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同缔造理念的村庄“三生一体”策略研究
2020-05-26丁奇李俊峙
丁奇 李俊峙
摘要: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新时代乡村有效 治理模式,以调动多元主体参与村庄建设为核心的共同缔造理论应运而生,并在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几 个试点村付诸实践。共同缔造理论是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抓手,以调动居民参与意识和能力来开展的。而 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以下简称“三生空间”)构成了乡村完整的人居环境。鉴于二者之间 有着以人居环境为交集的内在联系,若能将共同缔造理论应用于村庄规划中“三生空间”的三种要素(以 下简称“三生要素”)优化,会为我国乡村治理创新提供全新的视角。本文以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叩官镇董家楼村为例,试图以乡村“三生空间”为微观层面研究对象,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共同缔造理论作用于“三生空间”各个要素,探索乡村“三生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进而促进乡村宏观治理水平改善,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乡村治理;共同缔造;三生空间;人居环境;董家楼村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3.013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章编号:1009-1483(2020)03-0080-08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Three-in-One Strategy of Village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Joint Creation: Taking Dongjialou Village, Wulian County, Rizhao City as an Example
DING Qi, LI Junzhi
[Abstract] With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roposed in China, the rural governance pattern of coconstruction, co-governance and sharing is proposed, and the effective governance model of the new era is explored. The theory of mobilizing multi-subjects to participate in village construction is the core of the theory of co-creation. And several pilot villages in the western region have been put into practice. The joint creation of the theory is ba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mobilization of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in awareness and ability. The production space, living space and ecological space constitute a complete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in the countryside. In view of the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human settlements, if the common creation theory can be applied to the optimization of "three elements" in village planning, it will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rur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rural "three-life spa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t the micro level, and the common creation theory of collusion, co-construction, co-management, co-evaluation and sharing is applied to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the "three-life space"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the"three-life integr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The new model of development will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macrogovernance in rural areas and help the overall revital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Keywords] rural rovernance; joint creation; three-life space; human settlements; Dongjialou Village
