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穗、死穗的原因与预防对策
2020-05-26焦军伟翟二华
焦军伟 翟二华
一、原因分析
(一)纹枯病危害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在出芽期、苗期、起身拔节期、小麦孕穗灌浆期及成熟期均可发生危害,一般可减产10%左右,严重者减产40%左右。在拔节后至孕穗期,是小麦纹枯病的发病高峰期,此期小麦茎基部1~3节叶鞘上出现云纹状褐色病斑。当病菌侵入茎秆后,形成四周褐色、中间灰褐色的椭圆形眼状病斑,造成小麦传输系统被破坏,水肥供应受阻,形成枯株白穗,直至死穗,一般在田间单株发生者较多。
(二)全蚀病危害
小麦全蚀病是商水县小麦出现死穗的原因之一,是土传性病害,也是典型的根部病害,在小麦苗期、拔节期、孕穗灌浆期均会发生,小麦地上部分的症状也是由茎基部和根部出现病害引起的。苗期症状不明显,拔节期病苗返青慢,黄叶多,分蘗少,麦苗矮化,稀疏,根呈黑色。灌浆期病株根部腐烂,形成黑脚,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干枯,麦穗逐步变成白穗。全蚀病每年随着小麦收割和土地耕作的进行,有扩展蔓延的趋势。
(三)根腐病危害
小麦根腐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种子、幼芽、幼苗、成株根系、叶片、茎和穗,轻者影响小麦生长,重者导致小麦死亡。小麦在扬花后受害最为严重,此期小麦根部出现褐色或黑色病斑,直至腐烂,叶片呈现褐色斑,后枯黄至死。穗部发病出现褐斑和白穗,出现枯白穗,成片干枯死亡。受害麦穗颖壳基部变褐,出现黑色霉层,种子不饱满或小穗不实,种子出现黑胚现象。
(四)赤霉病危害
小麦赤霉病从小麦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对小麦造成危害。赤霉病不仅对小麦籽粒造成危害,还对人类健康、牲畜健康造成危害。小麦赤霉病发生年份,轻者减产10%左右,重者可减产60%左右。苗期发病表现为苗腐,中期发病表现为茎腐,后期发病表现为穗腐。穗腐是小麦赤霉病最为严重的症状,其先在小穗颖壳上出现淡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展,在颖壳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随着病情发展,麦穗上部出现枯死症状,形成半截白穗,籽粒干秕并带有红色霉层。
(五)茎基腐病危害
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存在于地表和土表的病菌多从小麦植株根部、茎基部侵入,其症状表现与根腐病、纹枯病有部分相同之处。苗期受害可呈现烂种或因小麦根部腐烂造成死苗现象,中期受害可见茎基部1~2节呈现褐色,后期因温度的升高。雨后湿度加大,田间密度较大,茎基腐病发生加剧,茎基部呈现红色或白色霉层,严重时小麦整株枯死,小麦穗呈枯白发暗,无籽或籽粒瘦弱。
(六)天气因素
大风雨、冰雹等恶劣天气也会引起小麦倒伏、折断,造成小麦死穗。
二、预防对策
(一)纹枯病引起的白穗、死穗
预防纹枯病引起的小麦白穗、死穗应在小麦播种期每667 m2用2.5%适乐时100 mL,或2%立克秀100~150 mL,或20%三唑酮乳油150 mL,或12.5%烯唑醇120 mL,对水1.5~2 kg与70~100 kg进行药剂拌种。小麦返青期至拔节期每667 m2用12.5%烯唑醇20~30 g,或20%三唑酮乳油50~70 mL,对水30 kg均匀喷雾防治。
(二)全蚀病引起的死穗
预防全蚀病引起的小麦死穗,一是要把麦秸麦茬运出麦田,减少田间病菌量;二是收获的小麦单独存收,避免病菌扩散;三是种子繁育田发生全蚀病,不可作为种子使用;四是耕作前每667 m2用70%甲基托布津2~3 kg拌土20~30 kg均匀撒施;五是每667 m2用12.5%全蚀净20 mL对水500~750 mL进行拌种;六是小麦返青拔节期每667 m2用20%三唑酮乳油50~70 mL对水60 kg对小麦茎基部病变部位喷洒或灌根防治。
(三)根腐病或茎基腐病造成的死穗
预防根腐病或茎基腐病造成的小麥死穗,一是进行倒茬轮作;二是每667 m2用50%多菌灵粉剂1 kg拌沙土15~20 kg进行土壤处理,耕前均匀撒施;三是每667 m2用2.5%适乐时100~200 mL对水500 mL药剂拌种50 kg;四是药剂防治,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每667 m2用12.5%烯唑醇50 g,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 g对水30 kg均匀喷雾,连防2次,间隔期为7 d。
(四)赤霉病引起的半截穗、死穗
预防赤霉病引起的小麦半截穗、死穗应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若遇连续阴雨或田间湿度过大时,每667 m2用25%氰烯菌酯100 g,或12.5%烯唑醇25~30 g对水30 kg对准小麦穗部和上部叶片均匀喷雾。如喷后遇雨,应在雨后补喷。
(五)天气原因造成的死穗
预防因天气原因造成的小麦死穗一是改传统条播方式为宽幅播种或均匀撒播方式,发挥小麦的个体优势,增强小麦抗性;二是减量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小麦的抗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