉芽肿抑制率(%)=(模型组平均棉球肉芽肿重量-给药组平均棉球肉芽肿重量)/模型组平均棉球肉芽肿重量×100%
2.2 RAW264.7 细胞实验
2.2.1 细胞培养
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用DMEM高糖完全培养基(10% DMEM+90% FBS+1%双抗)培养于37 ℃恒温细胞培养箱中。
2.2.2 细胞增殖检测
将RAW264.7细胞以1×103个/孔接种于96孔板,完全培养基培养24 h,弃上清液,给予不同浓度的 LCA 培养液(3、1.5、0.75和 0.375 μmol/L),并设置空白对照组,每组5个复孔,培养24 h,采用MTT法测定LCA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增殖作用。
2.2.3 炎症因子水平测定
将RAW264.7细胞以1×106个/孔接种于24孔板,24 h 后弃上清液,脂多糖(LPS)组和 LCA 组中加入 1 ml含 2 μg/ml LPS 的完全培养基,刺激 2 h,于空白组和LPS组中加入1 ml完全培养基,给药组加入各浓度 LCA(1.5、0.75和 0.375 μmol/L)的完全培养基,作用 24 h 后,测 NO 含量:取 100 μl上清液与 100 μl Griess试剂(A 液:对氨基苯磺酸0.1 g,加 5% 磷酸 10ml;B 液:N-α-萘乙二胺 0.01 g,加10ml蒸馏水,等体积混合)混合避光显色30 min,用酶标仪于 540 nm处测各孔吸光度(A)值;测TNF-α:取上清液,根据ELISA试剂盒说明书步骤测量上清液中炎症因子TNF-α的含量。
2.2.4 炎症相关蛋白表达检测
将RAW264.7细胞以1×106个/孔接种于6孔板,细胞贴壁后,处理组(LPS组、LCA组)中加入1ml含 2 μg/ml LPS 的完全培养基,刺激 2 h,于空白组和LPS组中加入1 ml完全培养基,给药组加入各浓度 LCA(1.5、0.75和 0.375 μmol/L)的完全培养基,作用24 h后,细胞裂解提取蛋白并定量,蛋白变性后SDS-PAGE凝胶电泳分离后,转膜,封闭,依次用 iNOS,COX-2及 GAPDH于 4 ℃孵育过夜,用洗膜液(TBST)清洗3次后,二抗室温孵育1 h,TBST洗涤后,用化学发光试剂盒于凝胶成像仪中显影拍片。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LCA 对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如表1所示,与模型组对比,吲哚美辛(8 mg/kg)可抑制由二甲苯造成的小鼠耳廓肿胀(P<0.05),抑制率为 29.80%;LCA(40 mg/kg)组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度(P<0.01),抑制率为 37.41%,而 LCA(20 mg/kg)组对小鼠耳廓肿胀度的抑制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 LCA 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如图2,模型组大鼠棉球肉芽肿体积较大且颜色鲜红,吲哚美辛组的棉球肉芽肿体积小且颜色浅,而LCA组的棉球肉芽肿在色泽和大小上均有别于模型组。数据分析显示(表2、表3),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吲哚美辛明显抑制大鼠的棉球肉芽肿(P<0.001),且干重、湿重的抑制率分别为48.73%和44.19%;LCA高剂量组也可明显减少棉球肉芽肿的干重及湿重(P<0.01),且抑制率达到23.89%和29.90%。
表 1 LCA 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n=10,±s)
表 1 LCA 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n=10,±s)
*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组别 肿胀度(m/mg) 抑制率(%)模型组 3.02±0.63 —LCA组(20 mg/kg) 2.52±0.29 16.56 LCA组(40 mg/kg) 1.89±0.54** 37.41吲哚美辛组(8 mg/kg) 2.12±0.61* 29.80
图 2 各组大鼠棉球肉芽肿对比
表 2 LCA 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湿重的影响 (n=5,±s)
表 2 LCA 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湿重的影响 (n=5,±s)
