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5-26宋改

青年生活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产品设计创新教学

宋改

摘要: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地球村成了当下发展趋势;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产品创新设计在经济发展中的越来越重要,如何让中国从产品制造转變为产品创造,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设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化理念指引下,探讨如何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产品设计教学中,在实践教学进行应用研究。

关键词:产品设计;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学

全球化的加速到来,产品创新设计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的越来越重要,文化与产品设计关系密不可分;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理念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人对文化创意产业重视起来。设计不在是一味追随西方设计方式,而是更深层次的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将中华优秀的文化元素精准的提炼并融入到产品设计中,让消费者通过熟悉的设计元素与使用方式认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增加消费者的民族自豪感,在形态所表达的意境中产生共鸣[1]。成为了当今产品设计的一个潮流。比如中国的太极图在设计里运用的还是比较多的,有做茶盘设计、书架设计、灯具设计等等,德国举办的设计届奥斯卡大奖红点奖的设计作品《阴阳椅》,采用的外形设计元素几乎就是太极图,概念也是一致,阴阳相互,阴中有阳,阳中有音,不仅功能使用,造造型优美十分具有艺术气息,设计师从中国古典哲学中获取灵感。整个设计由两个高分子聚合纤维编织的座椅组成,古铜为阴,银白为阳。沿着阴阳的交界,传统现代和谐交融,单独成,双而圆满。现代的很多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进行设计,比如广州美术学院作品《榫卯结构系列.花器》,就很好的运用了榫卯的结构进行现代产品的创新造型设计,花瓶采用全木质材料,以上下两部分组成,花径短时两部分组成较矮的造型,如果花径较长,可把外侧部分反过来安装在中间部分的上方,形成一个高瘦的新造型的花器,让一个简单的花瓶增加了多变性的同时还融入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产品的造型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大大的增加了产品的竞争力。但目前真正从传统文化内核去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设计案例确实凤毛麟角。尤其是在产品设计教育体系中,没有真正的把传统文化符号融入到教学当中,很多达设计作品都是设计师通过大量的经验积累才能到挖掘传统文化的层次。目前在产品设计教育体系中,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教育相结合内容和策略的深入理解和系统性研究且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西方的设计理论研究,针对实证应用方面的研究甚是匮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教学策略大多质量参差不齐、内容宽泛,而且大部分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没有深入了解,缺乏重视,教育效果参差不齐。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设计教学改革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随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最后能够呈现民族特质和文化元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的民族瑰宝,是当下时代发展中产品设计的方向,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丽,提炼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设计元素,合理的应用到现代的产品创新设计当中,才能让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中国历代的文化精髓、能工巧匠的技艺、精美图案设计和制造工艺,比如:保定出土的长信宫灯,不只是造型优美,更重要是当时的匠人把功能和造型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让宫灯不仅实现照明功能,还有效的解决的灯烟油的污染,形态生动,是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借鉴,只有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巨人的肩膀,我们才能更快更好的完成我们产品创新设计的独特魅力,有效的提高设计水平;也让产品设计激发消费者的心理共鸣。习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若是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是将我们与自己的精神命脉进行切割[2]。如何将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归根究底就是一个不断挖掘传统文化、寻找其与现代社会发展契合点的过程。

教育部将十八大三中全会下达的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与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结合,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教育相结合,既是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3]。

我国的产品设计现状:1、大多数企业没有产品设计师,而是看市场哪些产品销售好,盲目的模仿,粗制滥造,毫无创新设计。2、利益为上,缺乏前期研究,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流水线生产,而不注重设计研究。3、缺乏文化坚守,设计师坚守西方设计思想,缺乏本土文化挖掘,设计的产品没有文化认同感。

产品设计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而且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设计思维方式进行了解市场、认识自身特色、传扬中华传统文化,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艺术素质和和独特的设计理念。目前,产品设计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虽然很明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现实状况与理论追求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面临着诸多问题。产品设计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大部分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案例都是以国外作品为主,学生对其缺少情感认同,使学生不易掌握所学的内容,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学生对产品设计课堂的兴趣不高。所以,探讨和研究如何在产品设计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基础理论的形成和教学模式的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教学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科学习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为产品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丰富的设计元素,有助于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的终身发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丰富产品教学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提高产品设计教学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资源,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素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设计在未来会愈发重要,甚至在未来的生活中将影响一个名字、一个国家的决策和命运。[4]

