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的探讨

2020-05-26王凤春

青年生活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质量控制施工技术

王凤春

摘要:近年来在工程施工中被广泛进行应用,但由于钻孔灌注桩隶属于隐蔽工程,因此要在施工时对各个工序进行严格把控进而确保其质量。本文对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进行说明,重点对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进行探讨,希望钻孔灌注桩的成桩质量得以确保。

关键词: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 引言

近年来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运用已经逐渐成为主流,其在保障整个工程质量安全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对相关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和工程施工水平的提升效果明显。

2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概述

工程施工前期需采取钻孔桩技术来进行地基施工,通常采取设备挖孔或是人工挖孔的形式来对地基进行处理,此外对地基进行钻孔开挖,随后将钢筋混凝土放入到钻孔内部,起到提升地基承载力以及加强地基稳定性的作用。土木工程施工中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不但可确保后续工序顺利开展,还可起到延长建筑物使用期限的作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该项技术不但可在不同地质环境下进行使用。目前,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我国公路工程、房建工程、基坑开挖等各类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

3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3.1 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包括:对于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对于钻具、钻机进行选取,钻机作为钻孔灌注桩施工的重要设备,对其进行选取时要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取最为适合的钻机进行使用。

3.2 埋设护筒

采用钻孔灌注桩技术进行公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应当有效落实埋设护筒工作,为钻孔灌注桩后期工序的正常进行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埋设护筒时,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放样的准确度,关注全站仪的科学运用,规范实际操作行为,为后期施工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二,找准桩的详细位置,根据行业技术要求与施工规范,科学设定灌注桩,减少实际操作中错误产生的几率,确保灌注桩设定的科学性。第三,对护筒进行有效的埋设处理,选择使用护筒材料时,若使用了钢卷板,材料的厚度需要维持在6mm,同时使护筒直径比桩直径大。埋设护筒的过程中预埋深度需要维持在合理范围以内。护筒顶部和地面间的距离需要保持在30cm以内。

3.3 配置泥浆

泥浆组成部分分别为:粘土(膨润土)、水、添加剂。其实质作用是冷却钻头、悬浮钻渣、润滑钻具,对于静水压力进行加大,在孔壁外侧结成泥皮,避免孔内外出现渗流,防止出现坍孔的情况。已经配置好的泥浆或是处理后的泥浆,要结合地质情况及钻孔方式来对泥浆稠度进行确定,泥浆太稠或太稀都会对使用效果造成影响,因此要合理对泥浆进行配置。泥浆含砂率≤4%、且胶体率≥95%为宜。

3.4 钢筋骨架设置重点和灌注

在进行钢筋骨架设置时,应当关注材料的检查。经过对施工图纸的合理分析,加强钢筋笼制作的科学性。当制作好钢筋笼后,需要使用专业机械安装。在正式安装的过程中,需要预防钢筋笼产生变形的问题。钢筋笼设置结束以后,应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这个时候,需要结合混凝土灌注质量的要求,展开二次清孔作业,彻底清除桩底余留的泥沙。并且,泥浆指标达到了灌注的要求以后,应结合搅拌机与漏斗的作用灌注混凝土,把其中的导管口和孔底距离控制在40cm。

4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4.1 清孔

冲好的孔要及时的清孔,一般采用泥浆循环清孔,清孔步骤分为两步,第一步在冲孔的深度、持力层达到了设计是要求并经过检查合格以后,应立即进行清孔处理防止因为时间间隔过长从而导致泥浆沉淀造成孔洞塌陷。向孔中投放碎黏土,再用低冲程反复搅拌冲击,使孔底的沉渣悬浮上来,便于清理。当孔壁容易塌陷时,对摩擦桩要求在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沉渣厚度<300mm,不易塌陷时则<200mm。对桩混凝土浇筑之前,沉渣厚度<50mm。第二步是对成孔进行二次的清理,在向孔中放入钢筋笼之后,在清孔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地循环更换泥浆直到向孔中沉渣符合要求。在二次清孔后,泥浆的密度应该控制在1.25以下,粘度在20pa.s左右,在混凝土灌注之前,孔底500mm的泥漿比重要小于1.2,含砂率小于68%,粘度小于28pa.s。

4.2 灌注时混凝土堵管

灌注导管在安装前应有专人负责检查,可采用肉眼观察和敲打听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查。检查项目主要有灌注导管是否存在小孔洞和裂缝、灌注导管的接头是否密封、灌注导管的厚度是否合格。灌注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用气压。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最大内压力的1.3倍。用过两三次以后用检查气密性的试验检查导管是否破漏。灌注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应为300mm~500mm,在灌浆设备的初灌量足够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取大值。完成第二次清孔后,应立即开始灌注混凝土。若因故推迟灌注混凝土,应重新进行清孔。否则,可能造成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下沉而使孔底沉渣过厚,而发生堵管事故。

4.3 钢筋笼加工和吊放

对钢筋笼进行具体加工过程中,技术人员主要使用长线法进行施工。其中钢筋笼结合桩深进行加工和制作。对于较长的桩基而言,可以使用分节加工制作,对最后一节进行适当调整。对每一根桩的钢筋笼而言,需要结合设计的长度分节安排顺序,从而确保相邻节段能够在相应位置上,对应配对绑扎。

4.4 灌注水下混凝土

二次清孔后,檢测孔深、沉渣厚度、泥浆比重等全部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清孔和浇筑的时间间隔应不超4h,避免孔壁发生塌陷。在灌注时,动作要连续不要中断,反复上下提管插管,防止断桩现象的发生,灌注时初灌量应保证将导管底一次性埋入混凝土中1.5m以上。拔管时,要准确测量和计算导管埋深后,导管埋深不得大于6m也不得小于2m,方可拔管。在最后一次拔管时,要缓慢提拔导管,同时小幅度往复插动以避免孔内上部泥浆压入桩中。灌注过程中应严格注意灌注深度,导管埋置深度,提升导管时间,超灌量80cm左右。

5 结束语

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运用,对我国工程施工水平的提升作用明显。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要明确其技术特点和施工环节质量控制,结合实际情况对整个工程质量评定及验收制度做好一定的方案设置,保障钻孔灌注桩施工价值能够充分得以体现。其对我国工程行业发展以及相应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极为关键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宗雯.公路桥梁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分析[J].江西建材,2017(10).

[2]贾召.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交通世界,2017(36).

猜你喜欢

质量控制施工技术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