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的特征、价值与保护实践

2020-05-28张鹏杨安全王斌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河蚌德清淡水

张鹏,杨安全*,王斌

(1.德清县珍珠行业协会,浙江 德清 313200;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1400)

德清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辖属湖州市,珍珠养殖面积达66.7 hm2。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800余年间,德清人民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水域资源,创造了人工植珠技术,合理运用珍珠养殖管理技术、珍珠品质鉴定技术、加工及深加工技术、鱼蚌混养技术等。其悠久的养殖历史、丰富的物种资源及和谐的共生系统、形式多样的文化形态都具有极高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研价值。

1 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的概况

德清,取自“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地处杭嘉湖平原水乡,河港纵横,荡漾密布,有“水乡泽国”之称。全县水资源总量6.12亿m3,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0.65%。境内分布有水域面积约1.53万hm2,其中池塘0.27万hm2,稻田养鱼0.8万hm2,外荡0.47万hm2[1]。湿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44%以上,拥有下渚湖等重要湿地。水质优良,特别适合淡水蚌的生长繁殖,自古便是珍珠养殖的重要地区。境内以叶金扬附壳(佛像)珍珠养殖技术为核心的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于2017年6月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图1)。

图1 小山漾淡水珍珠核心保护区

2 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的特征

2.1 历史悠久的珍珠产业

德清珍珠养殖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南宋时期,湖州府人叶金扬使用褶纹冠蚌培育出了附壳(佛像)珍珠(图2)。养殖方法为“将锡和其他金属的、木制的、骨质的浮雕放在蚌的贝壳和外套膜之间,经2~3年的养殖,即成。”[2]这种将自然界珍珠的偶然形成转化成有意识的自觉培育过程,是古人的一大创举。该技术在当时德清的钟管和十字港、小山寺(漾)一带推广,不仅解决了人们的生计问题,降低了采珠危险性,还促进了珍珠贸易及加工业的发展[3]。德清珠民在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珍珠养殖相关的水环境选择、母蚌选择、珠核制作、插核、养殖、取珠、加工等技术体系并代代相传。在传统珍珠养殖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河蚌育珠技艺,主要采用取自河蚌外套膜上的上皮组织,移植到育珠蚌体内,以培育珍珠,此法为人工育珠基本技艺。河蚌育珠技艺使“大、光、圆、亮”优质珠率大大提高,珠蚌成活率达95%以上。

图2 叶金扬及附壳佛像珍珠

2.2 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

鱼、蚌均生活在水中,利用它们共生原理,在池塘中进行混养,可优化生产结构,以鱼带蚌,以蚌补鱼,获得良好经济效益[4]。千百年来,区域内劳动人民发展“粮桑鱼畜”生态循环模式,种桑、种稻(麦)、畜牧和养鱼相辅相成,桑地、稻田和池塘相连相倚,形成了典型的江南水乡 “粮桑鱼畜”系统和生态农业景观(图3)。

图3 桑基鱼畜循环生态系统

2.3 丰富的物种资源

德清水域面积广阔,物种丰富。境内浮游植物有8门55属,浮游动物有75种。底栖动物约有26种,以螺、蚬为主要优势种,能用于育珠的蚌类有10余种。共有鱼类42种,隶属于7目13科36属,以鲤科鱼类最多,占总数64.3%;其次为鲈形目和鲇形目[1]346。此外,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白颈长尾稚;国家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银杏、榧树等(图4)。

图4 淡水珍珠养殖的物种资源

2.4 形式多样的珍珠文化

德清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农耕文化,流传着众多的传说、民歌、谚语,流传下来很多农业工艺以及乡风民俗,它们深深地根植于民间,代代相传。“放鱼秧”“请财神”“拜塘头五圣”“吃鱼汤饭”等特色的传统民风民俗以及纪念叶金扬的相关活动[1]1014-1017,形成了德清珍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图5)。传统节庆活动如蚕花庙会、乾元龙灯会等也独具特色。

图5 叶金扬祭祀活动

2.5 深度融合的珍珠产业

德清形成了从河蚌养殖到加工成珍珠终端产品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河蚌的蚌肉可以食用,味道鲜美,蚌壳可以加工成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和首饰(图6),珍珠饰品的加工制作,更是促进了整个珍珠产业的良性循环。2018年德清珍珠深加工总量近100 t,占全国淡水珍珠总产量的10%左右,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淡水珍珠深加工基地。自2015年珍珠养殖系统申遗以来,德清县更是依托悠久的珍珠历史,将文化与旅游充分结合,以欧诗漫珍珠生物产业园、小山漾珍珠文化园组成的“德清珍珠小镇”为载体,充分发挥德清珍珠系统中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功能,进一步拉动了德清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德清珍珠产业已经形成集珍珠养殖、加工、销售、科研、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结构,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珍珠综合性产业基地。

