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老街历史建筑立面纹样的保护与再生
2020-05-26李华石厚莉
李华 石厚莉
摘要:目前,我国对历史建筑的立面纹样保护与再利用多以传统的文物保护政策为现实依据,这不但制约了对传统艺术形式的保护方式,同时也限制了对其再生利用的多种可能性。本文旨在对北海老街历史建筑立面纹样的保护方式与再利用的多种可能性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此为传统艺术纹样的保护与再生提供具体的参照。
关键词:历史建筑;立面纹样;保护;再生
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不仅仅是对建筑的修缮与封存,更是为了延续其本身具有的文化、艺术及精神价值,使其获得更深更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北海老街历史建筑群立面纹样的保护与再生研究,整理、分析、归纳其保护与再生的联系,探索传统建筑立面艺术的特质与内涵,并提出地区性文化推广建议。
1 北海老街历史建筑现状
北海老街历史建筑群位于珠海路沿线,始建于1883年,全长约1.44公里,宽9米,街道两侧为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曾经是两广、福建、海南等地城镇的主要建筑形式。这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随后也传入华南地区。)这些建筑多为二层或三层结构,其风格主要受19世纪末英、法、德等西方国家在当地建造的领事馆影响,临街两侧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建筑主立面以不同样式的造型或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相互呼应的建筑群带,临街的骑楼部分,既是道路向两侧的扩展又是铺面向外的延伸,既可遮风避雨又可阻挡烈日的照射。
珠海路老街历史建筑比较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有德盛昌、陈海记、介堂家庭图书馆、珠海楼、丸一药房旧址、广茂商行、合益号、宝华金铺、寿兴祥等,部分建筑商户名号字迹已脱落、模糊不清,建筑立面精美的装饰纹样也已经消失无存。这些建筑遗迹镌刻着北海城区发展的历史记忆,是北海历史时代的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映射。基于珠海路建筑群具有深厚地历史积淀,曾被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们誉为“近现代建筑年鉴”(图1)。
2 北海老街历史建筑群立面纹样
北海老街区建筑主要有老屋建筑、骑楼建筑以及带街廊的混合风格建筑三种类型,其中老屋建筑又包括传统的木构建筑和青砖建筑两类。街区传统建筑主要分为传统老屋建筑(木构建筑)和骑楼建筑。骑楼建筑通常为二到三层,多采用三段式处理:下段为骑楼列柱;中段为楼身,通常为一至两层;上段为檐口或山花,它们由两侧的母柱自下而上统一为整体。色彩统一为白色或淡黄色,采用抹灰刷浆或拉毛处理。以二层骑楼为例,部件从上到下依次为花墙头(通常称“山花”,多为哥特式、巴洛克式等),花墙头上开“天目”(孔饰),下为整体式上额(窗上墙),二层的窗户包括拱券、拱心石、太阳纹页头和窗边柱,窗台和窗楣等处通常有丰富的装饰纹样或浅浮雕,窗下为下额(窗下墙),常题有店名。一层为街廊,廊顶平梁两侧有雀替,立面一侧有落水管引水而下。骑楼立面有大量线脚,主要位于各层间的分隔线和柱头、柱基相应的高度上;另外,在檐部、窗楣、窗裙、栏板等部位常有各种花饰。
珠海路老街曾经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但随着相对单一的维护方式和与日俱增商业开发,珠海路老街历史建筑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艺术特质,许多建筑立面装饰纹样已无法修复,致使地域传统艺术文化逐渐流失。
3 北海老街历史建筑群立面纹样的保存与再生
北海历史建筑是对外开放的历史见证,一百多年以来这批建筑经过风雨侵蚀,建筑普遍受损,尤其是建筑立面的装饰纹样受损最为严重。基于对老街历史建筑及其立面装饰纹样的现状与发展思考,对其历史建筑立面纹样的保护与再生性利用时,应将依附于历史建筑的立面纹样进行不同状态考察整理,细分其特征,建立图库资料,使其形制特质得以保留,联合文化艺术推广机构、艺术设计机构、高校实践等多方力量筹建地方区域文化传承合作;其次拓展当地传统艺术与时代媒介交融形式,构建城区艺术文化视觉体系设计,形成具有地区历史文化艺术特质的传承标志。
老街历史建筑,融合中西方建筑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也是反映北海城市发展历史风貌的重要地段。做到“修旧如旧”,在恢复历史文化环境的同时,更应着眼于在新的背景条件下,把历史风貌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结合起来,使其在城市生活中發挥积极作用,实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
总之,北海老街历史建筑的形态保护与艺术文化传承应以弘扬地区文化,拓展地方特色为己任。为此,老街建筑立面纹样的保护与再生应在文化、艺术等综合方面构建其传承脉络。北海老街建筑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北海市不断的发展,这份遗产正日益衰减,在保护和更新历史建筑的同时我们应该从更长远的角度去研究探讨,使这份历史遗产得以永久保存。
参考文献:
[1] 冯梓明,李丹,朱鹏飞.北海老街建筑与环境的保护利用研究[J].安徽建筑,2019(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阶段性成果“北海近代建筑装饰元素的开发与利用”(编号:2018KY0755)。
(作者单位:北海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