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作文导写及例文
2020-05-26曹成玉
曹成玉
一、题目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有人说,寻常巷陌亦风景。发现风景,欣赏风景,关乎阅历,关乎眼界,关乎胸襟。
二、审题指导
【审读材料】
首先,把握材料中核心概念“风景”的内涵。它是指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雨、雪)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它能够承载优美、壮丽、崇高、美好等,是使人情绪激动、精神愉悦的具体物象。它包括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其中的人文风景是能够表现人性美、风俗美等方面的特定场景的转换。材料中的风景有实有虚,但无论虚实,应源于实体的风景,并能表现它具体的特征。海啸场景、战争场面等并不在风景的范畴内。
其次,把握材料组合所形成的关系。材料由两句话构成。一句为言论列举,两个“有人说”是并列关系,并揭示了风景的多样性、感悟的丰富性。后一句为关系概述,三个“关乎”解说了人对风景的领悟,也可以理解为风景对人的影响,“发现”、“欣赏”是由客观事物引发的人的主观感受,暗示着风景因人而异,风景与人的关系有着特殊性。
【立意与表达】
从立意与表达来看:新材料作文的核心词,不等于话题,因为题目有明确的限制。简单来说,要能够表达出“怎样的人看见怎样的风景”,或者“怎样的风景给人怎样的影响”。材料提供的立意角度比较容易把握,但立意须区分层次。
优秀的文章立意,应该完全符合材料核心,见解独到、新颖,有一定个性特征。
例如:可从“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角度思考,够发现此处风量的人,往往曾经沧海难为水,他的阅历丰富,情趣脱俗,不畏险阻;从“寻常巷陌亦风景”的角度思考,精神丰富、热爱生活的人,常常能够在平常生活场景中欣赏美,在熟悉的地方领略风景。
立意有侧重的作文,需要整体把握,如侧重介绍风景,并由实入虚,有所发现和领悟;或者源于实际风景,侧重表现人的精神风貌,立意正确,均可视为切题。
能够扣住“风景”立意,但只是套用材料,分别从人的阅历、眼界、胸襟这三方面表达,应该判为基本切题,可以参考四类卷标准评分。
忽略了“风景”这一核心概念,立意转移到关于“美”的感悟,或者抛弃“风景”、大谈人的阅历、眼界、胸襟,应该视为偏题,参考五类卷标准评分。
【文体构思】
《考试说明》要求写记叙类、议论类、抒情类等文章。“类”中有多种文体,议论性散文又比较普遍,因此,评判时能够在规范文体的基础上,鼓励多种文体写作。
文体自选,可以写评论、杂文、随笔,也可以写小说、散文、科学故事,等等。议论文重在评判其见解、思辨和说理能力,注意议论类文章的中心与材料的关联度;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写作智慧,注意记叙类文章的立意句或立意的关键词,区分是表达立意的重点还是张贴标签。
三、佳作示范
篱笆上的红太阳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王通
“在早晨的篱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红太阳。”顾城在诗中这般写道。
多么美妙!追寻太阳,追寻美丽的风景,正是顾城一生真实的写照。
世界本就美好,风雅景致藏乎其间,险峰之处也好,寻常巷陌也罢,发现风景、欣赏风景却取决于我们的眼光、视野和胸襟。于是,年轻的顾城写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在我看来,他苦苦寻找“光明”的旅程何嘗不是他寻访万物风景之旅。
