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士兵的纪实

2020-05-26林家毅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张爱萍新兵英雄

林家毅

这是尘封了几十年的事,有的人相信,也有的人不相信,我入伍当过兵?有时连我自已都有点不相信,但我确是扛过枪、当过兵的。每当夜幕降临,泡上一杯茶,静静的坐下来的时候,记忆就像关不住的闸门,一一浮现在脑海,像电影遮幅式变幻,一幕幕慢慢的清晰起来,如此的真实!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早上,从闭塞的、质朴的故乡——狮子滩豆芽码头,在同学、邻里、亲人们的护送下,在敲锣打鼓声中,我胸戴一朵大红花启程了。乘坐武装部安排的“摊子船”,顺沱江南下到了富顺县城东街,再换乘货运汽车到隆昌火车站。抵达时已是傍晚,吃过晚饭后,人生第一次看到火车并坐上火车(闷罐车)。从此,开始了我漫长的从军生涯。

新兵集训地是在一个大山沟山腰的平坝上,听老班长讲,我们是保密部队,通讯地址写的是某某信箱,当时感到很神秘,很有自豪感。

新兵集训科目较少,主要是队列训练,其次是投弹和射击训练,在射击科目考核中,实弹打100米胸环标准靶,5发50环,我打了4发10环,1发8环,共计48环达到了超优秀成绩,因前4发子弹从一个着弹孔穿出,排长不信,最后验靶确认,获嘉奖一次。新兵连集训三个月是很艰苦的、枯燥的,都想尽快下到连队,我被分到了一营三连,三连在什么地方不知道?

新兵连集训结束后,我们大概是分乘四辆解放牌大卡车,从早晨出发,沿一条黑色的柏油公路,经七曲大庙山和几个古战场遗址,穿行于遮天蔽日的柏树林,车时而行驶在云端,时而奔驰在谷底,耳边只有呼呼的山风声,在思绪万千的静坐中,不知坐了多长时间,晚上驶进了一个大山沟,星星点点、隐隐约约的依稀中,看到了几栋平房,车开到了一个平坝看清楚后,原来是一个蓝球场,才意识到了目的地,这就是我们的连队,与想象的差距太大,心情有点复杂。

八十年代,是一个浮动的年代,也正是英雄造就的年代,对越自卫还击战、大规模正面战争,虽已结束,但局部作战还在继续,我们新兵也列入了随时参战的第二梯队,“前运包”里装着遗书和誓言。“血染的风采”鼓舞着年轻躁动的热血,为当英雄雄心勃勃。

到达連队时,退伍的老兵基本走完了,我被补充到一排一班,那时临近春节,在家时看到的是家家户户都在为过祥和欢乐的春节忙碌。而部队却显得比平时更紧张严肃,尤其我们是保卫国家军工部队,进入临战一级状态,枪不离身,合衣而睡,三天两头的晚上,不定时的搞“紧急集合”,负重25公斤越野拉练。

当兵的就是要以“保家卫国”为已任。每个士兵始终牢记,不练不成兵,“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硬道理,坚定意志,刻苦训练,随时参战。

那是腊月二十七日的晚上,晚饭还没吃完,连长急匆匆非常严肃的宣布,立即各回各班,带好武器装备,全副武装待命,不到十分钟连长通报,厂区发现敌情,有特务在春节期间搞破坏,根据中央军委、国防部、公安部要求,严防死守,必须粉碎敌特的破坏活动,保证厂区春节安全。同时宣布团部命令,当地公安和部队领导到现场,布置防卫任务,部队气氛骤感异常,要求各战斗班挑选三名军事素质好的新战士,进行夜间武装潜伏。另外组成一支机动穿插巡逻分队,强化保卫任务。

当时热血沸腾,摩拳擦掌,当英雄的时候到了,我主动请缨参加了此次武装潜伏。

山区的夜是寒冷的,被四面黑压压的大山包围着,在冬季的寒风中,侵袭着人的意志和躯体。三人一组,一人匍匐在房顶、一人匍匐在窗台、我匍匐在水泥地上,形成三角交叉火力射角,隐秘地注视着目标处动静,两个小时目不转睛。四周静得出奇,阴森、昏暗的灯影光照下,只有树叶微微的飘拂,呼吸都不敢大声,那时真有点莫名的惊棘。刺骨的风,从俯卧地下的腹部传到背上,全身厚厚的军大衣,被冰冷寒气包裹着, 然而亢奋的神经、旺盛的血性,却达到了无比的升华,与敌特、寒风、冰冷相拼,感到无比自信和光荣。

武装潜伏了三个夜晚,原来是一场实战演习,为的是锻练新兵的军事综合素质,检验新兵的临战能力,平时站岗放哨,只配发少量子弹,潜伏时配发了数十发子弹,武装潜伏的真实性,当时无庸置疑。我们三连属机动连队,全部按照野战部队要求训练,此次实战演习达到了预期目的,三连荣获集体“三等功”,参加人员荣获个人嘉奖一次。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半年后直接从连队文书岗位上,被团部选送到核工业部第九科学研究院工会进修学习美术。

九院坐落在川北的梓潼县城西郊长卿山西麓,长卿山与著名的七曲大庙山遥相对望, 汉代大文学家司马相如曾在石室居住苦心读过书;而七曲大庙山里供奉的是文曲星张亚子,梓潼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也许人生中,不经意的奇遇,得到了一个人的鼓励和关心、教诲。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懂得了先做人后做事、当兵就要当好兵的道理。他的科研精神、他的奉献精神、他的爱国热情,使我无比仰望和崇拜!他把一生智慧献给了他热爱的祖国,是“民族之光”的英雄,鼓舞着全中华民族。他就是两弹元勋、中国原子弹之父、九院院长——邓稼先!

1983年,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到九院视察,并召开了国防科研大会,会议规模较大,近千人的会场,基本坐满了人,我作为会务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服务。张爱萍将军在会上,用四川话很风趣的说:

“科学家们,你们不会寂寞的,你们工作、生活的长卿山是汉代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居住过的地方,他在石室里苦读过书嘛!”

邓稼先院长紧接着说:

“是啊,七曲山大庙里供奉的是文曲星张亚子,还在看着我们出成果嘞!”

张爱萍将军非常感慨的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

赠九院同志:二十二年难忘情,崎岖道路信踏平。屡建奇功震寰宇,更创奇迹惊鬼神。张爱萍1983年5于长卿山下。

张爱萍将军为九院题字时,我与刘云生老师一起,为张爱萍将军铺的宣纸。将军写好字后,我忙将拐杖递给他,在旁的还有陈能宽副院长、四川省委书记谭启龙、其他省领导、省军区和部队首长及众多中国顶尖级核科学家。

我当兵生活、学习、战斗过的地方,当时都是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厂。为了保守秘密和严格纪律,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连我的父母、弟弟、妹妹至今都不知道,几十年深藏心底。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任何年代,军队都是牢固不动的堡垒,而士兵如流水,新老更替,以确保军队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我现在虽然退出了现役,但从未忘记,我是一个兵。

革命军队是个大熔炉,在这个彤红的大熔炉里,锻造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他们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始终鞭策着我、激励着我、鼓舞着我,砥砺前行。虽然我没有成为英雄,但至今仍怀英雄梦,这是一个士兵的心路纪实。

猜你喜欢

张爱萍新兵英雄
立正!新兵们
“自我罚站”的将军
英雄
张爱萍:一身正气堪称楷模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张爱萍的“四不畏”
新兵跳伞
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