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航灯,用好航船,巧设航线,构建高效课堂

2020-05-26柳金华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黄土高原教材分析

柳金华

摘 要:在地理教学中,要处理好地理课程标准、教材、地理课程的关系。下面我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为例,从本节教材内容分析、用好教材实施教学两方面,浅谈如何找准航灯,用好航船,巧设航线,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黄土高原;教材分析;用好教材实施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要处理好地理课程标准、教材、地理课程的关系,我认为地理课程标准是课程的“航标灯”,教材是课程的“航船”,要达到胜利的彼岸,还需要教师设计出具体的“航线”。下面我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为例作如下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内容分析:

《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也是教材中唯一重点分析我国的一个地形区,教材首先从黄土高原的位置入手,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黄土高原特殊的地表景观。由于黄土特殊的性质和黄土高原特定的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再加上人类不恰当的生产活动,所以黄土高原出现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包括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等。教材在“严重的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这两个框体中着重分析了黄土高原各自然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最后一个框题“生态建设”,是在前面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人的行为改变不利的自然条件,二是避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人类对该地区的开发更趋于科学化、合理化。教材还通过活动题让学生对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进行辩论,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意识,并使学生最终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材的逻辑关系: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位置、景观特点、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環境)——生态建设

2、用好教材实施教学

第一课程目标、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和课程标准,我确立的课程目标是:(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分析黄土高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理解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及相关措施。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分析整理归纳的能力(2)、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及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课程重点是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问题。

第二、教学设想

这节课就如何指导学生用好教材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设想如下:

第一个框题——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教学模式:教师:一勾二引三搭桥;学生:一听二看三开窍

因为阿宝是目前一个比较有名气的平民歌星,创设阿宝图片歌曲的教学情境,设问:阿宝是哪里人?阿宝音调为何高?

阿宝是哪里人       黄土高原的位置      黄土从何而来      风成说

阿宝的音调为何高      黄土高原的地貌       为何有这种地貌

第二个框题——严重的水土流失

本框题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69页活动1图中模拟的图示,理解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该活动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为学生提供了一部分学习素材,所有的结论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技能的生成过程及探究意识的培养,初步体会如何将一个科学观点通过实证的方法直观进行演示。接着学生结合课本68页图8.4和图8.5自己找到水土流失严的原因及水土流失的后果。

第三个框题——脆弱的生态环境

学生读图8.13认识到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结合图8.14讨论为什么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

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加剧了黄土高原环境这种“脆弱”?怎么办?组织学生读教材P71“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并解释该图,了解人类在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被破坏中起的负面作用,明确人类活动加剧了这种脆弱。

最后,在讲解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时,要注重理论和生活实际知识的融合,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把生活搬进课堂,把课堂融于生活,使得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先讨论治理黄土高原的有效措施,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设计简图,使学生理解坡脚、坡陡地、缓坡地,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内容始终与人地关系为主线,充分贯彻了人类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关系和谐的主题,使学生理解自然地理各要素及其组合与人类的交互作用的重要性。

凭借着这次学习课标和深入研究教材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依据课标这盏航灯,用好教材这艘航船,巧妙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各种航线,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郑旭."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实录[J].地理教育,2005,000(003):27-28.

[2]李江涛.《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2):224-225.

猜你喜欢

黄土高原教材分析
我国黄土高原区域地质地貌特征及风土人情
黄土高坡上的江南小景
黄河哺育了黄土高原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教学设计
南师大版幼儿园中班(下)《我的数学》教材分析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宜君县黄土高原流域治理实施的必要性与建设条件
小石狮——黄土高原农家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