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中职学校 以“立德树人”引领中职学生成长的路径探讨
2020-05-26郭莉欧阳美玉黄谊锋
郭莉?欧阳美玉?黄谊锋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中国的新时代大背景下,中职教育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时代的命题,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要求教师除了注重传授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外,还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入日常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中,目的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并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立德树人”引领中职学生成长的路径探讨,分析了“立德树人”的内涵价值,提出了以“立德树人”引领中职学生成长的路径的探讨实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立德树人;中职学生;成长路径
背景: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各地各校必须加强德育教学建设和管理,严格落实课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去。“立德树人”,“德”为先,孕育完整的人。作为中职学生学习生活的引路人,中职学校在开展自身的教育工作过程中,应当将“立德树人”理念全面引入自身的关爱和教育活动中。在党所倡导的“立德树人”的理念下,实现日常教育活动中培育学生成长,可以为中职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好展开奠定稳定基础和提供洪荒之力。
一、“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和内涵价值
立德树人是当下新的社会对于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的总结、梳理。要求教育工作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认知和明确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主体地位,实现教育工作围绕学生开展的全面性的有效提升,进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思想观念,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引导学生实现自身的个性的全面有效的发挥,继而实现我国的综合性人才的真正全面的、系统性的、高效的培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对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为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生力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立德树人”的内涵价值应包括四个方面:
1.构筑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立德树人必须打牢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为此,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2.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3.厚植中华传统美德
习主席总书记说“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酿成的,传统美德的余香仍保持迷人醇香的生命力,我们把道德理论、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用八个字概述:忠、诚、信、礼、义、廉、耻,让其更好地植根于中职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
4.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坚实精神支撑和强大道德力量。民族精神是民族的血脉。通过中国史尤其是近代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引导中职学生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展现。要大力倡导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念,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使中职学生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5.树立全球观念和生态意识
党的十九大提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體,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此,需要树立开放、尊重、协商、多样、包容、共赢的理念,摒弃“零和博弈”思维,树立合作共赢思维;摒弃文明冲突,坚持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中职学生必须确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意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习惯,践行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
二、“立德树人”引领中职学生成长为完整的人的必要性
1.端正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思想文化领域的冲突和矛盾愈发频繁。西方“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普世价值”在我国渐快发酵,威胁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当前00后的中职学生,缺乏与社会零距离接触,缺失社会经验,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在形成和稳定中,有部分中职学生在此过程中迷失自己、模糊信念、个人价值观的成长和国家倡导价值观的成长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如果不及时端正中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持续发展将产生不良的后果,导致中职学生对某些职业的概念产生误解和偏见,甚至出现“少付出、多回报”的错误就业价值观。只有“立德树人”引领中职学生成长为完整的人,才能在社会繁华表象的纷杂环境中恪守正确政治立场,以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以奉献精神和时代价值观作为中职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终极目标。
2.树立中职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迫切性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职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将立德树人贯穿中职学生日常教育活动中,渗透“德”,滋养“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中职学生的奋斗精神,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将中国梦作为个人的梦想和追求。有了使命感和责任感,中职学生就会对自己成长为完整的人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从而对完整的自己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和评价,进而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激发自身兴趣,达到一个完善完整的人的价值观。
三、以立德树人引领中职学生成长的路径探索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中心目标是要使中职学生认同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将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放在新的更高的位置上,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努力摸索新途径,尝试新方法,建设新架构,实验新机制。中职学校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育知识结构内容应通过多种教育手段进行指引,将缺失的元素有机的融入进来,让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中学习“德”内容同时能够端正一些观念,逐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基于“三全育人”的要求,通过以下途径实施立德树人:
1.课程育人。课程是学校育人的专门载体,也是最重要的育人载体。课程育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政课程,二是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是专门的德育课程,进行直接德育。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课程思政是指要充分挖掘其他学科课程的德育因素,使思政教育融入各学科课程,发挥不同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要高度重视课程育人功能,构建立德树人的课程体系、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
2.教学育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教学必须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统一,发挥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师人格的育人作用。为此,教学要走向以学科素养为核心的育人本位,以立德树人引导教学体系建设,统领课堂教学改革,将立德树人贯穿教学全过程,融入教学各环节。
3.文化育人。文化化人,文化立人,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但核心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外化。精神文化是指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学校教育哲学和发展愿景。学校要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设计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学校特点和办学理念的校徽、校训、校规、校歌、校旗、校服等,美化校园环境,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等进行文化建设,创建校报、校刊、校园网、学校微博、微信,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推进书香校园建设,营造有利于学生修德立身的良好氛围。
4.活动育人。学校要使学生在德育课程中获得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必须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学校德育活动既有常规活动,如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活动,入团、入队仪式活动,入学仪式、毕业仪式等;也有学校组织的特别活动,如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读书会等校园节(会)活动;还可以在节假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利用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开展热爱劳动、爱党爱国、尊师重教等主题教育活动。要利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学校要通过丰富的活动,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5.管理育人。管理也是一种教育,不同的管理方式蕴含不同的教育。要发挥管理育人、制度育人的作用,将立德树人体现在学校、班级管理之中,确立学生主体的思想,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实行科学的、民主的管理,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模式,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结语
德是成“人”的根本。人性中包含着成为人的共同德性,即人性的善。如《孟子·告子上》中所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其次,是立时代之德,即时代的共同道德。传统社会小农经济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公共生活缺少,形成了人与人的依附和私德型社会。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小农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交往日益陌生化,公共生活出现并且日益扩大,人们对社会公德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因此,现代社会不仅强调个人权利和利益,也强调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且公共性不断扩大,从国家走向区域,进而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北京,2016-12-08
[2]教師要当好学生的“引路人”:五论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重要讲话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6-09-15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教职成厅〔2019〕7号[N]2019-12
[4]曾小丽田友谊李芳“立德树人”何以可能——基于教师共同体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