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课堂美育教学

2020-05-27杨春玲

青年时代 2020年7期
关键词:美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杨春玲

摘 要:孩子生来就具有审美的需求,而学校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场所。语文学科具有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小学语文教材以其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和热情洋溢的抒情色彩集中体现了艺术作品的美。教师应当责无旁贷地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和欣赏,从而感受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能力,从而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服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美育

一、引言

美育即指美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它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美感,准确地分析、对待周围的事物,分辨美丑善恶、是非对错的能力。教师抓住小学教学关键阶段,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将有助于为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找到正确的方法和途径。

二、小学语文课堂美育教学的现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小学语文美育教学是指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但当前许多教师认为,美育就是单纯地让学生欣赏优美的图片、听听美妙的音乐而已,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以及个性发展和审美的要求。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容易忽略对学生的美育,以及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发展[1-3]。

三、优化实施小学语文美育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优化实施小学语文美育教学,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可见,培养爱美的情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实施美育教学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其次,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涉及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物、事等,都是美育的极好内容和形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再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优秀作品,传递着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和美,这些优美的教学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观教育和审美能力培养的极好素材。最后,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需要。小学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优化实施小学语文美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巧用教材理解“美”

小学语文教材是指导学生开展美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美育资源,有关于山川秀美的,有关于人物品性之美的,也有关于自然之美、建筑物之美的相关内容。教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到各种美,在思想上和情感上都能够得到熏陶和升华。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又是作家在生活中进行观察、思考、选择,通过塑造美的形象来反映生活,而形象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通过鉴赏形象来实施美育、体会形象,就是通过朗读或品味课文中的词语,使学生从具体的描写中去寻求和感受形象美,并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人物的心灵美。例如,在教学《白杨》一文时,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白杨的语句,通过朗读体会文中优美的形象,感受作者的思想以及文中爸爸的思想,再让学生思考哪些写白杨、哪些写人,从而理解戈壁滩上铁路两旁的白杨。接着,出示挂图把学生带入荒凉、气候恶劣的戈壁滩,从而认识白杨的坚强。在写爸爸与子女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对白杨的赞美,让学生再次感受白杨的坚强。最后,写爸爸与子女看到前方的白杨,以此来比喻这些扎根边疆的建设者们,不仅做到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西部,还教育后代也能够扎根边疆支援西部建设。这样白杨高大挺直、坚强的形象与建设者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合二为一,学生自然就理解了建設者内心的美。

(二)巧联生活想象“美”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美育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想象力,才可以为开展美育教学拉开帷幕。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有些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语文笔试成绩,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比较缺乏,这对开展美育教学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教师要善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地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想象进一步去感悟语文的美,从而实现美育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情操。

例如,教学《清澈的湖水》一课时,通过教师引读、学生画画“景美”一部分,让学生感受西湖的美;接着通过读、悟去感悟“人美”,最后让学生对可爱的小鱼、犯了错误的小男孩、爱护环境的小洁和自己说上几句话。这样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景美、人美,沉浸到一个充满情感交流的体验中,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开展《卢沟桥》一文教学中,教师抓住“形态各异”一词,理解课文对卢沟桥狮子形状的描写,并利用课文中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其他狮子的形态,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表现它的形态美;再让学生对可爱的狮子说几句话,最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心中的狮子,可以读、说、面、写。这些个性化的想象情境与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审美创造了广阔的天地。

(三)巧引对比赏析“美”

对比是认识、鉴别事物、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人们对事物的感知由片面到全面,由肤浅到深刻,从而看到事物本身的本质属性,也能看到事物间的关系和异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师还要通过古今对比,让学生加深对美的体会。

例如,在《落花生》《丑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抓住文中与思想内容密切联系的内容,引导学生多读多体会,联系生活实际中华而不实的事物作比较,从而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达到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又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描述了一家五口幸福悠闲的乡村生活,第一句中的“茅檐”“小溪”“青草”给人以宁静的舒适感,体现了乡村恬静自然的美,整首词静中有动,静动结合,弥漫着悠然自得的情感。而在现代文《麦哨》中,作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无拘无束嬉戏的场景,整篇文章到处跳动着欢快的音符。教师指导学生对这古今两篇不同体裁的文章对比,认识到各有精彩,各有特色。

(四)巧设情境感悟“美”

美育,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情感教育,是用美的对象去陶冶人的感情。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时,教师必须注重优化设计语文教学情境,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美好意境,即自己首先要被文章的感情所牵动,然后以情激情,架起一条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桥梁,引导学生深刻感受作者的感情,获得美的熏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地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感受汉語的魅力,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例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是一篇描写祖国河山美的散文。教学时,教师描述道:“观赏了阿里山变化万千的云雾,欣赏了迷人的江南美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块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青海湖去旅游,领略那壮丽的、令人神往的高原美景。”接着,教师出示一张放大的课文插图,学生带着追求美的目光,欣喜地看着,入神地听着,教师以导游的身份范读课文,学生通过看、听、读、想、对比,仿佛身临其境。课文的意境体验到了,课文的语言神韵感悟到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得到了陶冶。又如,在《麦哨》授课之前,教师让学生先了解农田里各种农作物生长、开花、结果的次序,以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农作物的颜色、形状等,甚至可以采摘一些农作物实物进行展示讲解,这样更有利于达到美育的目的。于是,学生就领悟了文中的这样一段文字:“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一蓬蓬的种子。”此外,教材中还有许多文章,特别是古诗大都是绘声绘色、情景交融的,显示出一个个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艺术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字句,从而领略诗文的美。

五、结语

语文学科本身渗透着美,蕴含着美,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以及身心的发展,语文课堂教学也由始至终渗透美,呼唤美。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优化开展美育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促进培育良好的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汪梅丽.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美读教学策略[J].教育观察,2019(5):67.

[2]赵建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初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2):101-102.

[3]杨淑萍.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J].甘肃教育,2019,629(9):88.

猜你喜欢

美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