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智慧资助有效路径
2020-05-26赵宝鹏
赵宝鹏
摘要: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和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生资助工作以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总体目标,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为总体要求,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实现资助与困难学生需求两者及时有效匹配,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精准;精准管理,资助力度精准;精准帮扶,资助育人精准。
关键词:经济困难;精准资助;路径
2013年,习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精准扶贫”做了更为深入的阐释和部署。“精准扶贫”不仅对扶贫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且也对学生资助工作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野和实践空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民,要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健全更加精准的教育资助体系,确保应助尽助。学生资助作为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是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和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新时期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以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努力创新,朝着精准化方向发展,努力做到精准智慧资助,打通学生资助“最后一公里”。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演进
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招生收费制度的不断变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因势而新,由最初的单一型经济资助,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让他们有学上,转变为现在复合型多样化资助,最大可能满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需要,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为社会发展有用之才,让他们上好学,不断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
(一)保障型资助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上大学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好的工作出路和好的发展前景,我国的高等教育自1998年收费以来,造成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大学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困难,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大学中无经济困扰,建立了“奖贷助勤补免+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资助。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同时实施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建立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第一位的学费和基本生活费的保障型资助。
(二)发展型资助
学生资助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不仅要解决学费和生活费,而且要解决成长成才支持费用,据研究发现,偏远地区的学生比大中城市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成长支持,这就要求高校要在因困施助、按需施助上下功夫,做到精准智慧资助。学生得到基本保障资助后,还要联动教学、就业、创业提供基于个性化的指导以及帮扶;培育建设发展型资助育人示范项目,鼓励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各类学术发展、社会实践、出境交流和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实践锻炼、师友计划、实践公益活动等跟踪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平台;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引导扶持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现青春梦想。设立多种专项奖学金,引导学生积极作为、奋发向上,努力实现个性发展、特色发展、全面发展。基本保障型资助解决了学生的入学率,而学生过去和未来去向的公平是发展型资助可以解决的。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智慧资助的内涵
“精准智慧资助”就是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的过程,实现高校资助与困难学生需求两者及时有效匹配,智慧精准识别、智慧精准管理、智慧精准帮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智慧识别是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科学把握学生的“需”,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要“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症”、“精准”、“靶向”都是在强调要精准把握人民群众的资助需求。这是资助需求测评的核心,也是当前资助工作面临的瓶颈性难题。“要做好资助工作,首先必须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问题。特别是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迅速扩大,国家和学校的资助力度也迅速加大,怎样确保两者及时有效匹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建立中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型。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智慧管理是保证。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之上,在“申、评、审、育”每个环节严格管控,构建一套完善的资助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明确、评定指标完善、资助标准合规、资金分配适当、资金发放及时,资助效果明显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智慧帮扶是关键。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根本任务。学生资助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使他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将“扶困”与“扶志”“扶智”紧密结合,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困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传承红色基因与践行自强精神”相结合,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脱贫,打造大学生励志教育精品活动,营造“诚信、感恩、勤俭、自强”的资助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引领,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奋发自强、励志成才、感恩奉献。育人始终是学生资助的导向,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长效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三、高校家庭經济困难学生精准智慧资助的路径
(一)认定体系科学化 资助对象精准
