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筋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2020-05-26张海红
张海红
一、冬前及越冬期管理
(一)查苗补种时,疏密补稀
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对缺苗断垄麦田要早催补种同一品种,或在分蘖期疏密补稀,带土挖穴浇水移栽,保证成活。
(二)适时中耕,化学除草
抓住冬前有利时机,于11月中下旬进行中耕和化学除草,每667 m2用6.9%骠马80 mL+20%使它隆50~70 mL,加水混合均匀,切记喷雾均匀。
(三)因苗追肥
对底肥用量不足的条播麦田,应在冬前趁雨进行追肥,每667 m2追施尿素5~10 kg。撒播麦田应适当增加追肥量,一般每667 m2施尿素10~12 kg。
(四)增施腊肥
冬前普施有机肥、人畜粪尿或稻糠稻秆,以巩固冬前分蘖,预防麦苗冻害。
(五)清沟排渍防旱
冬前要做好清沟排水防干旱工作,做到沟沟相通,排灌通畅,达到雨止田干,最大限度地降低麦田渍害。
二、返青期至抽穗期管理
(一)水肥管理
对于个体发育较差,亩群体<60万穗的麦田,结合浇水或趁雨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左右,根据肥力,酌情增减。弱筋小麦可在返青期追施,拔节期不再追施。对于亩群体>80万穗的壮苗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返青期和起身期不施或少施肥,拔节期趁下雨或结合浇水,每667 m2追施尿素8 kg左右。
(二)中耕或化学除草
抓住返青期最后一次除草的有利时机,对于冬前除草效果不理想,返青期杂草发生较重的麦田,应及时进行中耕或化学除草。每667 m2用15%麦积40 g(需二次稀释)或6.9%骠马60~90 mL+20%使它隆50~70 mL,加水混合均匀,均匀喷雾。
(三)预防倒春寒和晚霜
要注意春季天气变化,在有寒流来临前,采取喷水、喷洒防冻剂、叶面肥、生长调节剂等措施进行预防。
(四)防治病虫害
1.小麦纹枯病。起身期至拔节期,当发病麦田病株率达到15%时,每667 m2用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 g,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 g,或25%丙环唑乳油30~35 mL,对水50 kg喷雾,每隔7~10 d再施1次药,连喷2~3次。注意加大水量,将药液喷洒在麦株茎基部,以提高防效。
2.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叶枯病。每667 m2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 g,或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60 g,或志信星25~32g,或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 g,或25%丙环唑乳油30~35 g,或30%戊唑醇悬浮剂10~15 mL,对水50 kg喷雾防治,每隔7~10 d再喷药1次。
3.蚜虫。当蚜虫百株虫量在200~500头时,每667 m2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 g,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对水喷雾进行挑治。
4.麦蜘蛛。当平均每33 cm行长小麦有200头时,每667 m2用1.8%虫螨克乳油8~10 mL,或20%甲氰菊酯乳油30 mL,或40%马拉硫磷乳油30 mL,或1.8%阿维菌素乳油8~10 mL,对水50 kg喷雾防治。
三、抽穗期至成熟期管理
(一)防病治虫
此期重点防治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和穗蚜、黏虫等。要特别重视抽穗期和灌浆初期的赤霉病的防治,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二)做好“一喷三防”
第1次“一喷三防”在抽穗后开花前进行(齐穗期),每667 m2用15%粉銹宁可湿性粉剂70~100 g+25%多菌灵250 g+3%蝊虫脒乳油20~30 mL+磷酸二氢钾150 g+适量促进灌浆增粒质量的生长调节剂,对水喷雾,防病治虫防早衰,降湿除渍防旱。及时疏通“四沟”,做到灌排通畅。
(三)及时收获防混杂
豫南小麦成熟期间常遇阴雨天气,因此,小麦成熟时应及时组织机械抢收,防穗发芽和“烂场雨”现象发生,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种植弱筋小麦的麦田,应单收单脱、单独晾晒、单运单储,以防混杂。
(四)防治病虫害
1.赤霉病。每667 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50 g,或多菌灵胶悬剂、微粉剂100~150 g对水50 kg喷雾。如果小麦抽穗扬花期遇3天以上连阴雨或空气湿度较大天气,应在第1次用药后,每隔5~7 d再防治1次,确保防治效果。
2.蚜虫。当穗蚜百株达500头或益害比为1:150时,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 g,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或40%毒死蜱乳油50~75 mL,或3%啶虫脒20 mL,或4.5%高效氯氰菊酯40 mL,对水50 kg,也可用机动弥雾机低容量(每667 m2用水量15 kg)喷防。
3.黏虫。当发现每平方米有3龄前黏虫15头以上时,每667 m2用灭幼脲1号有效成分1~2g,或灭幼脲3号有效成分3~5 g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