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名著教学(1)
2020-05-26刘春梅
刘春梅
摘 要:思维不仅是学习工具,而且是思维方式。将思维应用到中学国语名著学习中,学生们可以快速启动关注文章中心主题的想法,想法既深刻又完善。思维也称为精神指导,充分动员大脑的功能,将记忆、阅读、思维等结合起来,帮助人们平衡发展,从而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语文;名著复习;应用
名著之所以被这样称呼就是因为那些书籍具有非常难懂的内涵,其中蕴含了很多的情感以及哲理,这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想完整的阅读一本名著书籍,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里面有很多晦涩难懂的据此导致学生对名著无法产生兴趣。因此,就需要老师开展相应的名著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的理解书籍的含义。引导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方法的掌握而自己具有语文阅读学习的能力,所以老师要恰当的运用引导式教学的方式。
一、开展引导式名著阅读教学的意义
(1)拓宽视野,积累知识
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一语道破了阅读的重要性。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前人智慧的结晶。阅读使我们能够传承我们前辈的文明。可以使我们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不出国门,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缺乏相关的知识积累,同时由于他们年纪较小所以很难观看到外界事物,对于外面的世界他们一无所知。这时候就阅读的重要性了,初中生课题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了解外面的世界,让他们对外面的世界能够有着初步的理解的同时也让他们对于外面的世界产生探索的兴趣,老师在其中正确的引导,从而培养初中生的正确价值观。
(2)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阅读是需要人静下来才能去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意图,一本优秀的课外名著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初中生提高集中注意力的世界。阅读也并不是只是一味的看,大脑没用进行思考,一般而言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大脑是要更着故事情节去思考的,无论思考的是接下来情节的发展,还是人物的命运,都是需要在脑海里进行简单的细节想象和结构重组。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一开始他们使没有这样的能力的,而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这样的思维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遇到有趣的情节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看下去,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初中名著阅读教学内容的浅显性
在中学名著阅读课上准备大部分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参考书。复制和粘贴教学参考书的内容是著名阅读课的教学计划。中学名著阅读教育的教学方式也比较休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大部分情况是自主决定备课内容。7成以上的教师是将名作主要内容转换成一页的课件讲义,以主要内容、情节分析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名著阅读课中忽略比较阅读和感性阅读。大多数教师希望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內最大限度地掌握与考试相关的教学内容。在应试指挥棒上,名著阅读课的教学内容逐渐变得简化和功利化。
(2)初中名著阅读教学评价意识缺失
小学阅读教学中,阅读的欣赏力度较弱。没有系统全面的评价标准,如你所见,大部分代读教学的教师都是自由的,这使得名著的阅读课程的评价体系几乎是空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课程的监控系统是教学评价的盲区。教学评价不足是影响中学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改进的内容阅读评价系统促进了公开阅读的学习活动的开展。
三、初中语文教学开展引导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1)合理定位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
名著读书课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积极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发展的促进者的身份。教师在名著阅读课上要积极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全体教育的参与者和探究者。学生们思维导向的时候,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学生本身的参与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情节导图激趣,浅水初涉
名著读书教育的核心是整体,在读书过程中要经常具有整体的观念。阅读情节一致性比较强的小说类作品,可以把情节地图绘制成课题,还可以捕捉到学生们的人物和事件的主要线索,从而全面掌握。这本书主要说什么内容,关键是什么情节,情节如何联系起来。例如,要画出“水浒传”的情节,引导学生掌握整部作品中重要人物的几条故事线,并将他们交汇地方标注,帮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阅读“围城”,场所的转换结构就能画出整本书的梗概,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整本书的内容,是一个既容易记住又能提供重复整个故事的想法的优秀“读书地图”。
用一张看似简单的思维图,实际上考试的是学生的思考力。绘制情节地图的过程实际上是寻找和恢复作者的写作想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寻找和发现,逐渐建立了作品内容之间的联系。以情节指导为作业驱动读书,将读书变成神奇愉快的旅程。
在初读阶段,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概括性、信息量大的特性,按时进行思维导图作品展示交流。教师应该发现亮点,帮助学生改善不足,引导学生形成思维冲突,并引起学生更多的阅读期望。
(3)围绕特定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为了使学生们实际上能够从多个角度学习对人物的感謝,教师必须在以前的课堂上提前安排,让学生们收集书中的几个典型人物,并根据他们的身份简单地分类。通过思维导图工具对学生收集的人物资料进行梳理和补充。学生会像寻宝一样勘探书籍,互相积极交流,进行讨论,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完成后,教师恰当地掩盖了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升华了讲课的意图。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引导式名著阅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名著的阅读兴趣,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采取不同的引导阅读方式,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名著阅读活动,从而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充分体现名著阅读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贾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创新探究[J].农家参谋,2019(17):236.
[2] 张敏.全科阅读引领下的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8):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