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识别出来,困难之处在于如何精准定级、如何确保真实两个方面,我校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形成了“科学、真实”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模型,构建“信息采集、量化测评、民主评议、异常修正”相结合四位一体的困难生认定工作体系,精准识别,资助对象应助尽助。要通过系统比对、调查走访、大数据分析、同学评议等手段,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识别认定机制。要实现学籍系统、资助系统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数据库的有效对接。
一是信息采集。学校依托诊断与改进,利用自主研发智能化智慧校园系统,通过平台全面动态地采集学生信息,并借助食堂消费信息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公寓门禁系统、考勤系统等平台,整合智慧校园资源,采集学生在校行为轨迹、人脉关系、消费记录等,通过综合整理、精准抓取有效信息,把困难学生筛选出来,为精准资助迈出了第一步。
二是量化测评。构建“量化测评模型”,实现对学生困难程度的科学判定;建立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状况量化评估模型,包括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学生在校消费状况两个子模型,其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评估模型由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直系亲属基本情况、家庭经济状况、资助申请意愿等4个一级指标,学生本人健康情况、父母健康及受教育情况等11个二级指标,是否为“精准扶贫户”“建档立卡户”“低保”等26个三级指标组成,学生在校消费状况评估模型由“是否使用高档手机”“是否出入高档娱乐场所”等11项主要观测点组成。在此基础上,学校自主研发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系统”,该系统借助互联网平台,采集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信息,对其经济状况进行客观、全面的量化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筛选和认定的信息系统。
三是民主评议。组建辅导员、学生党员、学生代表等为成员的学院民主评议小组,对量化测评结果人为修正;确保结果真实可靠。
四是异常修正。通过走访,更精准地掌握了学生家庭状况。通过走访后形成的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教育,营造诚信约束氛围,让学生如实填报信息,有效提高了认定准确率。
(二)管理手段智能化 资助力度精准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校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集成、优化、整合了智慧校园管理系统,系统涵盖了资助工作的所有内容,集成学生资助、助学贷款、评奖评优、勤工助学等功能模块,实现了我校学生活动过程的全覆盖,实现了在线业务处理、业务监管、业务分析、数据信息共享等功能,优化了学生工作流程,提高了业务处理能力,提升了学生工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促进了学校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实现了资助工作的全部业务线上办公,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做到全方位、动态性地把握学生的受助情况,为精准高效实施个性资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依托智慧校园系统,动态化管理,资助全程智能化。学生管理门禁系统、学勤管理系统、综合素质学分系统、学生日常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五大系统通过信息共享实现功能板块之间的无缝对接。学校将五大学生管理系统进行集成,组建三大功能模块,第一功能板块为学生基本信息管理,该模块主要是学生日常管理中,对学生基本信息维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勤工助学岗位管理与申报、评优评先、处分违纪处分管理,将学生基本信息与其他系统共享。第二功能板块为学生安全管理。该管理主要包括寝室门禁系统、一卡通系统及其他系统配合实现。门禁系统可实现学生行为分析,与学生一卡通系统、财务系统相结合,分析学生日常行为,一卡通在校园的消费情况,对学生资助动态化监测。第三功能板块为日常学习管理,该管理主要包括学习考勤系统与综合素质学分系统。学习考勤系统是学生旷课等课堂违纪情况记录的系统,结合一卡通系统,通过上课前刷卡,进而进行信息记录。综合素质学分系统是依据门禁系统和考勤系统的信息统计,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得到综合学分并与教务系统建立联系,对学生进行打分评价,全方位掌控学生信息,确保资助力度精准。
(三)帮扶项目人性化 资助育人精准
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进行相应资助是实现精准资助的有效途径,根据学生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精心设计资助内容,采取“精准滴灌”的方式确保育人实效的精准。项目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满足不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关键节点的实际需求,精准设计“多项目、多节点、多对象、多部门”的极具针对性的的特色资助项目,充分彰显学校人性化、精细化的资助理念,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学校资助的温暖。
培育资助育人示范项目,助力學生发展。投入专门经费,培育建设发展型资助育人示范项目,鼓励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各类学术发展、社会实践、出境交流和创新创业活动。新生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计划,通过组织各类教育培训、考察调研、竞赛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开辟管理型、技术型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困难学生既获得劳动报酬,又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引导扶持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现青春梦想。设立多种专项奖学金,引导学生积极作为、奋发向上,努力实现个性发展、特色发展、全面发展。
抢抓时间节点,及时解困育人。新生入学前,通过高考报名信息,分析学生家庭情况,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送去路费和行李箱,解决家庭经济学生入学之困。新生入校后,学校通过“绿色通道”让困难学生办理缓交手续,发放新生入学大礼包,使学生入学后学习生活得到全面保障。重大节日,学校召开困难学生座谈会,为困难学生发放节日慰问品,发放节日大礼包。毕业求职,考虑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承担较大经济压力,特别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抵御寒冬,经过微信平台发布、个人申请和自主选择、现场申领等程序,为新生特困生和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冬季寒衣。突发事件,为家庭发生突发事件、重大疾病、自然灾害的学生发到临时生活补助。
开展励志自强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类奖助学金的激励导向作用,树立一批励志成才、自立自强典型,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开展资助诚信主题教育活动,以专题讲座、建立诚信档案等形式,广泛宣传资助政策,普及征信、金融等相关知识,促使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开展感恩奉献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榜样的力量”专题教育、“重走习总书记走过的路,铭记习总书记的恩”,开展“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养一习”专项实践微行动等,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吴璐薇.杨志群.陈潘.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4):92-93.
[2]胡徽.基于大数据的高校精准资助能力提升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6):148-150.
[3]李萍.杨江帆.卢超丰.李晓征.高校学生资助对象靶向精准衡量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评论,2018(12):35-39.
[4]张君第.高职院校精准扶贫路径研究[J].石家庄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99-102.
[5]叶新豪.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