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

2020-05-26肖显显甄魏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本体论认识论社会科学

肖显显 甄魏

摘 要:人类要实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这个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推动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科学的方法论作为指导。坚持先进的方法论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前提。本文首先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起源进行阐述,进而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最后揭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的诸多现实意义。通过剖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解,从而更加客观而深刻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起源;原则;意义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武器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并成功带领人民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没有人知道该怎么走社会主义道路。正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为社会主义改造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指引,并继续为改革开放大业提供前沿的方法和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起源

本体论和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赖以产生的根源,“本体论强调探究世界的本源,而认识论则致力于探究人类认识的本质和结构,”[1]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在对这两者进行辩证继承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一)本体论起源

本体论根据人们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而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源,意识决定物质。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中的唯物主义被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进而马克思创造性地将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发现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同时,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进而深刻批判了英雄史观,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始终遵循着客观规律。从而推翻了当时盛行的社会发展具有偶然性的理论,得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性这一科学论断。

(二)认识论起源

认识论是探究人们认识世界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一是人是否可以认识客观世界,根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者和不可知论者。可知论者认为客观世界可以被人的主观意识所认识,人能够发现世界存在的规律,从而为我们所用。相反,不可知论者主张人是不能认识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不能被人掌握。二是人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认识客观世界,显然,这一问题是在对第一个问题进行回答后进一步讨论的。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将认识论分为经验派和唯理派两个截然不同的派别。经验派把经验看作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唯理派认为理性是认识的唯一来源。马克思凭借唯物辩证法这个科学的方法论对认识论进行改造,提出认识和研究社会的基础是实践,从而创立马克思新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所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

我们所赖以生存的世界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性。同样,“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都是从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出发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为社会科学方法论存在和发展提供了首要前提。”[2]我们探讨人类社会、自然世界以及对客观规律的归纳,都必须基于认识其本身的客观实在性的基础之上。

(二)主体性

主体性要求我们在从事社会科学研究以及进行社会各方面建设时坚决不能脱离人民大众和绝大多数群体。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这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我们都要积极发动并紧紧依靠群众,始终不能背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坚决反对英雄史观,始终坚持群众史观,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

(三)整体性

“社会科学将社会看做是整体,因而强调整体原则实质就是系统原则。”[3]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树立整体观念,坚持用系统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注意分析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影响,既不能偏重部分废整体,也不能忽视部分而一把抓整体。

(四)具体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我们进行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所需要解决的矛盾和亟待破除的弊端都是具体实在的问题,所以要根据问题的具体表现以及问题所在的具体环境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形成对问题的客观认识,进而采取有效手段加以解决。

(五)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告诉我们,世界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运动之中。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以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分析并解决问题。同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本身不是教条,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只有联系时代需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其加以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科学性。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

(一)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南

马克思主义始终强调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这一方法也是指导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心指导思想。我们要以客观条件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不同的具体情况,科学开展实践活动。

(二)是解决各类矛盾的指导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是社会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不同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诸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唯物辩证法指出,矛盾是普遍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同时,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矛盾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辩证态度认识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并解决矛盾。

(三)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还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有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思想上就有了“主心骨”,这将极大有利于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社会基础。为了人民幸福、党的团结和国家稳定,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共同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

(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指导无产阶级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思想理论,指导我们为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而奋斗,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为我们指明了共同奋斗的道路与方向。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是前所未有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解决矛盾、应对挑战以及把握机遇的思想指南,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对新时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经实践证明高度契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时俱进,并将其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加以运用,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系统,将其与时代特征联系起来,满足我们进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需要。

参考文献

[1] 赵佳琪,辛绍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起源及发展探究》,《新西部》2018年17期,第1+23页.

[2]徐淼.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D].吉林大学,2013.

[3]马梓淇.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思想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本体论认识论社会科学
中国现代美学发生的内在线索与本土话语
Education with a Heart that Embraces the World, from the Fertile Cultural Land of the “Eternal City”
本体论视域下大学本体要素及资源分类探析
“法律解释”与“法律诠释”之术语辨析
浅议古代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方式
史蒂夫·富勒社会认识论思想的分析
庄子美学思想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审美关照
社会科学总论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也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认识论的自然化、日常化与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