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史视角下的《〈史记〉选读》重构策略

2020-05-27赵景异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3期
关键词:史记

赵景异

摘  要:在新课标改革过程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也应不断调整,通过与时俱进的升级与重构,满足提高教学效率、刺激策略创新的目标。而要对语文文言文教学中不可或缺一环的《〈史记〉选读》教学内容与体系进行重构,教师就应该基于传统教学成果,对该教材的教学实践进行“文學价值”与“史学意义”的探索和思考,通过合理有效的重构策略,对《〈史记〉选读》进行主题整合,提升教学效益,高效填充学生知识空白,提高学生核心文学素养。

关键词:文史视角;《〈史记〉选读》;重构策略

作为高中语文选修的重要内容之一,《〈史记〉选读》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担负着提升与进阶的重要意义。然而,“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的史记,囊括万千,虽以其文学教学价值标准进行筛选浓缩,形成了《〈史记〉选读》的精华教材,但是对于普遍课程规划下十几个课程量的时间限制下,必然要进行教学形式与重点的“重构”。作为一个策略性行动,文史视角下的《〈史记〉选读》重构,需要达到短期内高效益教学的目标,使学生精准理解《史记》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下文将对其架构内容与重构策略进行论述。

一、融合主题,依据文史意义分类文本章节

在整本《〈史记〉选读》教材中,共计有6个章节,19篇文章(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其内容均具备极强的可读性与文学代表性,显然无法通过十几节教学课时(实际教学中正常课程分配)全部精讲。此类教学问题要求教学者对其已给定的主题进行基于文史意义上的纵向分析,从主题层面重新整合重构,形成适合实际教学的文章排列。在重构中教学者须具备一个基本态度,那就是并非教材初始编排方式存在误差,而是其初始编排方式与不断调整变化的课程量出现了不匹配状况,故而教学者是在基于文史意义下考虑实际教学限制而做出结构的修正。

教材章节配置是依照作者生平、全书体例、史家传统、理想品格、人物刻画、故事叙述这六个角度来区分章节,组成《〈史记〉选读》的主干。教师在对其结构主题进行重构的过程中,应当将对文史意义的发掘作为重构的重要依据。关于具体重构策略,举例如下,在实际两个课时的教学中,可以将作者生平介绍层面放在理想品格层面中进行融合,最后形成对比教学,以太史公本人的生平实例与《史记》中强调的中国古典士大夫精神进行对照,凸显对作者的探究并且加深对全文精神的理解。

二、重点精讲,强调重点文学释义,补充必要史学背景

在强度较高的实际教学操作中,要同时考虑到浅层与深层教学目的的实现,就要在学生课业成绩与文本理念理解中寻求一个平衡点。教学者要在对整本教材综合含义的讲述中带领学习者通过文本掌握古文阅读技巧与释义策略。在此,提出重点精讲,强调重点文学释义,补充必要史学背景的基本策略。举例如下,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教师可通过批量教授重点实词虚词,以及迁移、拓展的方式加强学生对释义策略的理解,同时刺激记忆,提升教学效率。诸如《项羽本纪》中“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书”解释为“写字”,可联系必修课文《师说》“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进行迁移,同时复习梳理“书”的其他义项。这样,精讲重点知识,提升学生的接受效率。

与此同时,补充史学背景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批量精讲的同时,教学者也要关注古文整体的史学意义,《〈史记〉选读》在设计之初就有向受众展示中华历史的初衷,故而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史学背景的铺垫和介绍也是重要一环。举例如下,在《项羽本纪》进行之前,对故事及人物背景进行横向纵向推介,以架构学生的历史观念,也利于对后期精讲概念的理解。

三、文义理解,基于文史意义合作探究文章内涵

教学者自身需要在文学意义与历史背景两重层次获得对教材的印象,其次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带领学生“从文”“入史”。这是教材重构过程中对教学者本身提出的基本要求。此类策略实践,在文学意义上,促使学习者探究文学含义,理解文学作品的技巧与内容;在史学意义上,促使学习者开发历史学兴趣,加深对本国历史的体验,形成对历史的敬畏与热爱。在策略落实中,应当结合合作式教学,对学生的分组化授课,据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深化发掘,强调文史视角下的史记体例对其他文学作品的影响

教材编写者将《史记》单独成册,编入选读教材,其终极目的并非强调对文本逐字逐句的释义和对单独句列的精准评析,而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在对选读教材的学习中进行对文学理念和史学体例的感知。在教学者达成了应试要求的具体目标后,更要重视讲述史记体例的深远意义,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史素养。诸如其开创了纪传体的史学体例,在文学层面又继承了先秦《诗》《骚》的抒情传统,吸收先秦散文的酣畅风格,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对后世的《汉书》《后汉书》等等史学作品形成重大影响。要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对史记体例与行文风格的引导点拨。通过此类策略达成深度目标,使学生课后形成科学的文学观与历史观。

结束语:

文史视角下的《〈史记〉选读》重构,可以借助于上述具体策略,达到短期内高效益教学的目标,使学生精准理解《史记》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本文列举的各类策略在实践中均具备一定的科学意义,具有部分参考价值,也期望通过与时俱进的升级与重构,提高教学效率,刺激策略创新。

参考文献:

[1]亓庆国.选修《<史记>选读》教学初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28):24-26.

[2]陈培培.《<史记>选读》高效教学方法初探[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1):76-79.

[3]伊海珠.《〈史记〉选读》专题学习与实施[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24):36-37.

[4]席源源. 生本教育理念下《<史记>选读》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