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疫情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研究

2020-05-26敖谦段昭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重大疫情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敖谦 段昭

摘  要:重大疫情的侵袭给高校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阻碍,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国,导致学生正常的课堂教学工作被迫转变为线上教学模式,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文章首先分析了在严峻的重大疫情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困境,然后从学生在面对重大疫情下的思想状态入手,借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有效依托党建、网络思政以及心理教育等方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重大疫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新型冠状病毒在2020年初首次发现于武汉,随后席卷全国,对我国的综合治理能力以及体系造成了极大的考验,同时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疫情防控指挥中指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因此,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思想为中心,各地相关机构与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同开展了抗击重大疫情的“全国战役行动”。在此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发挥自身在学生群体中思想建设的优势,提升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把学生群体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为全国战役行为贡献自身的力量。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重大疫情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途径,以期能给相关机构或者类似研究起一定的借鉴作用,帮助学生在学校停课期间良好地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

1重大疫情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困境

在重大疫情的防治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是封锁交通,限制公众外出,大学生群体被迫停课在家进行在线上课,通过手机、平板等可移动设备进行网络教育。然而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渠道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各种信息的良萎不齐对学生的思想状态以及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同时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有效展开,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1.1网络舆情容易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带来影响

网络舆情是指网民在网络上对某一事件、某一信息或行为发表的意见或观点的汇总。疫情极大地减少了大学生的外出活动,网络似乎成为大学生了解世界的最主要便捷渠道。随着媒体形式发展越来越多样化,信息的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传播渠道不断拓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网络舆情容易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为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由于学生群体被迫“宅”在家中,只能通过手机、平板等可移动设备通过网络平台向外界进行沟通与交流,多样化的信息良萎不齐,并且不乏存在不怀好意的人制造网络舆情,甚至存在恶意抹黑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国家领导人的违法言论。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迅速扩散,超出了人们的认知范围,再加上互联网上各式各样的信息难以进行有效的甄别,大学生群体容易在谣言的引导下造成不当的言论及其行为,轻则盲目跟风加速谣言的扩散,重则心理失衡,作出过激行为。在重大疫情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生群体正确的思想认知,增强学生对于網络信息的甄别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1.2重大疫情对学生的抗压能力带来了考验

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社会边境的变化容易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负担,造成学生心理失衡的情况发生,因此重大疫情的迅速蔓延给学生的抗压能力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疫情蔓延所带来的压力,重大疫情关乎着每个人的生命安全,面对疫情学生群体容易产生恐慌心理。例如会对生活环境周边的染病患者进行排斥,产生对于自身没有做好安全防护的焦虑心理,自身发烧发热等类似病状的“疑病心理”等等。其次是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焦虑心理,重大疫情造成了大范围的停工停学,学生无法如期返校,不能有效的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特别是临近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无法进行实习工作,积累工作经验,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的消极影响。最后是网络在线教育所带来的压力,由于缺乏统一的网络设备以及网络环境,导致部分学生会出现在网课中网络中断的现象,同时许多学生难以有效适应网课的模式,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导致学生产生焦虑心理。因此,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需要强化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保障学生群体能够有效的适应重大疫情所带来的环境的变化。

1.3重大疫情导致传统教学方式乏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多样,能够有效的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并且可以通过课外活动以及党建组织深化教学成果,加深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在重大疫情背景下,学生群体需要在国家的倡导下减少聚集活动,因此导致传统的教学方式乏力,学生大多采用网课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因此,如何利用网络教学活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有效结合疫情构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大学生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降低学生对于重大疫情的恐慌情绪,是重大疫情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重心。

