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应利用文本背景补充学生心理图式

2020-05-26吴晓晓

世界家苑 2020年3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摘要: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图式是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支点,阅读教学利用文本背景补充学生心理图式,能够促进学生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背景;心理图式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阅读理解过程可以用图式理论解释。图式理论认为,阅读者出现阅读失败与背景知识的缺失紧密相关,而对于已经拥有一定阅读能力的阅读者来说,心理图式中文本背景的缺失是影响文本理解的主要原因。

1 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

“图式”一词最早由康德(Kant)提出,他认为,先验的图型一方面等同于抽象范畴,一方面和世间现象紧密关联,是使概念运用到实际的纽带,它表面上作为一种中间介质,要求无任何经验的纯粹,同时又兼备理性和感性。他把图式当成一种概念与感知对象的纽带,认为人的大脑存在纯粹是概念的东西。根据图式理论,阅读理解就是读者大脑中的知识结构与文本材料提供的信息交互的过程。如果读者大脑中的图式能够与文本材料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并且适配时,读者就能理解文本材料的内容和信息。在这样的交互过程中,文本提供的信息激活了大脑中的图式(如背景知识),使阅读者的能够成功阅读。

安德森认为只有读者的已有知识和输入信息所表示的内容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读者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解并且知道自己是否读懂了。董蓓菲认为,安德森“所提到的‘已有知识就是学生所具有的背景知识”,“阅读教学必须不断丰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运用头脑中的已有知识与课文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而所谓的“背景知识”,并不直接指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背景等,而是“就狭义范围而言”,包括“现代白话文字、词、句等认知的积累;文言文字、词、句等认知的积累;篇章句段背诵的积累;问题知识、文章学知识的积累、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史知识的积累;文化常识、文化史知识的积累;语法、修辞知识的积累;写作知识的积累等”。但是对于阅读能力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学生来说,字词句篇的知识也即语言、形式图式几乎不能使读者产生差异阅读、阅读障碍等问题。笔者认为,文本背景即作者背景、时代背景这类背景知识仍对达到一定阅读水平的读者有重大影响。因为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一定时空中作家感受、思想、表达自然、社会、人生的结果;当时作家的认识、思想、情感、情绪等常常影响着作家的创作,从而在作品上打上来深深的印记。虽然,法国作家罗兰巴特曾说,作品一旦产生,作家就死了,特别是解读一些表现人类共同思想、共同情感的作品,根本不必依赖于创作背景就可拥有完整的意义。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文本创作背景仍对阅读理解有积极意义,甚至是部分文本阅读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利用文本背景补充学生心理图式,能够积极促进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

2 利用文本背景补充学生心理图式,促进学生的文本理解

在背景知识体系中,对于阅读能力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学生来说,字词句篇的知识对学生阅读能力已经影响不大,但是缺乏文本背景对于学生阅读来说,容易形成阅读障碍或者说阅读理解困难,甚至产生差异阅读,因此,阅读教学结合文本背景开展文本解读和阅读理解是十分有必要的,能补充学生阅读的心理图式,达到充分理解的效果。利用文本背景补充学生心理图式,首先要明确,文本背景是什么?笔者以为,文本背景包括两重含义,一是作者背景,即作者经历过的人和事,二是创作的时代背景,即作者创作时的社会时代背景。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文本背景补充学生心理图式,可以在三个阶段分别完成,即开展阅读教学的前、中、后三个阶段:

2.1 学生课前自行搜集或教师提供文本背景资源

学生课前自行搜集或教师提供文本背景资源,学生可以通过自行搜集文本背景资源补充自己的阅读心理图式,也可以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源补充阅读的心理图式。对于学生来说,学生自行搜集资料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会筛选、整合信息,为自己的下一次阅读积累经验,而教师提供的资源会更加有针对性,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效率,也为学生提供资源搜集的范本,对于学生将来自己进行阅读是有利的。学生的阅读心理图式不仅得到补充,对文本也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进行正式的课堂阅读教学之前,将涉及理解文本内涵的文本背景整理分发,心理图式先行得到补充,学生开始期待阅读,当图式被文本激活时,阅读不仅令人兴奋,学生不会再感觉阅读是个难事。

2.2 教学中结合文本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阅读教学是一种引导式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文本背景是教师和学生理解文本内涵的重要线索。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贫穷潦倒的社会底层读书人最终被黑暗社会吞没的人物形象,他的悲惨正是因为他自身的矛盾性,而他的矛盾性源于当时清朝废除科举制的时代背景,在教学中结合作者赋予小说的时代背景来引导学生理解孔乙己行为和身份的矛盾性,学生的心理图式得到补充,学生才能理解孔乙己行为的矛盾性及其悲惨的命运。

2.3 结合现实生活感受,对照文本背景深化文本内涵

读者使文本拥有意义,因此,读者的生活背景、时代背景也应当纳入文本背景中去,形成新的理解图式,并且应对照文本背景,以此深化文本内涵。作品之所以能成为作品,就是因为有读者这么一个对象,读者解读作品除了要参考作者创作文本时的背景外,还会参照自己的现实生活,得出自己的见解,所以才会出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因此,阅读教学不能仅仅止步于理解课文中的文本,还要带给学生思考,通过与文本相关的背景材料激发学生对文学世界、现实世界的思考,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利用文本背景补充学生的心理图式,不仅仅是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也是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利用文本背景补充学生心理图式,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文本背景和现实生活感受解释文本,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效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參考文献:

[1] 赵雪琪.图式理论指导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2] 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 潘东明.谈文学作品的背景价值[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19).

作者简介:吴晓晓(1996—),女,广西兴业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说阅读教学——以《祝福》教学为例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