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房直子童话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2020-05-26张孟垚

青年生活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批判

张孟垚

摘要:安房直子是日本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充满了幻想与童趣,亦不失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她在虚构的世界中诉说了伴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这背后有着安房直子对人类道德缺失的深思,在批判的同时更饱含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本文以其童话《鼹鼠挖的深井》为研究文本,挖掘其对人类中心主义批判及其批判原因。

关键词:安房直子;人类中心主义;批判

引言

安房直子是日本儿童文学作家,安房直子于1943年出生,1993年逝世。仅仅50十年的生命,却留下了量多质优的童话作品,其中不乏对社会的批判与对美好的向往。1971年她以《山椒娃娃》获得了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新人奖,随后又有多篇作品获得多个奖项,获得了学界和读者的广泛认可。

国内对安房直子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从其童话的幻想元素入手,探讨安房直子童话中幻想与现实世界的结合。其次是从色彩描写及其审美意识出发探讨她童话的特征和安房直子本人的审美情趣。还有学者挖掘其童话中人类与动物的交流,以此作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依据,最后深入探讨安房直子的自然观。日本学者对安房直子的研究着重于对其童话的自然景物描写、色彩设定、以及其幻想世界中“异界”的构成与特征;以及其童话的教育意义。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对安房直子的研究较为相似,多有重复。

安房直子的童话集《风与树之歌》于1972获得了日本第22届小学馆文学奖,获得了广泛的好评。此童话集暗含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对经济的追求而道德缺失的人类的批评与讽刺。因此本文拟以此童话集中的《鼹鼠挖的深井》为例,探讨安房直子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与原因。

一、批判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的观点。它的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或一切以人为尺度,为人的利益服务,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2]可以说,诞生于西方世界的人类中心主义首先将人与自然作为主与客对立起来,认为人有主宰一切的能力,更有驱使万物的权利,完成了人类向上帝的转变。人类中心主义的诞生与发展毫无疑问是加速社会进步的催化剂,但同时也是摧毁生态平衡的原因之一。

人类中心主义以二元论为基础,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主宰,拥有支配自然的权利。在《鼹鼠挖的深井》中,一只小鼹鼠在地主手里买到一块小土地,这是小鼹鼠在“人类中心主义”的加持下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即以小鼹鼠为代表的人类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小鼹鼠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块土地上挖出了一个深井,井里的水夏天凉,冬天暖。慢慢地,从前爱幻想的小鼹鼠长成了贪得无厌的大鼹鼠,并由此开始了自己的生财之路。它在井边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一杯好喝的井水,需要一枚有眼儿的银币”。来喝水的客人越来越多,鼹鼠也赚得越来越多,它用藤蔓穿起银币挂在了自己的脖子上。不识字的小老鼠用过井水却无钱支付后,为了还钱而在鼹鼠这里打工。此为鼹鼠向“人类中心主义”迈出的第二步,安房直子为我们揭示了在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支配与滥用。小老鼠告诉鼹鼠井里有火烧云,月亮和天空。此时已被金钱冲昏了头脑的鼹鼠认为井里的东西都是它的,兴奋地向井里张望的时候,被脖子上沉重的银币坠着扑通地掉在井里,永远地留在了鼹鼠的井里。这是鼹鼠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诱惑下对自己与自然关系认识偏颇导致的惨烈后果,也是以鼹鼠为代表的人类的最后一步,同时也是一条不归路。

安房直子通过在故事中对鼹鼠的拟人化书写,讽刺了鼹鼠自以为是的行为——认为他拥有着那一小片土地、井水与井里映照出景象的所有权,有着支配这些东西的权利,深度刻画了人类中心主义视域下以鼹鼠为代表的人类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割裂中走向绝境的场景,以及为自身招致的灾害。安房直子试图提醒我们:人类中心主义将自然设在人的对立面,将人视为拥有一切主宰权力与能力的超人类,从而引发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如若要解决人类中心主义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批判它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大自然中的位置。

二、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原因

1945年安房直子两岁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际,日本在原子弹的威力下被迫投降。与蘑菇云一同升起的还有日本的经济,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起于1952到1954年之间,大约在1973年结束,被称作日本奇迹。这其中“技术革新”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然而技术的革新往往并不是单一的活动,势必会带动周边产业的新一轮升级换代,这是技术革新带来的好处;技术革新的消极影响则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人类片面的相信“人类中心主义”学说,站在上帝的视角对大自然中的物产进行不择手段的剥夺与运用,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毁坏,这其中由人類的肆意妄为产生的环境问题最后又反作用在了人的身上。如在1953年至1956年年间出现由水污染导致的水俣病,1960年到1972年年间由大气污染导致的四日市哮喘病,1910年至1972年年间的痛痛病等公害问题,严重影响了日本国民的生存与发展,成为不得不解决的危机。

在公害危机中的日本社会也开始反思造成这种困境的深层原因,迫切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识之士慢慢地认识到这场灾难的根本在于人类伦理道德的缺失与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就是人类一方面为了追求高超的生产效率与利益,另一方面由于“人类中心主义”与“功利主义”造成了人类道德的缺位,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造成了自然整体的损耗,如此因果循环,产生了严重的生态与社会问题。

安房直子成长的时代虽然远离了战争,但和平时代的发展依然暗流涌动,有着些许的不安。也就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安房直子意识到一双看不见的手——“人类中心主义”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也认识到这双手正将人类推向悬崖边。为了撕开蒙蔽人类双眼的面纱,安房直子将笔尖对准了时代的弊病,将“人类中心主义”造成的人类伦理道德缺失的危害诉诸于幻想童话之中,更是笔耕不息地为人类揭示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安房直子.风与树的歌[M].彭懿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2]徐婕.浅谈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价值观根源[J].《郑州大学学报》.2007(5):17-20.

猜你喜欢

人类中心主义批判
解读《白鲸》中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主义的对抗
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综述
强人工智能和超级智能:技术合理性及其批判
对风险刑法理论的批判与反思探究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环境伦理问题研究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在批判中寻求解放
戴维?佩珀的生态批判及现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