2重大疫情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在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过程中,我国坚持以人民的身体健康为第一要旨的防治措施在世界范围内都起着模范作用,各行各业都涌现出无私奉献、舍生忘我的“逆行者”,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真实并且感人的素材。在重大疫情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战疫影响的典范故事为切入点,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1提升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程度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疫情导致的困难面前,愈发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用抗击疫情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我国走在世界的前列,万众一心的防治过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可以比较分析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对重大疫情防治的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民族凝聚力的根本,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推动了我国不断的发展进步。因此重大疫情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方向是提升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程度,正确认识到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首先,可以用我国应对的历史灾难进行实例说明催生大学生群体的民族自豪感。例如9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03年的SARS病毒肆虐,08年的雪灾以及汶川大地震,在重大灾害面前,我国政府机构都是坚决贯彻实施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中心,并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拥有无比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其次,可以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不同政府机构对于重大疫情的应对策略比较分析社会制度的有效性,增强大学生群体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可程度。虽然不同的国家因其文化、国情以及历史的不同应对疫情防治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我国一样万众一心,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地区政府部门以及人民坚决贯彻,以最短的实践防止了疫情的进一步蔓延。中国共产党重视疫情,全力做好防控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 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的制度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相信中国采取的措施将有效控制并最终战胜疫情。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比较国内外应对“埃博拉”“流感”“MERS”等重大疫情的表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讲清楚: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2.2树立榜样建立学生的科学环保意识

典型人物、事迹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在抗击重大疫情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由于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容易引发学生群体的情感共鸣,其正向引导作用更加明显,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着重挖掘其育人功能。

首先,通过个人生化到集体的自我奉献精神,创造一种服务感和承诺感。在全国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全民参与的抗疫斗争中,有不顾自身安危,勇于投身一线的医护人员,也有尽忠职守,保障社会安定的警务人员,还有投身后勤、保障供需的物流人员,他们都在为抗疫成功尽着自身最大的努力。所以重大疫情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用实际出发,用大学生群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例树立榜样,促进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培养学生勇于奉献的精神。

其次,通过疫情医治与防护过程,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经过非典洗礼的钟南山院士在第一时间参与到新冠病毒的防治过程中,李兰娟院士通宵达旦的研究新冠肺炎的救治方案,各大病毒研究生紧急研制防控疫苗,他们的科研精神以及自我奉献精神值得广大学术群体学习。高校作为我国科研人才培养的重点场所,需要在思想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立足学习根本,发扬科研精神,坚实基础积累,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最后,通过疫情的发生与传染过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绝大多数的重大疫情都是来源于人们对于野生动物的捕杀与食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借助疫情宣传学生保护自然,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3强化学生对于网络舆情的甄别

重大疫情背景下由于交通受阻,大学生群体主要是通过在家中学习,通过网络与外界进行交流沟通。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强化学生对于网络舆情的甄别,提升自我修养,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提升大学生群体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不要制造谣言,不要相信谣言,不要散布谣言。要鼓励学生正确看待舆论的多样性,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对传播的信息加以甄别,如结合传播原理,做到信息来源是否可靠,信息内容是否完整等等。在不信谣不传谣的基础上帮助家中长辈进行普法教育工作,改善周围的舆论环境。

其次,顾及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调整正确的作息習惯,缓解自身的负面情绪,减轻自身的心理负担。借助“提升免疫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契机,鼓励学生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结合疫情所带来的的心理压力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教会学生简单实用的心理调节方法,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重大疫情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

3.1强化疫情防治内容的宣讲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防控工作成了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试金石”。对于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党员,越是关键时期,越要不忘初心勇担使命,越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服务、组织功能,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党员坚定信心,科学应对疫情,面对良莠不齐的各类信息保持清醒,增强信息“甄别力”和思想“免疫力”

在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中,需要将疫情防治以及生命安全教育做到日常思政教育系统中。知识公民在面对疫情是保护自己的关键,教育是公众应对疫情的桥梁。突发性的重大疫情难以有效的避免,但通过教育可以减少传染病造成的损失。重大疫情防护意识是人们对传染病灾害的主观反映和认识。学生的防疫减灾意识对提高学生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的灾情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应对重大疫情的心理状态和防疫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有毅力和勇气抗击疫情,恢复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独居时间,发现疫情爆发后社会生活的真实意义,提高他们实现生命价值、服务人民、努力工作、培养人才的实际能力。

3.2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

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当将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具体举措,抗“疫”工作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等鲜活素材与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规则意识教育、感恩教育相结合,利用网络平台打破传统教育手段的限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首先是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培养学生抗击重大疫情的使命感。新媒体平台种类繁多、传播迅速、视听结合,深受广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需要紧抓学生的特征,运用信息技术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重大疫情的防治方式,并且推广心理疏导办法,

