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学期生字复习策略
2020-05-27郝洁
郝洁
统编本教材对低年级识字进程是这样安排的:一年级上册350字,下册400字,二年级上册450字,下册450字。一学期450个字的识字量,可能是二年级下学期一般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所能承受的较为恰当的一个量。毕竟在识字之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话和语文综合性活动这些领域的课程内容。
统编本一、二年级教材,对识字速度的控制,纵向看来基本匀速。这样处理有其理据。王宁教授在《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上)》一文中指出:“如果把小学识字教学对象设为零起点的对象,从初始的习得到掌握2500个常用字,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期积累阶段,也就是突破零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识字的进展一般是匀速的……”
尽管课程通过教材较为均匀地控制了识字的数量与速度,但由于遗忘的规律,加之课程其他领域内容平行推进对识字教学效果有所影响,在二年级下册这一学期之内,教师帮助学生落实认识450个字的学习任务并非易事。期末阶段,组织学生对450个生字进行复习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依据学情,有针对性地复习这450个生字?我们认为可以这样着手。
一、大数据分析:摸清难识生字
对于一个具体的班级(比如××小学201班),哪一部分生字对于学生来说是难认的,须依据学情来获取结果。201班的学生觉得难认的字,也许202班的学生并不觉得难认,不同班级的具体学情是不一样的。
要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可将二年级下册450个生字在电子表格中编码排序,用于在复习之前对学生的识字学情实施前测。表格可設置如下:
表格第3栏“识别情况”中的数据最为重要。是“对”还是“错”,应当依据实际情况逐一记录。然后,将全班数据整合在一起排序,即可得到本班学生难认生字的具体情况。哪些字本班学生难以认出,且各有多少学生认不出,一目了然。复习时,应当复习哪些生字也清清楚楚。
在复习之前对学生识字学情实施前测,主要问题是工作量大。在发达地区,教师可组织家长一对一测查学生情况来解决问题。欠发达地区,教师则要考虑培训识字情况好的学生对全班学生实施前测,获取数据。
只有使用大数据弄清本班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具体情况,后期对于识字的复习才有针对性,也才能有效果。
二、编制韵语儿歌:诵读勾连音形
对于学情反馈的难认生字,教师首先要解决读音的问题。让学生依据拼音拼读当然是解决方法之一,但其缺点是效率低,缺少趣味。不如将难认的生字以押韵的手段编排在一起认读,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让学生快乐、快速而有效地攻克识字难点。
如果学情显示“踏、辣、抹、厦”这几个字学生难以认出,教师可将这四个字编成一个韵语片段:
踏歌踏歌踏踏踏,辣椒辣椒辣辣辣,抹布抹布抹抹抹,大厦大厦厦厦厦。
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不论怎么编排,用韵是第一要务。韵文便于记忆。韵能造成音节的前后呼应与和谐;无韵,音节易成一盘散沙。这些观点,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已经论证过。由于韵的存在,字符组成的句子才能变成一个整体。一说上句“窗前明月光”,就能很自然地想到“疑是地上霜”。韵,确实是利于诵读识记的。
之所以用含生字的词语加单字的形式组成七言形式的韵文片段,当中还有汉字识字需要音形义统一的问题。王尚文先生在《识字: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中明确表示:“3500个常用字要做到‘三会,会认,会写,会组词。要求‘会组词,就是要求学生在词的语言环境中把握字的义。”汉语是一种高语境语言。汉字的意义须在词、句所形成的语境中把握。王宁教授也有相似的看法。她认为:“汉字必须关联了心理词典中的词,才是已识字。”组词加单字的这种韵文编排方式,有利于学生在集中的、反复的诵读中将汉字语音、形体和意义三方面整合起来把握。
当然,在使用韵文集中认读难认生字之后,教师须将其抽离出来训练学生单认,以确认复习期间识字教学的效率。
三、生字完形和字理阐释:理解形义一体
由于低年级学生在识字方面是以“对大轮廓的整体识记”为主,字形方面就可能难做到精细化识别。比如二年级下册第3课中的“懊”和“丧”,极可能受“知觉整体性”的影响将“懊”字补上一横,将“丧”字补上一撇。为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可让学生为字完形。教师写出“懊”字的大部分让学生演排,补足缺失的第4、5、6笔,让全班学生形成有意注意,这样字形上的细微之处(不封口)就被看见了。“丧”字,同样可缺写第6笔,让学生补足完形,知道这一笔实际上只有竖钩,不可以多加一撇,长出“尾巴”。以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实际写字水平,补写几笔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并不要求他们写整个生字——识字表中的生字,依据课程的要求本来也不必写。如果在补笔完形的同时能从字理方面给出解释,学生可能会更清楚为什么这一笔是这样的。比如“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教师如果先画出一张供桌(示)的形象,然后指出上面那一横可能是供品,中间长横可能是桌面,下面的三笔是供桌腿儿——然后,将粉笔所写笔画擦去、变形、连接、组合,将“示”演变为“礻”的形象,学生就不会在识别时将“礻”混淆为“衤”了。
形近或者形近且音近的字就比较麻烦。
对于难以区分的同音字,比如二年级下册第3课的“贫”字和第11课的“贪”字,可以考虑从字理方面来加以解释:“贝”是钱财,很多人来“分”,钱就越变越少,钱财变少,就是“贫”;“贪”字上面是个“今”,“今”天要是很缺钱(贝),就会起“贪”心。从学术角度讲,这样解释字理可能不严谨,但从适配学情的角度讲,在不违背汉字是表义文字的前提下,这样解释字理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王尚文先生曾说过,他的小学老师为了让他不再写错“切”字,解释“切”就是七把刀的意思。从此以后,他就再也没写错“切”字。王尚文强调说,虽然解释有缺陷,但走的路子是对的。怎么对?汉字是表义文字,汉字构形遵从“二合建构”“形声相益”的辩证思维。
第14课中的“磨”、识字4中的“蘑”字和语文园地二中的“魔”字形近又音近。有的学生可能会识别困难。把它们归为一类来进行字理解释,应该有助于解决问题。这三个字都与“麻”字有关系。“麻”当然用来表示它们的读音,但同时也表示意义。“磨”中有“麻”,是因为石磨磨出来的东西的状态如同乱麻;“蘑”中有“磨”,是因为蘑菇的外形和石磨的外形相似;“魔”中有“麻”,是因为人的行为像是被鬼控制之后显得如同乱麻一样,紊乱不可捉摸。
无论是生字完形,还是结合字形做字理阐释,都应该考虑将识别形体和讲解汉字构字的道理结合在一起,将汉字作为表义文字来识别。
综上所述,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对难认生字进行精准复习,韵语识记、生字完形和字理阐释,多管齐下,对识字复习效果的提升是可以预期的。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寮步镇香市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