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发内生型”现代化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比较研究及中国现代化之思考

2020-05-26洪晓玲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化

摘  要:“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是与“早生内发型”现代化相对的概念目前以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作为“早发外生型”现代化的代表国家,现代化水平处于领先水平;而以中国、俄罗斯为代表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关键词:早发内生型;后发外生型;现代化

一、“早发内生型”现代化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特征

(一)“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的特征

首先,“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开始的时间较早。世界上最早进行现代化的国家是英国,其现代化之路开启距今已有将近三百八十年的历史,其开始现代化进程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十七世纪四十年代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而后,现代化之路由英国向外扩散到法国等其他一些西欧国家,在十八世纪中期和十九世纪西欧国家开始了现代化之路,由此现代化从西欧向外传播并掀起了世界上第一次现代化的浪潮。即使是现代化起步较晚的美国,距今也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这一阶段,政治民主化的提出以及不断发展,现代意义上独立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以平等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的建立等都极大的推动了现代化的发展。

其次,“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的发展因素都是其社会内部本身发展的产物,现代化的因素是内生的。其现代化主要是本身社会内部的现代性因子不断生长、积累和发展的结果,其现代化的成长和发展是自发的、循序渐进的。而且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支撑来自民间力量,政府的力量很小,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又因为其现代化的最初力量来自其社会内部,所以这类现代化又叫做“原生型”现代化。

从现代化所需要的条件来看,“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具有明显的内生性和创新性。作为最早开启现代化的国家,世界上并没有其他现代化国家的前例,也不存在能够借鉴和参考的现代化道路发展经验。对于这类“原生型”的现代化国家而言,现代化的道路是未知的,现代化的前景也是充满了不确定的。所以无论是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上还是在思想制度上,这类国家都需要依靠社会内部自身的创新和探索。这种来自社会内部的创新和探索推动了现代化的发展,使得其现代化进程具有自发的自下而上的特点。从这种角度上,“早发型”现代化也可称之为“内源的现代化”或者“内源性变迁”。

最后,“早发内生型”国家现代化的手段是探索创新,从无到有。这种创新不仅是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还有与之匹配的国家制度和组织形式上的创新。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为现代化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与之匹配的组织形式与政治制度则是为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现代化发展保驾护航。例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与美国的三权分立,都是史无前例的。

(二)“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特征

相对于“早发内生型”现代化而言,“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启动的时间较晚,德国作为最早的后发国家,其现代化的启动也已经比英国晚了一个多世纪。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期,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处于现代化后进者处境的德国、俄国等中东欧国家和位于亚洲的中国、日本等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此外,“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启动有确切的时间起点,而且这一起点往往还是以某一届政府的建立或者领导人进行的变革作为标志的。如土耳其的现代化开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日本现代化以1868年明治维新为起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则在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中正式开启。

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其现代化的启动因素并不像早发型现代化那样产生于社会内部。相反的,其现代化因素的发端多来自于外部的侵略和外来现代化因素的刺激。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代表的俄国、日本和中国,其现代化的启动都是在国际大环境的冲击下才得以开始。尤其是近代中国,其现代化就是在腐败的清政府的统治下面临内忧外患,为了维护自身封建统治抵抗外族侵略而进行被迫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变革,从而才开始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因此后发型国家的现代化发端具有明显的防御性特征,所以又被稱作“边缘现代化”或者“外诱变迁”。

此外,“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由于社会自身现代化因素不足且民间力量薄弱,是因为外部刺激开启的现代化,所以对政治制度和领导人决策的依赖性较大。其现代化的外生性与政府的改革政策紧密相连,是一种政府干预下的自上而下的现代化过程。后发型国家由于社会内部强大的封建势力和文化上浓厚的保守性,使得传统和现代化因素是否能够顺利交替直接影响着现代化的成败。在后发型现代化国家中,只有日本通过制度的重建加速了现代化的发展,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并跻身世界前列。日本学者富永健一曾把促进现代化的重要人物即“身居中央担任领导”,视为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他在比较中日两国的现代化命运的过程中,比较了中日“身居中央担任领导”的人两种相反的作用,一个是与传统势力抗衡积极推动日本产业化,而中国领导人如袁世凯和段祺瑞则是毫无现代化意识,使得国家陷入内部混战和军阀割据而错失现代化发展良机。由此可见,领导人的政治素养及其对局势的判断等自身能力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后,后发型现代化的手段是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属于模仿型现代化。由于早发型国家开启现代化的时间较早,在后发型国家开启现代化时,其现代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那么后发型国家则可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对先行者的现代化道路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并对自己现代化道路有一定的规划和前景预测。因此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属于一种外诱型现代化其特点是不需要重复创新,节省了更多时间。这种特点尤其表现在科学技术层面上,后发型国家可以直接在已有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发展,不需要从头开始进行开发创新,效率更高。