***P<0.001,与模型组比较。
组别 棉球肉芽肿湿重(m/mg) 抑制率(%)模型组 300.1±53.26 —LCA组(20 mg/kg) 256.0±36.36 14.70 LCA组(40 mg/kg) 228.4±51.16*** 23.89吲哚美辛组(5 mg/kg) 167.5±15.74*** 44.19
表 3 LCA 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干重的影响 (n=5,±s)
表 3 LCA 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干重的影响 (n=5,±s)
**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
组别 棉球肉芽肿干重(m/mg) 抑制率(%)模型组 48.1±10.05 —LCA组(20 mg/kg) 42.32±10.19 12.05 LCA组(40 mg/kg) 33.73±7.10** 29.90吲哚美辛组(5 mg/kg) 24.67±7.39*** 48.73
3.3 LCA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如图3所示,LCA的安全剂量不高于3 μmol/ml,且在0.75和1.5 μmol/ml浓度下显著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的NO和TNF-α浓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4 LCA 对炎症相关的蛋白表达的影响
如图4所示,LCA在1.5 μmol/ml浓度下显著抑制了炎症相关蛋白iNOS、COX-2蛋白的表达(P<0.001)。
4 讨论
据报道[12],许多从中药中提取的活性天然化合物可以达到抗炎效果,包括黄芩苷、青藤碱和大黄素等,多为甘草次酸酰胺类衍生物。LCA不同于这些抗炎药物,它具有新颖的二苄基丁烷型结构,本研究从体内、体外两方面对它进行较为系统的抗炎药效评价。
图 3 LCA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增殖、NO和TNF-α分泌量的影响(n=5,±s)
图 4 LCA 对炎症相关蛋白表达的作用 (n=3,±s)
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模型是评价药物体内抗炎活性的急性炎症模型之一[13],本实验模型组中二甲苯作为致炎剂刺激小鼠耳廓皮肤,促进血管舒张、增加血管通透性致使炎性物质渗出,耳片重量明显高于未经处理的耳片重量,LCA组能明显改善小鼠耳部的炎性渗出及肿胀程度,且高浓度组的抑制率高于阳性药吲哚美辛组(由于吲哚美辛高浓度有强烈的胃肠道反应,故根据临床用药剂量换算出实验动物的剂量,并参考相关文献确定用药量[13],即8 mg/kg),表明LCA对急性炎症有显著作用。在慢性炎症期,由于巨噬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等增生而形成肉芽组织,棉球肉芽肿实验可模拟炎症病理过程中炎性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的增生[14]。结果显示LCA降低棉球肉芽肿的湿重与干重,表明LCA可以控制慢性炎症过程中炎性渗出物的转移,同时抑制棉球外侧小血管和结缔组织的增生,证明LCA可以减少慢性炎症进程中肉芽组织的形成。结合上述两个动物实验可知LCA对急性炎症以及慢性炎症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炎症的普遍特征是病灶区域有大量炎症细胞的浸润,并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和介质,如IL-1、IL-6、TNF-α、前列腺素(PG)、组织胺和 NO等。其中,NO可激活NF-κB信号通路,诱导促炎因子(IL-6、TNF-α等)的分泌,引起机体组织损伤以及血管扩张;TNF-α可刺激细胞免疫中T细胞产生炎症因子,进而诱导炎症的加重和扩大。iNOS可介导产生的大量NO并参与炎症反应;COX-2介导产生的前列腺素与慢性炎症的发展和持续有关,致使白细胞聚集和浸润,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在本研究中,LPS刺激后,RAW264.7细胞分泌的NO和TNF-α含量,以及细胞内iNOS和COX-2蛋白水平明显增高,LCA浓度为1.5 μmol/ml时显著抑制激活状态下NO和TNF-α炎症介质的分泌,同时下调iNOS及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由此进一步证实LCA具有抗炎作用。然而,LCA抗炎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待今后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