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沿海济带城市

2020-05-26李薇薇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11期

李薇薇

摘  要: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形成与开发为方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考察丹东市老、中、青三代人的语音变异情况来揭示几十年来方言语音发生历时演变的轨迹,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方言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方言变化;丹东话

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获国务院批准,包括大连、营口、丹东、盘锦、锦州、葫芦岛等沿海城市在内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正式形成。“辽宁沿海经济带中的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边境城市,也是连接朝鲜半岛和中国以及欧亚大陆的主要陆路通道。辽宁沿海经济带的6个城市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东北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形成与开发为方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关注沿海城市方言的变化,充分挖掘方言历史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科研价值、经济价值,才能在保护方言、传承方言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真正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本文拟选取东南部的丹东市为调查对象,通过考察城市老、中、青三代人的语音变异情况来揭示几十年来方言语音发生历时演变的轨迹,达到“用现在来解释过去”的目的。

我们依据《汉语方言调查字表》和《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汉语方言》中的内容,根据大连音系与普通话的差异,选取其中的部分考察项目,制定相关调查问卷,在所调查的方言点内抽样选取市区常住人口,采用实地田野调查的方式,重点考察老(55岁以上)、中(36-54岁)、青(20-35岁)三代发音人在各自方言音系中的声、韵、调的变异情况。我们采用拉波夫的“显象时间的研究”方法:考察同一地点同一时期条件下,不同年龄段的人在语音上的差异表现,即这种把不同年龄发音人的语音变异情况作为观察视角,并将其投影在真实的时间轴上,从而能够近似地反映出真实时间发生的语音变化。三代发音人的年龄差所投射出的时间差,恰恰反映了语音变异的历时轨迹。

我们在大连市甘井子区随机抽样选取了三位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年龄分别为57岁、39岁、32岁,分别代表老、中、青三个年龄阶层,考察以下六项的语音变异情况。

1.普通话舌尖前音ts、ts?、s舌尖后音t?、t??、?的发音情况。考察“张、柱、主、粥、抽、车、城、称、手、书、十、事”等字的發音。

老男:部分舌尖后音t?、t??、?的发音带有舌叶音的色彩,如“张、柱、主”。 部分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的发音存在自由变读现象:粥[ts]、抽[ts?]、车[ts?]、城[ts?]、称[ts?]、事[s]。

中女和青女的舌尖前音字、舌尖后音字的发音均同普通话。

2.日母字的部分字的发音情况:惹、如、乳、蕊、绕、揉、染、任、纫、热、软、忍、认、日、闰、瓤、让、弱、扔、绒、肉、褥。

老男:全部日母字均发成零声母字音,韵头读[y]的字有:软、闰、弱、绒、褥。均为普通话中的合口呼韵母。“如、乳、蕊、扔”的声母读作 [l]。“肉”声母跟普通话读音相同[?]。其余普通话中的开口呼韵母字,韵头都读成[i]:惹、绕、揉、染、任、纫、热、忍、认、日、瓤、让。

中女和青女的全部字读音都与普通话读音相同。

3.普通话复韵母ai的发音情况:白、外、开、排、埋、摔、快、坏。

老男除“白”字读音为[p?]之外,其余字韵母均读作[?]。中女的部分字如“白、外、开、排”读作[?],部分字读作[ai],如“埋、摔、快、坏”。青女所有字的发音情况均与普通话相同。

4.普通话单韵母o的发音情况:破、磨、婆。

老男:丹东音系中没有单韵母o,上述考察字在老男的音系中均读作[?],青女的音系与老男一致,均读作[?]。中女的发音与普通话相同,均读作[o]。

5.部分古清声母入声字的发音情况:搭、拍。

丹东话的声调分布情况是:阴平411、阳平24、上声213/21、去声51。部分古清声母入声字(如搭、拍)的实际读音接近上声(读作21),老男的发音就是如此,但是中女和青女的发音仍是阴平411。

6.mu音节领属的字的发音情况:母、木。

老男mu音节领属的字都读成[m]音。中女和青女的发音完全与普通话相同。

综上,通过对比老、中、青三代人相关语音项目的实际读音状况,可得出如下结论:老男音系较为稳定,中女的语音变异情况比较普遍,除了普通话复韵母ai的发音跟老男有部分相同,其他个别字音与老男相同之外,大多数语音项目都更接近普通话的读音。青女的变化更大,除普通话单韵母o的发音情况一项与老男相同之外,其余和中项均与普通话读音一致。57岁的老男、39岁的中女和30岁的青女分别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代表。通过考察他们的语音变异情况,可以大致推测出四十多年来丹东城市方言的语音变化轨迹。多数语音项目变化显著,显示了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在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的密切接触中,丹东话作为一种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如何把经济发展与方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相结合,进一步发挥沿海城市的文化优势,进一步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方言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亟需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崔向东.“一带一路”与东北亚走廊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20.6.

[2]徐通锵.历史语言学[M].商务印书馆,2001.7:313.

[3]王佳琳.哈尔滨方言七十年语音变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4.

本文系2019年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方言变化研究”(L19DYY001)的阶段性成果。

渤海大学文学院  辽宁  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