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用好教科书插图
2020-05-26王海英
王海英
学生普遍喜欢图片精美、插图丰富的教科书,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往往会先去看插图内容,然后才去阅读教科书文本。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大量插图是小学科学教科书中最吸引学生的呈现方式之一。人教鄂教版《科学》教科书注重以学生认知水平为基础,在文中编排了多种类型、相互补充的插图,集科学性与童趣性于一体,对教科书内容起到了很好的解释和拓展作用。
插图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好插图,层层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利用单元页和课页插图,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学生进入科学学习之始,要激发他们的原有认知,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单元页是一个单元的总序或开篇,起到引领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作用。人教鄂教版《科学》教科書中每个单元的开篇都设计了单元页。单元页一般以一幅整页的插图作为主图,有的配两至三幅小的副图,图下呈现问题,文图同步呈现,表达单元的主题。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单元页插图所描绘的情境,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与图下的问题发生联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他们了解本单元所学的内容。例如一年级下册《有趣的磁铁》单元页(如图1),呈现了一幅条形磁铁吸引曲别针的插图。画面色彩丰富,内容简单明了。学生阅读这幅单元页插图,就会猜到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是“探索磁铁的秘密”,头脑中就会相应联想到“是什么吸引住了这么多的曲别针”这一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
此外,课文起始段是每一课的引入部分。人教鄂教版《科学》教科书在每一课的开始部分都设计了占半页的课页。课页的设计也是用插图和问题进行相互联动,意在构建起探究问题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聚焦他们所关注的兴趣点,引发他们的思考,引领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例如二年级上册《推和拉》单元中《巧用力》一课,课页呈现了一个人正在用小车搬运货物的插图(如图2),小车既可推,也可以拉。通过这个插图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许多工作既可以用推力,也可以用拉力,推力和拉力的综合运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样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思考:“什么时候该用拉力,什么时候该用推力?”并由此指向本课的探究问题:“怎样巧妙地用力,才能更好地完成一些工作?”
利用教科书正文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插图是教科书内容的一个缩影,有的插图就是形象而具体的教学内容,有的插图是教科书内容的补充、延伸,有的内容用文字难以描述,但是用几幅插图,无须文字说明,就能轻松地让学生明白。观察、分析插图所表达的信息,就是在阅读、理解教科书内容。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不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插图的方法,培养他们观察的兴趣和良好的观察习惯。例如一年级上册《金鱼》一课针对“仔细观察金鱼在水中的生活,我们还有哪些发现”这一问题,用图片呈现了金鱼的呼吸(鳃盖一张一合)、金鱼取食、金鱼能否对声音产生反应的情境(如图3);一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叶》一课针对“用多种方法观察一片叶”这段文字,用图片呈现了观察叶的四种方法(如图4),包括用眼看、用手摸、画一画、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些插图都暗含着要调动多种感觉器官(不仅要用眼看,还要用耳听、用手摸、用鼻闻),运用多种方法(用工具、用绘图等方法),对事物的特征进行细致观察(不仅要观察事物的主体特征,还要观察事物的细节特征)这些信息。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理解教科书插图所表达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要注重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掌握观察事物的顺序,了解怎样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的方法、怎样把握事物的细节特征等。在学习观察方法的时候,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表达,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想象的内容,有条理地、用完整的科学词汇表述出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等能力。学生学习了观察方法之后,再引导他们去观察实物、表达观察所获得的信息。
利用实验方法示意图,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必要指导
教科书插图具有可视化、系统化的特点,它能够直观、具体地再现探究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目前,强调以科学探究为主体的教科书中,打破了原来文字是主角、插图充当配角、插图与文字严格一一对应的编排模式,在很多时候转变为插图为主角、文字充当配角,甚至有图无文的呈现方式,意在不直接告诉答案,而是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面对这样的教科书编排方式和教学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更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利用教科书中呈现的实验方法示意图,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