引言
在經济社会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国乡村治理水平得到长足发展,但在新时期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要求下,乡村治理仍然存在诸多现实困境[1]。
一方面,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村庄人口流失、老龄化水平加剧,农村人口结构不断变化的现实却仍未改变,很多村庄的人居环境水平没有显著提升,甚至出现倒退。此外在很多村庄中,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意愿和能力不强。村民的不理解、不支持、不参与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规划意图落实不力,或导致村庄事务的治理效果与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不成正比。
另一方面,面对更多的发展机遇和不断变化的人口结构,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需要落实,村两委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近一步提升。在有限的人力和精力下,村庄人居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恢复、生活空间优化和产业发展的治理低效及监管效力不佳等问题仍然困扰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因此面对这些我国当前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亟待转换村庄治理的思维,探讨如何以人居环境改善为重点提出实用性的乡村治理运作策略。此外,面对存量规划时代有限的人、财、物的投入,如何有效调动多元主体参与村庄建设,并将其真正落实到实施层面也值得深入探索。
1有关我国“三生空间”发展的研究综述
“三生空间”是对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空间的总称。我国“三生空间”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台湾提出的“三生”农业的概念,以此来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2]。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人们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加重,“三生空间”协同发展的理念受到更多人的认可。自2011年环保部展开了对生态红线的界定工作,我国逐渐开展了“三生空间”的划定与管理[3]。随着近年来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全面构建,“三生空间”的划定和优化管理成为落实“一张蓝图”、完善多规合一的重要保障[4]。
近些年国内学者对“三生空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方卓君从生产要素和生态要素对生活空间影响的角度提出“生产空间调整、生态空间保障、生活空间集聚”的指引策略[5]。王成等以數学模型讨论了“三生要素”两两之间的耦合关系,并指出由于重建设、轻管理及资金缺口等问题导致生活—生态两者间的优化协调应得到有效的重视[6]。张云路等将乡村空间适宜性评价方法运用于村庄“三生要素”,认为应以定量的分析手法,更直观地补充空间规划中三种要素布局的不足[7]。庞文东等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中应引入“三生空间”整合的理念,建立生产、生活、生态三要素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并将机制加以稳固和发展[8]。
由于篇幅限制,国内学者的研究就不一一罗列。综上所述,在我国村庄,“三生空间”统筹的方法多用于空间规划中对于土地要素的管理,且多用统计学、生态学和地理学的理论加以研究。较少学者能运用社会学方法,从村庄层面的缺口和村民的实际需求加以分析讨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三生”理念无法有效落实和全面铺开的困境。因此迫切需要从社会层面,调动村庄多元主体充分理解并广泛参与“三生空间”的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达成1+1+1>3的效果。
2共同缔造理念及试点实践
2.1共同缔造理念及内容
共同缔造理念是《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中引入的一种社会治理方法,首先被应用于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 [9-10]。其以人居环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空间环境改善为载体,通过体制机制的设计, 将群众广泛参与社区事务的形式固定下来,进而带动社区人居环境品质和社区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11]。共同缔造理念的具体内容包括: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和成果共享,目标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行之有效的社区治理模式 [12]( 见图 1)。
2.2共同缔造试点
2.2.1城市社区
