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吐蕃赞普时期饮食禁忌文化

2020-05-26达抗尖参

世界家苑 2020年3期
关键词:吐蕃敦煌

摘要:本文依据敦煌本吐蕃文献与新旧唐书、资治通鉴、通典等汉文史书来论述吐蕃赞普时期不食驴肉与马肉、狗肉、鱼肉等饮食禁忌习俗。

关键词:敦煌;吐蕃;赞普

1 不食驴马肉

对于藏族先民而言:在久远的历史中形成了丰富饮食文化的同时,跟别的民族一样形成了极其特殊的饮食禁忌,史言“吐蕃人不食驴马肉”这是一种严格的饮食禁忌,现如今藏族大部分地区依旧不食驴马肉,由此看来,不食驴马肉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敦煌本吐蕃医学文献S.t756记载“羊血和马肉适用于药也”可知马肉作为药物使用,但这并不能说明吐蕃赞时期食用驴肉或马肉,敦煌文献p.t1287载:“你死后,我为你营葬,杀马百匹以行粮”这是松赞干布对大臣韦邦多日义策所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折射出当时的饮食习俗,并且在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册府元龟等汉文史书、敦煌壁画、郭里木棺板,敦煌藏文文献、贤者喜宴等历史文书与壁画都没有记载关于食用驴马肉的记载。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不食驴马肉不光是宗教的因素,它的形成主要依赖于藏族先民的意识形态。

2 不食狗肉

不食狗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直到现如今,藏族社会上狗肉依然作为饮食禁忌来看待,而且大部地区都存在不食狗肉的习俗,这也是藏族先民在长久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饮食习俗,敦煌吐蕃文献p.t1287载“将宇宙大神之神敖犬,名为温苏牙扎及江之苏勒玛,并在江、温二犬毛上涂以剧毒。从险峻高岩,无草荒山,下往谷里相看觇之,吉。于是,将阿木达孜之近旁。达孜一见好犬,大喜,以手抚摸犬毛,犬毛上之毒遂侵染于达孜之手上,罗阿木达孜乃毙命,得以报仇雪恨。”这是吐蕃第八任赞普止贡赞普的历史,止贡赞普与罗阿木达孜在征战中止贡赞普丧失性命,后来,哈牙木胡西库及那囊氏赞雄甲两人利用以上所述的神犬来罗阿木达孜毙命,由此看来:吐蕃赞普时期犬作为图腾崇拜来看待,便形成了不食狗肉的饮食习惯,这种习俗在整个吐蕃社会中得以发展,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

3 不食鱼哇肉

吐蕃赞普时期,不食驴肉与马肉,狗肉同时,很多地方都不食水生动物的肉,据《贤者喜宴》“吐蕃别的地方不食鱼,只有塔波人吃鱼,并把鱼称为蛙,故称塔波为蛙食之乡”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吐蕃时期生活在湖边或河边的人基本上食用鱼肉。 敦煌出土的藏医残卷s.t.756记载“鱼刺卡喉者,可将水獭毛和下须研细后用水调服,鱼刺即可全部化为乌有”若不吃鱼,就不会有相关的医疗方法。《册府元龟》记载“其春夏军粮资海鱼以给”吐蕃军队出征时,主要依靠鱼肉来维持生计,这也是生活上的便利所在。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吐蕃赞普时期生活在河边或湖边的人以及军队一般食用鱼肉,鱼肉作为饮食禁忌的是不拥有资源的大部分藏族,现如今,藏族大部分地区都有吃鱼的习惯。

4 结语

藏族先民在长久的社会实践中酝酿出丰富饮食文化的同时,形成了不食驴马肉、狗肉、鱼肉等饮食禁忌习俗,这也是大自然与人类社会和谐共处的体现,也是藏族先民对爱护动物的体现,跟当时的意识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吐蕃赞普时期马在征战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犬在放牧或征战等诸多领域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藏族先民尊尚这些家畜,特别看重马与驴、骡子,狗等家畜在生产上的作用。这也是藏族先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对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罗秉芬,黄布凡编译.敦煌本吐蕃医学文献精要[M].民族出版社,2002.

[2] 王尧.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J].吐蕃制度文化研究,2012.

[3] 才讓.吐蕃史稿[M].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达抗尖参(1983-)男,青海同仁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西北民族大学201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藏传佛教文化与文学研究。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吐蕃敦煌
心胸
唐德宗时期唐蕃关系探析
大唐VS吐蕃:谈判拼实力
关于敦煌的精神纪行
大唐“孔明”:平定西南,开拓万里
作品二
敦煌画师,I服了YOU
敦煌 敦煌
敦煌飞天
试论吐蕃与唐会盟的安边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