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造丝花式线染色工艺实践探讨

2020-05-26郭永志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3期

郭永志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也逐渐提高,人们对于生活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质量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传统的人造丝花式线扎染工艺来讲,它的重现性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它的需求,而且它的工艺流程較为复杂,这也与时代发展过程中逐渐简化流程的理念相违背。因此,新式的人造丝花式线扎染工艺应运而生,它主要是对传统的扎染工艺中的缺陷进行了改进。本文就新旧两种人造丝花式线扎染工艺进行了简单对比,来实现人造丝花式线沾染工艺的更好改进,使其更加适合于人们的需求。

关键词:人造丝花式线染色;扎染工艺;活性染料

1、前言

对于人造丝花式线而言,就是在人造丝上染出多种颜色,较为常见的是三色和五色,其中三色居多。由于花式线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无法通过机器大批量生产,全凭手工操作,这也就造成了劳动强度较大,且产量不能尽如人意的情况。而且由于手工业者的自身工艺水平不同,对于花式线的染色重现性也有着不同的影响,造成重现性不好的现象比皆是。尤其是对于两种色号进行过渡的地方,有些手工业者不熟练,会很难进行柔和的过渡,不能准确掌握,这也正是人造丝花式线的难点所在。由于传统的手工艺者对于两侧之间的过渡,可能会由于自身技能原因而导致不能稳定过度,或者是二色之间留白太大,或者是相差太大,这种情况下就会造成人造丝花式线的质量下降,不能够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当然,这对花式线的重现性也是一种致命打击,因此我们对染色工艺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提高染色工艺质量的建议。

2、人造丝花式线染色工艺存在的缺陷分析。

2.1传统扎染工艺存在留白严重的问题。

对于传统的人造丝花是线染色来讲,在染色时主要取决于工作人员的自身经验对其进行染色时,将人造丝一分为三,用涤纶扎牢。然后进行染色,在染色时要注意三色花式线,一头深一头浅,而中间色段则位于两头颜色之间,不能过深或者过浅。而且染色时的染色过程应该是由浅到深的一带一带进行染色,而将中间的丝线一定要折叠才可以进行染色,不然的话会导致中间部分不能如何过渡。但是即使这样,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就是容易出现留白较大的情况,由于进行染色十要将中间进行折叠,它可以染色,所以折叠处颜色肯定觉知两头要深的多,也就是说,中间色与深色之间过度会较差,并且留白严重。

2.2花式线的重现性较差,且产量较低。

由于传统工艺的花式线染色是由人工进行的,代进行蜡染过程中是手动将丝线进行扎染,在进行染色过程中,工艺人员要对其进行较为密切的关注,才能保证其在整个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失误的产生,但是上面提到了,由于进行染色时一定要进行折叠才可以染色,所以这种染色的重现性也是一种破坏,很容易造成染色过程中的重现性较差的问题,并且传统的扎染工艺一直是由手工制成,所以说这对于劳动力也是一个较大的考验,受到劳动人员的限制,可能就会产生产量较低,一次只能扎染半包的情况。并且在染色过程中,如果丝线绞数比较多,就很难扎,既不易折叠,这也对中间色的颜色产生一定的影响。

3、对人造丝花式线染色相关的缺陷进行改进的分析。

3.1进行人力劳动者的改进。

由于传统的染色流程是将丝线进行折叠后一起染色,这会对颜色的过渡以及颜色的重现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对染色流程进行改进,将花式线进行蘸染过程中的流程由浅到深进行顺序排列,然后采用浅色为先打底,深色复加的手段来进行染色。在操作过程中,为了保证实现尽可能的受到均匀的染色,可以采用自由升降支架来进行人造丝悬挂,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借上大量的人力资源,并且可以通过自由升降的支架进行人造丝的分股,将其一分为三,然后再通过人工进行议论线包扎,这种包扎只是作为颜色的分界线使用,这也是对传统工艺包扎过程中包扎不紧就会产生折叠困难的一种改进。

3.2进行染色流程的改进。

在进行染色过程中,可以通过自由升降支架,将已经编排好的浅色深色进行不同程度的染色。如果花式线的一头要求笨白,那么在畸形染色时,可以将丝线先至挂于支架上,让剩余的2/3进入浅色的染液中,然后中间色后,进行支架的提升将后半部分的深色进行深色复加,进行最深色的染色。这样就可以改善传统工艺中中间的过渡不够柔和的缺陷。另一种情况下,如果说一头并不是本白,那么可以将其整个的进行底色染色,这个底色要选取自信的,最浅色为底,然后依次采用2/3丝线染于深色,1/3染于更深的颜色。这样严肃的过渡就能够更加自然,而且由于在染色过程中已经采用了底色染色,所以对于整个丝线来说不会产生很大的留白现象。并且人工支架进行染色,避免了手工包扎,这也对劳动力的要求大大降低,因此可以大批量的进行生产。

3.3进行细节的改进。

由于新的工艺是进行深色复加的工艺对丝线进行染色,因此,这就对于丝线的打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就是说如果要制作小样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大样的方法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适应新的工艺,进行染色过程中的技术改变。并且对于大样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更好的了解。另一方面,对于两种颜色,中间过渡一定要进行详细的观察,由雨鑫的工艺的二色之间过度主要是令了毛细管效应,因此在进行染色过程中的选择染料上,一定要选择在毛细管高度相同相近的染料,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颜色的过渡,而不出现第三色。在染色完成后,一定要及时进行浮色的洗涤,每染完一种颜色,立即用清水冲洗,那对于肤色有更好的除去作用,在全部染完后,一定要进行肥皂水的冲洗。

4、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传统的人造丝花式线染色工艺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对其进行技术性的改进和突破,才能够改变传统工艺存在的各种问题。这也要求我们在工艺流程以及劳动力和染色细节等方面进行更好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人造丝花,实现更加满足于人类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丁洁,陈秀梅.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综合及康复护理干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6):2553-2555.

[2]徐振伟,姜会枝,肖娜,娄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指导[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04):183-184.

[3]曹玉.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0):218-219.

[4]叶明,况丽.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3):21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