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TA成立后日本在泰国的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20-05-26杨湘文
摘 要:本文基于笔者的实际调查,首先就CAFTA发展现状和日企在泰国的人才需求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实际问题从构建原则和构建策略对CAFTA成立后日本在泰国的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
关键词:日企;泰国;人才培养
一、序言
中国东盟贸易区(CAFTA)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重要体现,一方面CAFTA的建立给成员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为中国和东盟创造了巨额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另一方面CAFTA的建立也给非成员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面对CAFTA呈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质,各国纷纷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来减小对本国贸易的不利影响。本文主要基于日本和泰国之间的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机制变动进行研究。作为中国和东盟的主要贸易伙伴,日本应对CAFTA所开展的相关政策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政策的建设提供参考。
二、CAFTA发展现状
CAFTA从2010年正式建成已有十年,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量也有大幅度的增加,2002年中国和东盟的进出口总额为547.8亿美元,到了2014年飙升至4802.9亿美元。日本作为中国和东盟的密切伙伴,在CAFTA成立后的整体交易则进展缓慢。以泰国和日本的交易额为例,在2010~2015年,2010年泰国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4.4% 和3.0%,到了2015年泰国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4.5% 和3.2%。日本的出口商品围绕着一般机械、钢铁、电机、运输及其和光学与摄影器械等,泰国的出口商品围绕着肉类、调制品、塑料制品、一般机械等。
三、日企在泰国的人才需求分析
近年来日企在泰国的人才需求遇到了普通和高级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之所以存在这些些问题,主要原因还在于日本本地相关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够重视。根据对日企的相关调查研究,近一半的日企表示泰国人员工的质量存在问题,同时对相关人力成本的增加表示不满。具体表现为在当前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仍采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与当前大环境的趋势相悖、忽视人力资源价值,缺少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薪酬的管理不够科学、新形势新环境下对泰国员工的考核不够完备、对泰国员工的激励制度不够系统科学等问题,所以需要针对当前国际上整体制造业升级的大背景对相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进行重新构建。
四、日本在泰国的人才培养机制
(一)构建原则
一方面相关日企继续加大了对日语和泰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在构建方案时首先应该明确当前发展的趋势,日本不断加强相关企业关于智能制造的概念,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
日企在泰国的产业要从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产业进行升级,在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一般基于以下原则:首先是平稳过渡原则。人力资源优化和整合是智能制造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整合时务必要遵循平稳过渡,力求在策划阶段就事无巨细的做好筹划,在执行阶段领导层面和员工层面积极沟通,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最大程度地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其次是保护人才原则。企业在向智能制造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部分人才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的影响不愿接受重组,从而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这就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对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对员工的工作和心理问題进行疏导。防止人才流失对人力资源优化产生不利的影响的同时,对人才进行最大程度的保留。第三是积极性优先原则。企业可以在人力资源优化的过程中设置奖励机制,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能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人力资源优化能否高效的关键。员工是企业的基础,只有让员工主动参与到产业升级的人力资源整合中,才能做到企业上下一心,进而加速完成人力资源整合的目标。
(二)构建策略
基于当前日本相关企业人力管理的现状和上述资源管理构建原则,相关研究者认为在当前日语需求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完善日本相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对策。在日语需求方面,首先日企谋求社会力量的支持。为了顺利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社会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和相关平台的支持平台。其次日企需要在泰国的各高校或者政府对市场需求开展调查了解,根据社会需求调整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或者重新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最后是加强双边合作,完善优化资源调配。泰国高校目前大多都有国际合作院校和外教资源,可以重新调配现有资源,由原有的两国合作教育升级为多国合作教育。
在产业升级方面,首先是基于当前智能制造大环境对企业进行战略化调整,将智能制造相关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融入到相关企业之中,重视引进人才和挖掘人才。通过差异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进一步提升管理效果。同时健全智能制造背景下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管理的方式,可以更加规范实现组织目标,让整个企业的规划更加明细,计划实施有依据。第三是重视人工智能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利用“人工智能”平台来促进员工的成长,保证在当前智能环境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高素质,进而构建起符合当前环境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在实践中起到主导作用。最后需要根据智能制造时代的产业需求,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等科学管理方法,让企业的员工更加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造价值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尊重和价值体现。
五、总结
总而言之,相关企业需要在泰国建立起建立起长期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并且根据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人才培养机制的拓展、人才培养平台的搭建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也要建立其独立的监督机制对教育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监督。另外,日企的应对措施对我国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跳高和TPP等组织的建立,各企业需要结合相关地区的发展情况、政策情况来对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优化,让人才培养体制能够帮助企业获得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勇荣,王娟,颜松漳,周琼.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思考[J].特区经济,2012(09):287-289.
[2]钟颖.CAFTA背景下会展核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西高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东南亚纵横,2007(07):51-56.
作者简介:
杨湘文 男 1985年2月 广西外国语学院 讲师 研究生 研究方向:日本社会文化与教学
★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CAFTA成立后日本在泰国的投资情况与趋势研究”(项目编号:KY2016YB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