二、“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优势与困境

(一)优势

首先,后发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具有优势。由于有了可以借鉴的现代化的先例,后发国家通过对现代化的认识也更为深刻、丰富,这些国家利用已有的现代化经验对本国道路进行探索,也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其次后发国家在技术、资本和人才上具有后发优势。由于后发国家的现代化是在外部刺激下才开始的,就注定其不具备充足的原始现代化因素积累,尤其是在技术、资金和人才方面,都不足以支撑其现代化之路的发展。那么后发型国家就可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引进先行者的技术和资金,并且通过跨国教育留学等途径培养知识型创新人才,通过外部因素来打破内部阻碍。

最后是后发国家在社会制度的建立方式上具有优势。由于资本技术和人才在短时间内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那么社会制度就要担负起现代化发展的重任,为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有效的社会运行机制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推动社会发展。反之,不适合社会发展的运行机制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停滞甚至内部战争等难以预计的后果。但是合适的社会机制往往需要反复的实践和调整,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巨大的,那么后发国家则可以通过借鉴具有普遍可行性的经验进行社会制度变革,可以减少反复探索及调整的过程节省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现代化发展的效率。

(二)困境

在后发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与先发国家差距悬殊,属于被迫防御性现代化,且受到自身内部传统因素的制约和外来因素的冲击,在内外双重因素的作用下,会使得后发型现代化出现错位、失调和畸变等问题。

在后发型现代化国家中,由于将外部的现代化因素引入缺乏现代化因素的传统社会中,传统制约因素瓦解过快,但社会中的现代化因素生长迟缓,所以产生了错位现象。以伊朗为例:前国王巴列维统治期间,从英国拿回了石油的自主开采权,使伊朗的石油国有化。而后开展的“白色革命”伴随的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改革,使伊朗走向了现代化之路。但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现代化的科技技术和现代化的思想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化的思想尤其冲击了伊朗的宗教统治,这种现代化的趋势势必要遭到宗教的强烈反对。但是,巴列维政府忽视了宗教文化的改革必要性與紧迫性并采取了放任的态度,致使社会现代化发展与传统思想的阻碍导致了越来越明显的错位。现代化启动没有几年,伊朗就发生了反政府示威。不久,巴列维被霍梅妮所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推翻,被迫逃亡美国,国家的最高权力落到宗教人士手中。他们宣布伊朗应该是一个纯伊斯兰国家,不要西方的任何东西,包括民主在内,伊朗现代化的计划而由此终于夭折了。

相对于早发现代化国家政府只充当“守夜人”的角色,后发国家其现代化的推动力量主要来自政府主导和自上而下的体制改革,所以想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同时推进现代化是既不现实也不可能的,这也就导致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和明显的城乡发展不均的情况。最典型的例子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由于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作为最早试办的经济特区,福建和广东省作为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这些区域的现代化水平已经远超中西部地区。虽然像沿海发达城市的经济水平早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西北部的一些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的人民仍然为生计奔走发愁,教育医疗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农村的大量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一批一批涌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导致农村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数量激增,农村缺少劳动力,导致农业发展跟不上现代化的速度。

三、中国现代化之思考

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后发型现代化面临的机遇和困境在中国发展现代化的过程中也有很鲜明的体现。从中国开启现代化征程起,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挫折,更是经历过文革时期现代化的中断。但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现代化路线重新被确立,现代化全面启动。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代化所带来的红利可见一斑,但是正处于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现代化进程也面临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

那么,中国现阶段现代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呢?

对于后发国家来说,传统文化的保守性是阻碍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而外来先进文化则是推动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者在现代化进程中难免会发生冲突。如果不假思索的照搬外国文化,会导致中华民族延续数千年的根文化“断裂”,那么在这个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基础的世界中国是难以拥有话语权的。但是如果固守传统文化,那么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必定会被现代工业文明所排挤。所以如何解决两种文化冲突,如何创造性的改造外来文化使其与本土传统文化具有同质性,这是中国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

在全球化发展迅速的大环境下,贸易保护主义、发达国家的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和民族主义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不中可避免要解决的问题。这些年来,中国以大国姿态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也在不断努力,“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都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国道路。中国提倡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也在不断努力,“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都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国道路。不中可避免要解决的问题。以如果不假思索的照搬外国文化,会导致中华民族但是“中国阴谋论”的声音一直也贯穿中国发展道路,如何提高话语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提升国际地位也是现代化道路上的重大问题。

中国现代化之路任重道远,在不同时代和阶段会面临不同的新问题。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不可逆的现状下,当下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中国更要紧跟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在现代化进程中迎难而上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丁玮.试析两种现代化基本类型的区别[J].青年文学家,2012(24):282.

[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孙立平.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剖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1(02):213-223.

[4]揭扬.后发展效应与后发展国家现代化道路的选择[J].浙江社会科学,1997(03):65-70.

[5]李妍妍.对后发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优势理论探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6):302-303.

作者简介

洪晓玲(1996.11—),女,安徽六安,西北政法大学,1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陕西  西安  710063

猜你喜欢

现代化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定前行
敢立潮头唱大风
中国现代化历程三种道路模式的探索及考点梳理
中西方对人的现代化的研究
周恩来: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
现代化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