作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两个试点区之一的厦门市思明区选定前浦北社区为先行示范点。社区以组织建设为核心,从小事入手,设定议事规则,并嵌入相应的协商机制。引导居民以此为平台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形成了“党委领导、居民多元参与”的共同缔造机制[13]。如今前浦北社区党委和居委会与居民的关系日趋和谐,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主动加入社区的公共事务讨论和参与中。
2.2.2村改居社区
厦门市曾厝垵是思明区南部沿海的城中村,被称为“中国最文艺渔村”。面对过度商业化所导致的传统风貌缺失、空间环境脏乱等“屡治屡败”的问题,曾厝垵建立了共同缔造工作坊,吸引厦门大学等一批文艺青年进驻村庄。他们兼任社区规划师,与村民、商家和游客一起设计村庄标识系统、整治公共空间,共同缔造美丽社区[14]。随着村民、商家和游客参与意识逐渐增强,曾厝垵的公共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在工作坊的帮助下,成立了艺术协会,更多的公共事务正在以共同缔造的方式陆续开展。
2.2.3农村社区
起初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指引下,厦门市海沧区青礁村院前社、芦塘社等村组以村民广泛参与为导向,建立合作社等村庄组织,创新村庄治理机制。接着住建部组织设计单位在湖北省和青海省四个试点村开展了深入的共同缔造实践。以青海省土关村为例,村庄首先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村庄治理体系,将村民纳入到村庄共同缔造的组织中。接着在村庄组织的带领下,由易到难逐步开展了房前屋后环境提升、公共空间改造、产业发展谋划等建设项目。随着实践的逐步深入,形成了具有土关村特色的共同缔造机制[15]。并将此机制以形象易懂的形式加以展示和宣传,减小了村民的理解难度,为后续村庄事务的不断开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3小结
通过对三个层次试点的整理分析不难发现,试点都是从居民身边的小事入手,通过公共环境改善带动公众参与,以期带动当地生活环境和地区活力的持续改善。但是共同缔造的开展还仅限于少数地区,且各个试点的特殊性和工作重心有所不同,难以形成固定的经验加以全面推广。因此本文以村庄普遍存在的“三生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叩官镇董家楼村开展共同缔造实践,为村庄“三生空间”的优化和村庄治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3案例选取与实践形式
董家楼村位于叩官镇北部浅山区,全村常住人口269人。村庄老龄化程度高,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但村庄保有着较为原生的自然本底和鲁东南地域性的传统建筑风貌。总体而言董家楼村是山东省东南部一个极为普通的村庄。按照《山东省美丽村居建设“四一三”行动推进方案》的相关要求,明确董家楼村要在“三生三美”的建设要求下,通过规划编制为同类村庄的建设提供指导。因此董家楼村规划编制的重点一是优化“三生空间”,二是通过创新规划编制方式,为其他村庄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3.1基地“三生要素”特征
3.1.1生产要素——三次产业时空分布不合理,未能有效利用村庄资源
董家楼村现状具体三次产业内容及特征如下。(1)第一产业:主要种植樱桃、玉米等农作物,其中红樱桃、黄樱桃种植面积合计1000多亩。(2)第二产业:村庄没有第二产业,部分家庭依靠外出务工赚取收入。(3)第三产业:村庄每年5、6月份举办樱桃采摘节,最高日游客1000人,年2~3万人次。
总体而言,村庄一二三产结合程度不够。虽然村庄樱桃资源丰富,但是由于采摘旺季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樱桃采摘的收入也仅为每位游客五六十元。村庄餐饮、住宿、停车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同时村庄现存的鲁东南传统民居较多,但村庄产业发展未能有效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发展民俗旅游产业。
3.1.2生活要素——村庄传统风貌逐渐消失,现状生活设施杂乱
村庄原有风貌较为协调,一般采用当地的石材——岩石作为主要建材,使用砖包山墙、檐口的形式及木制门窗,呈现出古朴的美感(见图2)。
随着人口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村庄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风貌,80年代后传统建筑材料逐渐废弃,传统建筑符号逐渐消失,民宅出现同质化现象。水泥、真石漆、彩钢板等大规模应用也让建筑失去了地域性的自然韵味。
村庄现状生活设施也较为杂乱。村内停车场地缺乏,私家车在路邊随意停放。村庄缺少公厕、排水设施,村民活动缺乏场地及设施。
3.1.3生态要素——环境受村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大,村庄易受水患威胁
村庄选址较好,村落三面形成环抱之势,村前有一水池,环境优美。但由于村民活动的增加,村庄生态环境受到很大影响,垃圾遍地、水体污染成为影响村庄人居环境的最大短板。
村庄处于山谷之内,整体海拔在131.7~280.3米之间,坡度较为平缓。通过对村庄高程及水文的GIS分析可以看出,村庄内部有两条主要的汇水线路,西侧汇水线路从村庄内部穿过,使得村庄易受水患影响(见图3)。
3.1.4小结
针对以上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人居环境问题,虽然上级政府和村两委对此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因资金缺乏、力度不够等,致使治理效果不佳。因此在有限的投入下,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依靠村民、村两委等村庄建设主体改善村庄“三生空间”的突出问题,并将这种方法形成稳固的机制,进而逐步转变村民思想,全面优化村庄“三生空间”,是本次村庄规划编制的关键所在。
