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中国梦”认同意识研究

2020-05-27张金耀王伟娟权翠芳

青年时代 2020年7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思政教育

张金耀 王伟娟 权翠芳

摘 要:2018年各大高校新生入学调查显示,有大批新生都出生在2000年,占比约70%,而2019年新生在2000年以后出生的比率大幅上升,这批2000年出生的孩子被称为“千禧宝宝”,他们生长环境优越,而且他们成长在我国“素质教育”的拓展过程中,受教育环境良好,强调创新与实践能力,他们个性化十足,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本文将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分析如何培养新一代大学生的“中国梦”,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中国梦;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一)想法前卫,个性十足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门大开,各种思潮竞相涌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西方国家在向我国输入新的科学技术和教育理念的同时,也不断尝试着通过各种途径对我国高校进行意识文化渗透。他们的思想较为前卫,在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他们注重自由、平等和民主。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注重保护自己的权利。且他们从小接受素质教育,思维开放,注意自身个性的发展。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思潮在网络平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年12月调查显示,我国10~19岁的网民占比19.6%,20~29岁的网民占比30%,是各个年龄段中网民最多的。所以说,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较为开放,且十分前卫。

(二)思维理智,注重现实

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熏陶下,思维十分理智,自己的人生目标十分明确,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得到什么,目标清晰,思维理智,十分现实。

他们把自己的目标设置在自己个人的成功上,很少把祖国民族的昌盛繁荣的大目标与自己的人生小目标相关联,较为务实地处理人生规划,认为成功仅仅是自身的成功,与国家关联不大。所以,对于当代青年“中国梦”的思政教育尤为紧迫,让当代大学生意识到自身的成功目标与祖国的繁荣昌盛息息相关,只有祖国繁荣昌盛,自身的小目标才会更好地完成,要真正投身到当代“中国梦”的建设与实践中去,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真正担当起青年的使命,民族的期望。

(三)思想独立,佛系见解

当代大学生生活上依靠父母,独立者不多,但是思想上较为独立,对事情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很有自己的主见,有自身对事情的多元看法,且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且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当代素质教育一起进步的,知识全面,自身素质较为全面,对事物有自己一定的正确认知。但是,随着佛系网络文化的影响,佛系见解,随缘心态,对事物的进展并不刻意强求,随遇而安的想法符合佛系见解。当在事务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可控的因素时,他们往往不是努力去完成目标,而是抱有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看问题。这种佛系见解,随缘心态也应引起当代思政工作者的重视,教育当代大学生要积极朝着目标奋进,十分努力便会有十分收获,付出便会有回报,不要被佛系网络文化所左右。

(四)耐挫性差,思想脆弱

当代大学生一般而言,成长于祖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生活条件多数较为优越,且多为独生子女,父母较为宠爱,从小优越的物质条件以及父辈的过多关怀,使当代大学生对于物质挫折和精神创伤的抗挫能力逐年下降,对于现在较好的生活环境不知珍惜,往往遇到一些小挫折就会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

当代大学生思政工作者一定要对这方面尤为注意,培养当代大学生对于当下生活的正确感知,培养对挫折的正确态度,有助于帮助当代青年抵抗挫折,培养其坚不可摧的意志力,克服其思想上的脆弱。

二、“中国梦”的提出以及对当代青年的意义

十八大后,我国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而“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即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正在走向偉大复兴,我们的人民正在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而当代青年要有所作为,其思想意识工作十分重要,思想意识工作关乎道路,关乎旗帜,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是党和国家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培养大学生的“青年红心”对中国梦的实现十分重要,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是民族的希望,青年的思政工作关乎国家的发展,树立“中国梦”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树立“中国梦”有助于培养青年的爱国热情

目前,当代青年在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思想较为功利,想法较主观片面,个人的成功至上,不把国家民族的目标和自己的目标相联系。只有很好地针对当代青年的这些思想特点,培养他们国强家强自身才能强的思想意识,把国家的未来与自身的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树立他们的国家梦想,培养他们爱国的热情,思想上真正热爱祖国,才会践行热爱祖国的承诺。

(二)树立“中国梦”有助于培养青年关注国家时政热点

当代青年在如今网络信息泛滥的时代,对于娱乐信息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国家时政热点的关注,青年人首先应该对自己国家的热点新闻给予及时关注,只有培养青年人的爱国红心、爱国梦想,他们才会对国家时政给予关注。青年人的红心不仅仅要表现在国家大事上,还要渗透到平常的点滴里,只有培养好青年人的爱国红心,树立其梦想,才有助于当代青年对国家热点的关注。

(三)树立“中国梦”有助于树立青年的远大志向

只有当青年的志向与国家和民族相联系时,青年才不会拘泥于自己个人的成功小目标,他们会为祖国的强大树立远大的目标,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热爱祖国会成为青年努力的源泉,他们会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会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考虑,会用自己的行动报效祖国。

三、当代大学生“中国梦”认同意识培养

培养当代青年的爱国情怀十分重要,让当代大学生拥有一颗青年红心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意义深远。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梦,需要什么样的实施策略,需要大学思政老师和辅导员积极配合,共同参与。

(一)结合时代特点,思政课堂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处在信息化时代,大量的媒介可以向大学生传输知识,我们的思政课堂也应与时俱进,把以往灌输式的课堂改为探讨启发式课堂,引领学生学会思考,与学生共同探讨思想意识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这个时代是多元化时代,教师的角色不能只是单一的传授知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成为学生的朋友,知道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变化,知道学生的思想是怎样的,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心灵,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教师更应增强课堂趣味性,课堂上,语言幽默,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传道授业解惑,使学生爱上多元化的思政课堂。

(二)结合学生特点,辅导员及时关注

当代大学生思维不稳定,思想十分容易变动,辅导员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积极与学生沟通,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生活点滴中引领学生,爱国不是宏大的口号,爱国就在我们身边,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平常的时政新闻中关注国家大小事,辅导员要及时跟进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时政热点,树立跟祖国息息相关的志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中国梦”。

(三)结合多媒体手段,培养爱国情怀

当今时代,是网络化时代,信息媒体对当今生活的影响深远,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建立,这些微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引领者,要巧妙借用这些信息媒介,借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抖音等传播途径,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政信息,传播爱国情怀,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常常发布思政热点,发布国家动态,建立青年的爱国红心,树立其中国梦想。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但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力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养。笔者以为,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8-30)[2019-12-06].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

[2]胡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7.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作者簡介:张金耀(1980—)男,汉,河北沧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理论教学;王伟娟(1982—)女,汉,河北河间人,硕士研,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权翠芳(1964—)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思政教育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