例如,一年级上册《不一样的材料》一课中,“比一比,它们(材料)有什么不同”活动,用插图直观地呈现了“折一折”“敲一敲”“磨一磨”“划一划”的方法(如图5);一年级下册《磁极间的作用》一课,研究磁极之间怎样相互作用时,用插图示意分别用两块条形磁铁的“N极和N极”“S极和S极”“S极和N极”“N极和S极”靠近(如图6),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有了这些插图,教师可以省去很多讲解和演示,只需稍加提示,学生便可以独立进行探究活动,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利用表现现实事物的插图,启发学生把插图与知识进行思维转换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往往因为没有见过而难以理解文字描述的一些事物,如果用物体的真实图片展示出来,就容易使他们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教科书中大量的插图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所学内容,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利用教科书中的插图,在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插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插图所蕴含的信息。透过插图所表现的现象看本质,发展他们的科学思维,建立起插图与知识之间的思维转换模式。
例如,《会变的影子》一课中,针对“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教科书中有两句话:“试着利用手边的材料制造影子吧!”“讨论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同时配了两幅插图(如图7),一幅图是“一名学生手执手电筒,另一名学生用手做出一个造型,在墙上制造出手影”,另一幅图是“一名学生手执手电筒,另一名学生竖好一支蜡笔,在纸屏上形成了蜡笔的影子”。这两幅插图不仅可以为学生制作影子的探究活动提供方法和思路上的参考,而且通过观察、比较这两幅关于影子形成的插图,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分析、提炼影子形成需要的条件,认识到只有在有“光”的情况下,“物体”才有“影子”,影子都在物体“背光的方向”。
再如,《地面流水的力量》一课中,关于“流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会对地表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这一问题,教科书中采用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河床形态(由窄逐渐变宽)、河床附近岩石大小和形状(由大而尖锐逐渐变得小而圆滑)的对比图(如图8),启发学生推想:山上的岩石被流水搬运的过程中,经过流水的冲刷、岩石之间的相互撞击和逐渐堆积,在河流沿线形成了不同的地形景观。
利用表现学生合作探究的插图,进行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
呵护学生对于科学的好奇和探究欲,培养他们在科学探究中敢于质疑、大胆创新、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教科书中的插图不仅可以传递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还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许多呈现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探究和制作活动的插图,不仅呈现了观察、实验和制作的方法,同时呈现了学生在观察中仔细观察、在实验中认真操作、在制作中耐心细致的态度,以及与同伴相互合作与交流讨论的情境。例如,一年级下册《做个指南针》单元中“研究小指针是用什么制作的”插图(如图9),呈现了两个学生在实验中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的情境;“展示自制的指南针”的插图(如图10),呈现两个学生友好合作、积极交流的情境,这样的插图很有感染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像图中的学生那样,积极投入科学探究活动,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实验、制作,学会与人合作,学会表述自己的想法,主动增加与人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再如,一些表现科学家研究工作和取得成果的插图,都会体现科学家身上普遍具备的艰苦奋斗、醉心科研以及不惧权威、合理质疑的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在科学进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二年级上册《我们离不开植物》一课中介绍的科学家屠呦呦,她经过长期努力研究,发现常见植物黄花蒿对人类生活有特殊作用,能够提炼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教科书中的插图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在医学和生活中的用途,同时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身上所具备的科学精神,激励他们热爱科学探究活动,做到善良诚实、乐观开朗、坚忍顽强。
利用单元回顾图,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体系
科学课堂上要学习的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也容易被遗忘。学生在学习单个概念的时候相对比较容易记住,但学习多个概念后往往顾此失彼,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人教鄂教版《科学》教科书每一单元后都专门设计了一整页的“单元回顾”,用概念图的形式,把本单元各课中分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对关键性概念进行整合,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从而形成系统的、有结构的科学知识体系,并为进一步建构新知识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利用单元回顾图,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各课的核心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梳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一年級下册《有趣的磁铁》“单元回顾”中的概念图(如图11),围绕“磁铁”这一核心概念,呈现了本单元涉及的“常见形状的磁铁”“磁铁有磁性、能吸引铁镍材料”以及“磁铁有两个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极可以指示南北”等主要知识。学生通过阅读单元回顾图,能够加深对单元内容的理解、记忆以及对重要知识点的把握。概念图这种直观系统、简明扼要的表现形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整体性,从而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体系。
叶圣陶先生曾说,书籍里有些图画,绝不是装饰和点缀,虽然每一幅画都要求它美。图画跟写在书里的书面语言有同等的重要意义。插图是小学科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递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好教科书中插图所表达的信息,使之与课文内容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化对科学内涵的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