3.2基于“三生要素”收集的组织发动
为收集村庄“三生要素”及全面调动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意识,村两委和村庄党员协助规划团队进行了组织发动工作,共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是现场踏勘。在此过程中,收集并总结村庄“三生空间”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
其次是入户访谈。在村两委的帮助下,通过入户调研、访谈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村庄基本情况和各方的需求,在与村民沟通中村两委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转变了工作思维,发现了诸多实际问题,而且逐户访谈的工作模式得到了村民的一致理解与支持,为之后的共同缔造开展打下了群众基础。
最后是全体村民大会。在村两委组织发动下对村庄“三生空间”问题进行决策共谋,共同商议规划方案,最终以“三生要素”为分类依据形成了村民意见最强烈的村庄建设项目落位(见图4)。
3.3基于“三生要素”整合的共同缔造
为持续推进共同缔造的开展,不仅要组织村民参与议事,还要将村庄事务的谋划、建设、管理、评价等形成稳固的机制,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在五莲县委和政府的支持下,董家楼村继续以“三生空间”为治理对象,进行了共同缔造机制创新。
3.3.1决策共谋
按照组织发动中总结出的村庄实际问题,结合村民意愿,将规划内容以“三生要素”分类。村庄事务都要经过村民大会决策共谋,未通过的修改后继续经村民大会商议。在全体村民大会的共同谋划下,村委、村民、规划团队等各方,首先对生产要素中的总体产业发展方向、生活要素中的村庄建筑风貌的恢复策略、生态要素中的雨季雨水排放措施等“三生空间”中最突出的问题达成共识,进而形成了村庄总体方案(见图5)。在村民大会上,村两委担任组织者与记录者,而规划团队则通过转变工作方式、向村民传授技能、拟定行动计划等参与形式,从村庄规划的“主谋”转变为“参谋”,有效地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3.3.2发展共建
将组织发动阶段村民、村两委和规划团队发现的“三生空间”问题进行汇总、分类,由于涉及的村庄项目种类繁多、难易程度不同,为保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村庄的发展共建由易到难分成了三个步骤开展(见图6)。
首先开展通过简易培训就能进行的项目,鼓励村民投工投劳,主动参与。如房前屋后的垃圾清扫,村庄党员率先参与,起到了示范作用,引导更多村民逐渐参与进来。然后通过开展技术含量低,且工作量较大的项目,让村民参与建设并按照五莲县当地工时领取报酬。最后逐步开展技术含量高、施工复杂的项目。由于施工难度和质量要求较高,不宜采用村民完全参与建设的模式,经过村两委提议和村民大会决议,以及县、镇两级党委和政府同意,采取由村集体作为甲方选择适当的施工队伍进行建设的方式,简化了村庄事务的开展流程。
3.3.3建设共管
由于上述村庄共建项目涉及的资金较多,经村民大会决议,选出第三方监理公司、村民代表等组成了村庄公共账户及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共管制度。针对村庄“三生空间”的建设成效,设计了村庄党员分区共管机制,并将村庄用地以“三生空间”分类(见图7)。基于这种细致的分类方式,并适当引入了村民、监理及规划团队等参与方,减轻了村两委的工作量,明晰了村庄事务的建设意向,降低了村民理解的难度,村庄共建的积极性大幅提升。
3.3.4效果共评
董家楼村计划建立由中小学生和村庄老人评比打分的“小手拉大手”村庄共同评价机制。选取“三生空间”中易于评价打分的项目,村两委每周组织村庄内部分中小学生和老年人对民宿、樱桃基地经营情况(生产要素),宅旁屋后公共空间卫生整洁状况(生活要素),党员、护林员、河道长的环境监督效果(生态要素)进行评价,通过奖励先进带动村庄共同缔造热情的持续高涨。
3.3.5成果共享
从“三生空间”的三个方面总结董家楼村共享成果:一是生产美产业强的村庄发展共享。借助独特的景观资源,使得村庄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得到稳步发展。二是生活美家园好的乡村治理共享。通过人居环境的改善带动村庄治理能力提升,改善传统建筑风貌,村庄文化生活逐渐丰富。三是生态美环境优的人居环境共享。村庄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并通过引水修渠,以及村民共同参与雨水沟渠拓宽等解决水患问题。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成果共享仅是村庄诸多“三生空间”中村民意见较大、见效较快、易于村民参与的部分。随着村民思想和村庄事务运作策略的逐步转变,未来成果共享将涉及更多方面,惠及更多村民,以实现真正的“三生一体”有效融合。
4共同缔造模式下“三生一体”策略总结
4.1基于共同缔造理念的“三生一体”整体结构
基于共同缔造理念的“三生一体”策略分为发动、问题、方法、要素、目标和结果六个层面(见图8)。首先通过现场踏勘、入户访谈和村民大会,将村庄“三生空间”的表象问题逐步转化为村民的实际需求和具体的落位谋划。接着采取“五共”的方法把生产、生活、生态三要素充分融入,形成村民直观易懂的共同缔造机制。最后通过“三生一体”的有效融合及村庄治理的有效改善,为实现村庄全面振兴提供有效的保障。
4.2基于共同缔造理念的“三生一体”治理策略
4.2.1采取多样的组织发动形式,精准发现村庄问题
村庄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单元,在规划编制中传统的调研形式一定程度上无法精准认知村庄实际问题。因此创新村庄调研形式,发动村民发现村庄问题、提出想法、共谋村庄建设显得十分必要。入户访谈、全体村民大会等都不失为组织发动村民参与的有效手段。同时,村庄问题种类繁多,引导村庄以“三生要素”为分类方式,其形象化的特点可降低村民理解难度,普遍性的特点又可拓宽村民主体的参与渠道。
4.2.2引导多元主体共同缔造,精确改善村庄治理
