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实施幸福教育的策略
2020-05-26李莹
李莹
摘 要:在新时期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把幸福教育应用到学生的日常德育工作中,增强学生的主观体验,在幸福教育的管理工作中,完善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结构和观念价值的塑造,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幸福教育中实施积极的情感教育,通过德育工作构建的快乐教育活动,把抽象的德育工作转化为学生的生活学习的直观认知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德育工作中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幸福教育
当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形式单一,缺乏实效,学生不能真正转变观念等问题,导致德育效果不佳,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道德幸福教育能改变以往实施道德教育时中学生无动于衷的状况,能让教育的開展带动学生的自主发展,能保证教育效果,能解决小学班主任道德教育的问题。所以,小学班主任要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注重幸福教育的融入,关注学生的情感感受和成长特征,从而有效地实施德育。
1小学阶段幸福教育的意义
幸福教育是建立在幸福的基础上的一种教育方式,其核心是快乐感受,促进幸福认识和幸福思想的提升。幸福教育主要体现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学习、素质、生活的幸福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道德品质和生活态度的全面成长,在形式上满足小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个体思想认识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2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融入幸福教育的必要性
2.1教学相长,优化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理念
按照幸福教育的指导思想,班主任应对具体的教学工作内容进行理性的判断,做出合理的选择,这样才能使小学生的幸福得到提高。校长还应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对于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应多加学习,深入研究,多探讨,有这个方向的认识,使教学工作目标和计划更加明确,教学相长,更好地帮助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
2.2可以推进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
将幸福教育与道德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建立在幸福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幸福感来从事教学工作。在设计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设身处地考虑学生的情况和感受,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经常与学生密切沟通,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基于幸福教育的基础上,这种关系可以更容易达成,可以做到没有隔阂,互相尊重,互信,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学可以更好地进行,效果也会更好。
2.3全方位提升班级的整体幸福感
不仅仅是小学,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都是在课堂上,各种活动都是以课堂为单位进行的。因此,学生在学校的幸福与课堂的整体气氛有很大关系。因此,班主任在教学中应重视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的幸福感。校长应该诚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彼此建立一种深深的信任,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感到快乐。
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幸福教育开展策略
3.1相信学生的自我成长,尊重成长特点
小学生虽小,但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有着自己独特的幸福观。但在现实的教育中,班主任却以物质幸福为标准,忽略了小学生的自我成长。因此在方式上都是以约束为主,无法尊重学生个性化成长的特点。因此,极大地损害了学生的幸福感,德育的开展也无法有效地进行,学生缺乏自我改造的动力。所以,在幸福教育的实施策略上,要相信学生的自我成长,尊重学习成长的规律,在学习方面的德育工作中要重视鼓励学生,在日常教育中要尊重成长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感到自己被关注、被关心、被理解,从而提高幸福,使学生在主观意识上自我完善,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同时建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在开展“学困生”德育教育的案例中,班主任应分析自己学习兴趣、能力和意识的综合表现,与学生交谈时要分析自己的不足,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形式上多做理解和信任。
3.2树立班级中学习榜样,完善评价策略
课堂管理中可以树立学习榜样,给学生一个幸福体验的机会,可以在心理上树立学习榜样意识。此外,还需要完善评价策略,针对学生的长处给予表扬,使学生能得到特长发展,促进个性化发展。就学风建设而言,以个人素质为主,可以开展“三好学生”评选活动,爱护环境小卫士等活动,使德育教育在班级中得以具体形式和内容。它运用了学生体验幸福的意识,有利于个体思想观念和主观思想观念的转变,也使德育工作得以有效开展。评估策略上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采用多元标准,不局限于学习成绩的一个方面,使学生具有全面发展的意识,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实现有效的德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3加强生活的环境建立,增加沟通教育
幸福教育的德育还需要加强生活环境的建设,采用家长、学生、班主任三方实时沟通的策略,使学生能够有幸福的延伸,在思想和心理上得到自然的成长,有良好意识的发展和确立。因此对一些德育问题要做私下沟通,让学生有机会对自己的思想认识进行表达,在策略上要尊重学生的自尊。这样可以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发生主动转变。在对小学生进行幸福教育时要注重家庭幸福的影响,因此需要班主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家庭教育,让家长也能有教育思想的转变,重视学生的成长,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4结束语
校长在德育过程中能灵活地融入幸福教育,能使班主任对德育系统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对于这一思想能在思想上和教学上得到全面的体现,能更好地把自己的思想和精力投入到德育工作中去。对小学生的引导很重要,能使他们的幸福感提高,人生观、价值观能正确树立。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班主任工作需要根据小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完善教育工作者的方式方法和内涵,使小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红霞.基于幸福教育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J].名师在线,2019(25).
[2]左劲松.践行新幸福教育培养担起未来社会发展重任的人才[J].基础教育参考,2019(09).
横州镇谢圩村委小学 53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