为学生提供准确的疫情信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其次是充分发挥学生党组织和广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党组织与学生党员需要敢为人先,在抗疫中团结同学,形成全校抗疫合力。最后是构建完善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保障重大疫情防控以及思想政治交流的时效性。作为目前社会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大学生的思想难以得以有效的统一贯彻,同时由于重大疫情的影响,学生群体假期延长,难以正常返校,因此需要一个完善并且高效的信息交流渠道,统一学生的正确防疫的思想。此外,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宣传骨干和辅导员是爱国主义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对网络中坚力量的认识,深化对爱国主义内涵的认识,才能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流行下更加有效。与此同时,还可以发挥网络名师和学生意见领袖的自媒体影响力,在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基础上,创作有个性、有见解的网络作来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切实发挥网络的文化熏陶育人功能。

3.3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载体

针对疫情防控需要,高校要合理调整、统筹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计划。根据学情校情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在线教学优势,以信息技术与“教”和“学”深度融合的改革创新,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大学生立德树人关键性课程的根本任务。

首先是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技术优势,提高学生在防疫工作中的生存能力。应对突发疫情,利用思想政治课堂网络学习的优势,利用视听结合、传播速度快的技术优势,以使大学生群体了解某些预防和治疗重大疫情的能力。涵盖居家隔离措施,发热发烧诊断与防护等等。其次是创新网络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理念,提升大學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大学生从自我做起参与防疫。在大学阶段,思想政治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基础教学目标的核心。在重大疫情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除开需要满足这个高校的基本任务以为还需要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重大疫情的危害,并且保护自身的人生安全与身体健康。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我国重大疫情防治的指导思想,坚决贯彻以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为核心,有效的结合实际,做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3.4构建点面结合的工作机制

重大疫情不仅危害人们的生理健康,而且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堆积与爆发。重大疫情下,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应激情绪如得不到有效疏导与缓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指导作用,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帮扶,使之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在重大疫情下开展心理指导应注重“点面结合”。

“面”是指针对普遍存在的焦虑情绪的缓解工作。首先,从知识普及入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疫情,排除因不了解疫情和肆意揣测而产生的恐惧心理; 其次,邀请资深心理教师制作心理防疫网络文化作品,分析情绪产生的机理、传授情绪调节的方法技巧,利用新媒体矩阵进行传播; 最后,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心理教师和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构建三级心理教育网络体系,协助各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和危机排查工作,用好朋辈心理互助的实践经验。

“点”是指针对特殊个体的心理咨询工作。个体对应激事件或紧张状态的耐受性和抵抗力存在差异,对有些学生来说,仅仅依靠面上的心理疏导是不够的。针对这部分群体,高校应当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热线,开辟网络咨询渠道,为受到疫情影响的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渠道,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做好重大疫情下的心理疏导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4结语

总体而言,突发重大疫情对我国社会经济增长以及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居家隔离以及交通受阻等重大疫情防治措施,导致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了一定的困境。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传播以及信息质量的良萎不齐所造成的网络舆情容易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带来影响,重大疫情所产生的环境变化对学生的抗压能力带来了考验,同时也降低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在实际的应对过程中,高校需要提升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程度,树立榜样建立学生的科学环保意识,强化学生对于网络舆情的甄别,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此外需要通过强化疫情防治内容的宣讲工作,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载体,深化学生对于重大疫情的认识,并且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为疫情防治以及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牟宇.重大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0,36(03):80-84.

[2]丁伟,魏冰,徐欣怡.重大疫情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与途径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3):257-259.

[3]张志刚,王曦冉.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榜样教育的构成要素[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02):27-28.

[4]封红艳.疫情之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优化[J].文教资料,2020(10):115-116.

[5]项久雨,谭泽春.基于实证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0).

[6]赵晓磊.网络背景下发挥心理委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9(18):168—170.

作者简介

敖谦,女,汉族,广东东莞,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段昭,男,汉族,甘肃天水,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类型:2020年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项目名称:重大疫情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0DJSZ015。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广东  东莞  523419

猜你喜欢

重大疫情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总体安全观下的中国重大疫情安全治理战略研究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研究
重大疫情背景下农村地区应急管理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任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