图6 深度融合的珍珠产业

3 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的价值

3.1 物质与产品生产

自古以来珍珠产业在德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南宋时期开始,德清钟管和十字港一带养殖的珍珠就开始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据文献记载,在高峰时期有5 000余户从事珍珠养殖,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5]。珍珠虽小,但浑身是宝,它不仅可以用作装饰品,还可以用作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而孕育珍珠的蚌壳磨成粉后也可以入药,蚌肉则可以做成餐桌上的各种美食。近几年来,随着深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德清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欧诗漫集团不断研发出“全新亚微米粉体技术”“珍珠多肽提纯技术”“珍珠与护肤品复配技术”,使珍珠的美容养颜功效得到了突破性提升。据统计,目前,全县珍珠产业从业人员近3 000人,县内珍珠深加工产值达到63亿元,消化利用珍珠100 t左右,占全国原珠产量的10%左右。产品零售终端近2万个,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3万余人。

3.2 生态价值

德清丰富的河荡资源不仅可以成为天然的蓄水系统,具有蓄水调洪的功能;同时作为一种长期存在、有着丰富水资源的自然生态系统,还与区域地下水含水层有直接水文联系,可以补充地下水。水流经过湿地,流速减缓,有助于污染物的沉淀,特别是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有毒、有害和矿化物质,可以净化水体。合理养殖河蚌也能够净化水质。河蚌能够过滤大量水体,通过鳃、唇瓣、纤毛的过滤作用摄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河蚌还能直接利用水体中的有机物(如氨基酸、脂类等)进而改善水质,抑制藻类的过度生长,降低叶绿素含量,从而有效控制水华,提高水体透明度。

3.3 文化价值

珍珠文化作为德清众多农耕文化中的一颗明珠既充分体现了德清的历史文化积淀,也展现出德清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和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附壳珍珠养殖技术对当时的社会分工产生了重大影响,实现了珍珠的规模生产,更是创造了一种社会行业,并促进了珍珠贸易及加工业的发展。在德清县当地,曾有河蚌养殖及珍珠生产技术传女不传男的规定,此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的妇女地位,使妇女劳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体现与尊重。

3.4 多功能农业发展

德清县淡水资源丰富,珍珠生产自古就是德清县特色产业之一,在村民就业和脱贫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河蚌育珠及珍珠生产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无法实现机械化操作,可解决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因珍珠而产生的收购、运输、销售、深加工等工作也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珍珠产业的整体发展,为农民增收带来了机遇。优美的生态环境、浓郁的农业与渔业文化和健康的生态产品使德清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优越条件,通过科学规划,整合各方资源,打造魅力乡村,发展农村休闲观光旅游,可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此外,研究德清淡水珍珠养殖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分析其历史演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德清珍珠养殖的历史演变实质,对丰富我国珍珠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与科研价值。

3.5 战略意义

德清养殖珍珠历史悠久,作为中国珍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叶金扬发明的附壳(佛像)珍珠养殖技术也是世界最早的,对世界各国珍珠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历史上德清曾大规模养殖珍珠,但并未出现水质污染、环境破坏等问题,反而是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带来的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德清的珍珠养殖业,可见传统珍珠养殖技术对现代渔业生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开展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保护,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好附壳珍珠传统养殖技艺,保护好河蚌优良品种资源;还可以提高德清珍珠知名度,促进德清休闲农业发展;进而带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4 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的保护实践

自2017年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被农业部认定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来,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等相关科研单位的指导下,德清县委县政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实现遗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1 建立遗产保护的组织架构

德清县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县委、县政府相关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遗产保护区有关镇、街道及相关部门和骨干企业等21家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农业局主要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出台《浙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保护与发展管理暂行办法》、《“雷甸珍珠”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等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章制度,明确保护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投资约5 000万元,开展对小山寺及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

4.2 深入挖掘传承珍珠文化

开展珍珠文化发掘工作,对珍珠文化、习俗、谚语、歌谣、诗词等进行补漏性调查,梳理德清民间珍珠文化活动。同时,以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的悠久养殖历史、传统养殖技术、民俗文化、自然人文景观为重点,开展全面调查和科学研究,深入挖掘遗产文化价值,积极开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4.3 进行科普宣传与组织专题交流

整理出版科普类书籍《浙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读本、《浙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宣传册。相关企业也积极投入德清珍珠文化保护工作,以欧诗漫集团为代表的企业出版了《自然瑰宝-神奇的珍珠》《德清有名珠-珍珠之源研究成果汇编》《一辈子只为一颗珍珠》等书籍。2019年8月举办“2019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保护与发展专家咨询会”,邀请专家学者来德清把脉德清珍珠系统,产出的的学术成果为德清珍珠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撑。

4.4 打造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品牌

依托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积极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珍珠小镇是德清县倾力打造的珍珠文化旅游品牌。小镇占地面积超千亩,年接待游客能力30万人次,拥有欧诗漫珍珠博物院、珍珠研究院、珍珠设计院、透明工厂、文化长廊、小山漾珍珠生态养殖核心基地和珍珠文化园(筹)等景点,是一个集珍珠养殖、文化体验、工业观光、美容养生、互动娱乐于一体、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精品珍珠文化旅游景区。

5 小结

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蕴含着资源保护与循环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生态观和价值观,对促进德清珍珠文化与产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农业多功能拓展,以及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乡村振兴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河蚌德清淡水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河蚌
明亮的眼睛
鲸豚趣多多之它们爱淡水
跳到海里喝淡水
德清裸心堡
蚌用壳把鹬的嘴夹住, 它们怎么对话?
小河蚌
走路看脚下
徐德清:往来于中美创新创业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