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胸外科手术中的回收式自体输血及后续临床检验护理
——评《临床检验报告解读》

2020-05-27余慧芳

检验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胸外科自体医师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异体输血存在传播疾病的风险,不仅会干扰患者的免疫系统,还有可能造成患者术后感染,使患者疾病复发的概率大大增加。随着血液供应的日益紧张,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具有保障患者用血安全、降低异体输血风险的作用。这种输血方式在避免因输血可能出现疾病传播不良后果的同时,还能增强患者自体红细胞携氧能力,减轻患者免疫系统干扰。另外,这种输血方式无需校对患者血型,可快速供血,为稀有血型患者提供了可靠的血源。

回收式自体输血一般会在手术中同步进行,尤其在胸外科手术中,使用频率更高。自体输血回收的细胞主要为红细胞,血液中有害成分包括体内破碎的细胞及微聚体等有害物质则通过自体输血专用仪器经过过滤、离心、清洗等一系列处理后被排出到废液袋中。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搭桥合并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搭桥合并室壁瘤切除术、心脏瓣膜成形术、心脏瓣膜替换术、微创房缺封堵术等胸外科手术中,血液可以快速进行回输,有效补充患者血容量。回收式自体输血整体操作过程较为复杂,操作医师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了解设备的基本性能,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漏出的电流<100 μA,以保证输血安全。在输血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防回收血被污染。同时,应使用肝素-0.9%NaCl溶液冲洗存血器内部,防止血液凝集。在冲洗过程中,肝素-0.9% NaCl溶液的滴加速度以1滴/s为宜,以避免红细胞被破坏,降低细菌落入设备内部的概率。在输血过程中,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病情,记录患者是否出现输血反应,并对患者肾功能、肺功能、血小板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另外,在回收式自体输血过程中一旦出现相关并发症,需立即对症处理。在术后,临床医师需要根据患者自身输血后的反应特征及时制定后续的治疗策略。因此,深层次解读手术后的临床检验报告,是每个医师必须不断提高的临床医疗技能。

由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省中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石同才教授主编的《临床检验报告解读》是专门针对当前临床检验和临床后续护理的诊断知识类参考书。该书收录了当前所有常规临床检验项目,按照临床系统的功能性疾病进行详细分排,着重强调了临床检验在诊疗中的临床意义,重点介绍了血液类疾病、出血性疾病以及其他多种疾病的临床检验和护理思想,并附有部分典型内科疾病临床检验的检验报告单,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临床检验报告。《临床检验报告解读》一书整体条理清晰,简明实用,不仅可以作为各科医师的参考类用书,也能作为手术患者了解临床诊断的大众医学知识参考书。根据临床检验目的不同,临床检验报告一般由多项指标组成的,通过合理的指标解读,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和患者及时掌握病情进展,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

总的来说,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胸外科手术中应用价值较高,术中通过回收机收集胸腔内血液,将其与抗凝剂混合,经过多层处理后,将浓缩后的红细胞传输给患者,节约血资源,而通过后续临床检验报告的合理解读,可以有效缩短患者康复周期,提高诊疗效果。

猜你喜欢

胸外科自体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舒适护理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低损伤自体脂肪移植技术与应用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自体骨髓移植联合外固定治疗骨折不愈合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