二、如何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改革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可以推动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产品设计的创新,并且带动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实践教学方向转变。目前产品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以西方设计方式教学为主,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是设计思维比较单一,这样的设计理念不能够很好的适用全球化市场快速反应的需求,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是对当前市场需求的满足,培养具备综合设计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更加适应当下快速发展的专业人才。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得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通过对专业教师的座谈,对目前产品设计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深度挖掘产品设计教学中可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教学内容,并进行相关的资源整合,增加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加强重视传统文化走进课堂;针对实践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性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教学相结合的应用策略,使其具有实践可操作性;通过个例实验,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教学相结合的实践运用,并以此为典型给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据采集,是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相互融合的先决条件,从设计语义学角度深层次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表象下的精神内涵。傳统文化元素数据库的构建。利用产品设计的形式美法则,结合产品设计和编程技术,将采集到的文化符号数据上传到慕课平台,通过人机互动完成沉浸式用户体验。传统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运用。通过产品中文化元素的运用,以求产品获得更大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塑造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品牌和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在新时代的需求。

设计方式的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颠覆了产品设计的现实意义,改变了行业、商业模式和价值观的创新,使创意产品成为市场上的明星,让更多人有了国家的归属感、荣誉感和亲近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思维模式的创新。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产品设计颠覆了传统设计程序模式,改善教学模式,注重兴趣培养,采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将学生分组展开教学,并为不同兴趣爱好或地域文化来分组,依据不同的文化元素制定具体的设计任务。教育体系的创新。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翻转课堂的教育方式转变形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慕课等形式线上自主学习,课下资料调研,课上问题讨论和反馈,增加学习的利用率,主动的去寻找和筛选适合的文化元素。

三、研究方法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教学中必须制定精准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传统文化不适每个人都熟悉掌握的,那就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图书馆、互联网、知网为数据来源库,查询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炼优秀的设计元素以及研究理论方面的文献资料,梳理本文研究的主要脉络,掌握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为课程改革实证研究做准备;教师访谈法,通过对专业老师进行访谈来了解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教学相结合的看法和实际感受,多角度探讨如何更好的把传统文化与课程容和;课堂观察法,在慕课平台上选取相关的产品设计教学视频进行课堂调查,获取所需要的数据,调查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归纳总结出当前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实验研究法,以科学的资源整合、实战原则为指导,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具体选取现行教材中的某部分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完整的一节产品设计教学设计中,通过实验对比研究,进一步确证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学科教学的策略是切实可行的,推进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在课程中融入文化创意的比赛相交融的教学综合模式。

在改革教学方法同时要不断的加强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对于传统的文化元素要抱有有扬弃、有创新的心理,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开展多样校园活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利用课题学术梯队与企业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将设计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服务于社会,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孵化项目,引导学生就业;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创建优秀教学慕课,是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学习,课上讨论、实践;开发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提炼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素材库,将文化元素转化成教学资源,建立一个专门的传统文化的网络资源,方便学生的文化资源调研。

四、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

教学改革需要通过一线教学教师的经验积累,专业知识深厚,基本功底扎实,整体水平较高,能够结合教学实际完成教学改革研究。建设教学团队,运用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不断扩展教学团队,以更大的教学力量去影响更多的设计人才。逐层分解教学任务和知识拓展,形成教学网络,团队负责各自的任务,做到责任到人。长期组织参与教师,收集学术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对于一线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和收获的成功进行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再好的教学方法,都不能离开学生,教师不是单纯的将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可以了,而是在教学当中要随机应变,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学习状态,匹配相应的教学手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喜爱程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传统文化的融入,所以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建立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融入传统文化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只是改变学习的角度和方式。

五、研究总结

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从设计语义学角度深层次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表象下的精神内涵。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培养,打破单纯的西方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推进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专业比赛相交融的教学综合模式。在课程的安排上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兼容性和知识体系的之间的衔接,利用产品设计的形式美学法则,将采集到的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数据上传到资源平台,通过人机互动完成沉浸式用户体验。通过把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产品设计教学中,拓宽学生的设计方向、增加能力;从而促使产品获得更大的文化附加值,塑造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品牌,以满足消费者在新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廖琼,汪婷婷.产品形态设计[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82.

[2] 毛彪,刘易.学校教育必须重视传统文化[J].科学咨询,2016.

[3] 朱贵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4] 柳冠中.象外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21.

基金项目:

2019-2020年度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会课题,课题名称:以赛促教模式在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编号:JY2019081。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产品设计创新教学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绳结文创产品设计作品选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青花·木 产品设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