风景何处无?而顾城所求并非单指自然界的景致,他更向往内心清丽婉约、天真烂漫所在。“拉紧桅绳,风吹起晨雾的帆”,这是他畅想未来时展望的图景;“云灰灰的,再也洗不干净,我们打起雨伞,索性涂黑了天空”,这是他焦灼于环境恶化时心中的不安;“在土地上画满窗子,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这是他愿肩负起振兴祖国责任时,脸上写满的担当……他将眼前之景与心中洞见糅合酝酿,并将之诉诸文字,流于笔端。
正如卞之琳《断章》一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在寻美过程中,顾城自己也已然与所见风景相衬,进而谱出一曲独属于他的华美乐章,成为一道别样靓丽的风景线,啸傲烟霞,待后人寻访。
生活的艰辛与折磨对于任何人都毫不留情。在诡谲的生活漩涡中,顾城同样挣扎扑腾。他搬到岛上居住,当过木匠,卖过春卷,养过鸡群……一切的一切都促使他对于生活的理解跃升到新的境界。“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这是他的话。阅历增长,境界擢升,年华消逝,所有肉眼可见的风景似乎都在改变,而不变者唯有他心中对于美的渴求。他那颗不变童心之中孕育的风景,历霜风吹彻,风采依旧;他面对人生乐观的态度,经时光涤洗,毫不褪色。因而他得以说出“还是给我一朵云吧,擦去晴朗的时间,我的眼睛需要泪水,我的太阳需要安眠”,于生命苦难中自寻闲适,不改追求。
而坚定内心风景的又岂止顾城一人!古有布袋和尚于世事沉浮中笑谈“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神情泰然,坚守本色;今有简媜亦曾“在繁华花街中独自走入无人角径”,不淆尘滓,特立独行。如是则寻访风景一途变化万千有何可畏?迎难而上,挽风捉日,岂不快哉!
“我要唱一只人类的歌谣,千百年后,在宇宙中共鸣”顾城嘹亮嗓音响彻大地。
篱笆上的红太阳,是顾城赠予我们寻访风景的眼睛。
风景这边独好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夏雨冰
林清玄在《愿你归来仍是少年》中曾言:“愿远行的人都看见最美的风景,愿归来后终等到最美的风景。”
诚哉斯言!风景,即风光美景,或蕴藏在五谷迷离、世事烟火的平凡生活中,或隐含在不染尘滓、明月清风的清嘉境界里。无论是山峰还是低谷,都有其自身的独特风景,陶冶性情,启迪心智。
风景千般万种,因而我们要以宽广的眼界,博大的胸怀,来欣赏风景,从而丰富我们的阅历。“行至水穷处”,可以有“坐看云起时”的恬淡从容;在“寻常巷陌”,可以 有“斜阳草树”的优美意境;有卢浩然“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的攀登险峰之观;亦涵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回归低谷之景。遍览世间美景,点化二十四桥的明月,心灵也将随香炉峰的紫烟而飘至万里高空。
正如钱钟书所言“人于山水,如见美色;山水于人,如惊知己。”若欲有“惊知己,遇美色”的情感触动,非是立足于山顶的视野不能养成。而先生本人也是如此。之于文学,他是立足于世界视野之峰的俯瞰者,在多国语言与文化的纯熟游走间探得多元文化的精要奥义,情思奔涌,情怀阔达。正是这观照山巅风景的大视野,赋予了人们容纳山川的博大情怀。一如京城风月斗心之地培养得出秦楼楚馆的小情小调,却终非文人挥毫畅酣的兰亭或清江东逝的郁孤台。
不受身边之景的拘囿,转而寻找内心精致淡雅的美景,方可臻于人格的卓然高境,与天地万物共鸣,与世界共振。且观八大山人遁入空门,得见深山古寺里的寒磬孤钟,悟得简捷清醇的心灵“士气”;再看张岱“披发入山林”,于无人处赏西湖雪景,终而获得心灵的升华与灵魂的丰盈。
然而正应了余秋雨所说,“世间真正的美景,无不熨帖着大地,凌驾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会构成对自己的嘲弄。”眼界宽广睥睨万象之时也不可忘了身处低谷的安静闲适。只因立足山顶,绝不意味着脱离地面,而是为了更好的欣赏最美的风景。此景,在山中,更在心中。
愿我都能看见林清玄所说的“最美的风景”,鉴自然之湖光,品山间之霁月。
东方欲晓,何妨踏遍青山?熹微晨光中,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