在县、镇两级党委和政府的技术和政策支持下,村庄成立了以村两委、村民和规划团队为主力的村庄共同缔造团队。在体制机制创新过程中,通过将共同缔造作用于具体的“三生要素”,并不断搭建村两委与村民的对话协商机制,依靠从时间到空间上更加广泛的公众参与,保障规划成果的更好落實和不断优化。随着更多的规划设想顺利实施,村庄逐渐形成了“县组织、镇协商、村两委负责、村民参与”的纵向到底的多元主体共同缔造机制[16]。
4.2.3将“三生要素”融入治理机制,精细优化人居环境
将生产、生活、生态的空间利用策略融入共同缔造的乡村治理机制中,既保证了乡村治理效果可落地性,为村民共享村庄治理效果提供了物质保障,又可利用明晰的治理机制精细管理相对分散的“三生空间”要素。在二者结合过程中,率先解决村民意见较大的问题,以调动更多人理解和参与进来。进而以点带面,全面优化村庄人居环境。村庄“三生空间”的不断优化及村民参与意识和能力的不断增强,为今后彻底转变村民等、靠、要思想,持续依靠多元主体优化村庄“三生空间”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5结语
本文将共同缔造理念与“三生空间”优化结合,在董家楼村进行实践。通过踏勘、访谈和村民大会等多种社会调研方法,找出并有针对性地改善村庄“三生空间”中最突出的问题。初步形成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优化的 “董家楼模式”。同时将以“三生要素”为分类依据的规划对象进行系统的梳理和优化,在村庄层面对共同缔造理念的有效推广和即将全面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但仍需指出的是,无论是村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转变,还是“三生空间”的全面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漫长艰巨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调整完善。同时也需要产业发展带来的集体收入和劳动力回流,来不断反哺“三生空间”的持续优化,而此模式对村庄产业发展是否能产生持续性的带动作用仍需时间来验证。此外未来如何把控村民主体的参与程度和长期维系村民参与热情等问题都是值得深思与探索的。
参考文献:
[1]王俊博.当前我国乡村治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乡村科技,2019(19):8-9.
[2]郑百龙,翁伯琦,周琼.台湾“三生”农业发展历程及其借鉴[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4):67-71.
[3]于贵思,赵明华.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三生空间”研究现状综述[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7(3):76-82.
[4]李娜,刘蕾,罗隆诚.村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9(14):8-9.
[5]方卓君. 三生空间视角下低丘地区乡村居住空间分布研究——以长阳县磨市镇三口堰村为例[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7山地城乡规划).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7:108-120.
[6]王成,唐宁.重庆市乡村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与格局演化[J].地理研究,2018,37(6):1100-1114.
[7] 张云路,李雄,孙松林.基于“三生”空间协调的乡村空间适宜性评价与优化——以雄安新区北沙口乡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9,26(1):116-124.
[8] 庞文东,李长东,魏晓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三生”空间发展研究——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 2019(1):194-195.
[9] 胡雅琼. 牵引共治:强国家下的城市社会发育[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10] 黄耀福,郎嵬,陈婷婷,等.共同缔造工作坊:参与式社区规划的新模式[J].规划师,2015,31(10):38-42.
[11]李郇,黄耀福,刘敏.新社区规划:美好环境共同缔造[J].小城镇建设,2015,33(4):18-21.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5. 04.003.
[12] 王蒙徽,李郇.城乡规划变革——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13] 郑永君.社会组织建设与社区治理创新——厦门市“共同缔造”试点社区案例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8(2):46-52.
[14] 李郇,彭惠雯,黄耀福.参与式规划: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J].城市规划学刊,2018(1):24-30.
[15] 丁奇,和培.乡村规划治理中的“思行共参”模式初探——以青海土关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9,37(6):63-69.doi:10.3969/ j.issn.1009-1483.2019.06.010.
[16] 彭琳,赵立珍.参与式综合社区规划途径下的村庄规划办法探索——以漳州市长泰县高濑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6, 34(12):64-71.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6.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