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论生态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改革研究

2020-05-26曹林英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6期
关键词: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曹林英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不可分。我国大学生利用互联网与新媒介能够快速掌握舆论场,并且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网络社会讨论当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并通过网络环境进行传播形成网络舆论生态。与之相對的是,教师引导和号召力的削弱、大学生群体认同感的降低、政治教育功能的弱化等,因此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网络舆论生态视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式

引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随着教学环境的转变,教学的重点以及教育教学方式也应该随之发生转变。在当前,由于网络技术普及范围逐渐扩大,大学生作为网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日常生活受到网络环境的深刻影响。加之大学生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的关键阶段,对于网络事物充满好奇心,容易受到互联网文化的影响。为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教育内容,实现培养时代新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任务。

一、网络舆论生态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网络舆论生态视域是指网络舆论主题如大学生群体等,对某一网络舆论进行点赞、评论、转发而形成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其他不同声音或者舆论客体的出现,可能会使得网络舆论生态发生变化。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引导力被削弱

首先,由于教师缺乏时代敏感性,不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网络舆论进行结合,并不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其次,在网络空间中部分对于教师失德行为的大肆传播以及对于教师的戏说,使得师生之间的隔阂不断增大。加之,在大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师生之间的沟通仅限于课堂之中,教师无法发挥自身的权威性,影响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最后,思想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既没有转变教学理念,又不能选择一些具有时效性的案例,不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舆论事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1]。

(二)大学生政治认同感被侵蚀

在新时期,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大学生道德底线受到冲击。大学生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自主判断能力比较差,认为“网络是法外之地”,因而肆无忌惮地降低道德底线。加之假借恶搞形式篡改价值符号,使得大学生头脑中的文化价值符号被篡改,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

二、网络生态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改革

(一)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和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主体,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大学阶段,学生对于教师以及新闻报道的信赖程度不断上升,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养,确保其学会使用网络技术与相关理论,提升课程的趣味性、丰富性势在必行。为此,就需要教师、学校以及社会三方共同努力,组织开展网络技术培训课程,提高教师队伍的网络水平等。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导向,使得网络技术成为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工具。例如,可以将书本中的理论用Flash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得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2]。

(二)引导学生形成政治认同

根据相关调查可知,学生群体依据是网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网络舆论主体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在网络生态视域下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引导学生形成政治认同感。首先,合理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间,根据相关调查可知,上网时间与学生政治认同感具有一定影响。如果学生政治认同感不够,加之长时间上网,就可能会形成错误的认知。其次,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大部分学生自我认为会进行理性思考,但是在网络环境中又会跟随“大部队”盲目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学生是否能够进行理性思考极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论”等原理,确保自己在面对舆论态势时保持冷静。再次,加强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自律标准,确保学生在网络空间中依然遵守法律。最后,借助价值符号对学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如《那年那兔那些事》就是将中国红色文化用卡通形象展示出来,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进行爱国思想教育[3]。

(三)营造正面舆论环境

网络舆论环境由人所创造,同时也反过来影响人。网络舆论视域下的舆论环境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具有消极的一面。因此要构建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并通过感染学生的同时,让学生为肃清网络舆论空间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学校应该举办多种服务社会的活动,并且通过微博、微信等传播渠道进行宣传,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并且在活动当中感受到社会活动、社会服务的快乐[4]。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技术对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平等性给予大学生表达自由表达意见和表达的权利,另一方面,复杂的网络环境使得学生接触到的网络信息真假难辨,而复杂的网络生态场域又会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形成和价值观念形成产生影响。从这一方面来看,网络舆论生态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作为教师需要发挥网络技术的资源优势,探索网络舆论生态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奥博. 网络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19(17).

[2]陈倩倩.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发展的路径探究[J]. 时代报告,2019,000(008):42-43.

[3]李姣姣.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选择[J]. 考试周刊,2019(23):67-68.

[4]王玉婷. 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评《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高教探索,2019(5):126-127.

猜你喜欢

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农业院校环艺课程教育方式与考核改革的构建
高中英语的高效作文教学法之我见
基于应用语言的英语文化导入教育方式
浅析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用户信息素质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