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减负”导写示例与病文诊断
2020-05-26雷其坤
雷其坤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在黄庄,新东方、学而思、立思辰、高思、杰睿……各种校外培训机构让人眼花缭乱,一辆辆送孩子上课外班的私家车让交通也拥堵起来,一个个焦虑的家长让空气似乎也变得紧张,一个个背书包戴眼镜的学生行色匆匆出入于各个课外班……学生减负的话题广受关注,教育部称减负是一场“攻坚战”。
你对此有怎样的体会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围绕观点展开论述,有理有据。
【写作导引】
这道作文题现实性很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引导学生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体现文章为时而著的现实意义。
材料包含了几个方面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的校外培训机,非常焦虑的家长,不堪重负的学生,教育行政部门的减负政策。可以侧重于某一方面来立论,但最好能关联起来考虑,围绕关键词“减负”来确立中心论点。可用追问法来“逼”自己深入思考。為什么要减负?因为学生不堪重负。为什么减负像一场“攻坚战”这么难?因为非常焦虑的家长争先恐后送孩子到课外培训机构上课,因为各种校外培训机构想方设法吸引人们送孩子去上课外班……为什么家长会如此焦虑?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担心孩子考不上最好的中学,考不上顶尖的大学,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怎样才能有效减负?须要家庭、学校、社会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对“减负”要有正确的理解,减负不是减去一切负担,学习不可能没有负担,合理的课业负担必不可少,“减负”是要减掉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合理的过重学业负担与心理负担。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强调:“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不是简单地缩短在校时间、减少作业量、降低课业难度,而是要把不合理的负担减下来,减去强化应试机械刷题,校外超前、超标培训等不合理负担。有些欠缺的,像劳动教育、美育、体育锻炼的,达不到标准还要增加上去。”减负是为了中小学生健康发展,因此,认为减负就等于培养学渣,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断然全盘否定减负并不明智,可以持否定的观点,但要有分寸,如“减负不能一刀切”“减负要避免简单化”“减负要因人而异”;对课外班也不宜全盘否定,适当选择有助于自己兴趣、爱好发展的课外班也未尝不可。
议论文的使命是说理,观点要正确、鲜明,论据要准确,要真实、丰富,与观点一致,论证要合理,即选用恰切的论据,运用适当的论证方法,准确阐发论据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联,使论据对观点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从而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佳作评点一】
减负要从“心”开始
北京市十一学校 张允怀
超负荷的各种作业,名目繁多的各种课外班,让许许多多中小学生不堪重负。于是不断有人号召“减负”,却收效甚微。在我看来,减负应该重点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从“心”出发才能凑效。
如果心理压力过大,学生会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因为过重的心理压力会给学生们一种压迫感,好像这是一场比赛,不赢就会成为人生输家。这种压迫感会让学生慢慢把学习当作痛苦的煎熬,而不是享受学习的过程。在他们眼中生活的一切就为上清华、北大。外加父母施压,这种扭曲的世界观只会越发严重。
同时,过大的压力会让学生丧失对生活的激情,产生消极情绪。当超重的压力不断累积,内心本来就不够强大的中小学生其心志就会像大坝决口一样脆弱不堪,后果不堪设想。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因此患上抑郁症,甚至有因此而自杀的。
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减负迫在眉睫。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怎样才能缓解心理压力呢?首先,学习应该以课内为主,尽量杜绝课外班。因为过多的课外班会成为沉重的负担,不仅占用课余时间,还有碍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况且大部分课外班都是叫学生机械地刷题,这种行为让学习中的快乐大打折扣,让学生丧失兴趣。我的一位同学一周报了十个课外班,成绩不仅没提高,而且养成了依赖刷题的习惯,成绩一落千丈。
其次,要明确学习目的,切忌功利地学习。有很多学生眼中的目标只有好成绩,985大学,好工作,而把学习当作一件苦差事,这当然会有极大的心理压力。我们们应该明确,学习是在提升我们的修养,积累人生经验,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由此,学生就不会一味好高骛远,而脚踏实地投入学习,发现其中的乐趣与快乐,压力便转变成了动力。
最后,学生要和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要把他们看作监督或强迫你学习的人,而要将他们变成你学习道路上的伙伴。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调节学生情绪,让学生以积极态度面对学业和生活。很多调查显示,学生的压力有百分之三十以上来自父母,因与父母不和而离家出走的事例数不胜数。
减负确实是一场“攻坚战”。减负应从心理入手,缓解心理压力是首要目标。只有树立正确的理念,制定合适的的战略,才能赢得减负的胜利。
【佳作评点二】
减负要多管齐下
北京市十一学校 黄熙悦
当下,许多中小学生,除了周一至周五的在校时间之外,在晚上、周末经常会被家长送到培训机构上课外班,结果是学生烦恼,家长焦虑,教育部门领导头疼……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减负说了多年,状况并未改观。我认为,减负要多管齐下才能见效。
对于学生而言,要珍惜并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如今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我上课没有听懂,没事,有课外班呢!这样的想法真的好吗?机构让不少学生都有了依赖性,认为自己成绩好是上了课外班,成绩不理想是因为上课外班还不够多。如果学生能够好好利用在校时间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不仅能提高成绩,而且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对于家长而言,不要给孩子增加过重的负担。许多家长如今的口头语都是:“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而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却也在被相同的话语折磨。家长总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太高,总想给孩子报各科的课外班提高成绩,让孩子不堪重负。家长并不知道,对于孩子的那份期待,就像一座压在孩子身上的无形的大山,孩子被压得喘不过气,而家长站在山顶还在焦急地“添砖加瓦”。家长需要冷静下来和孩子好好谈谈,了解孩子的难处,消除焦虑,不要损害孩子的健康成长。
课外教育培训机构则要规范运营。我看过一条机构的广告:“如果不为你孩子报名,我们将会培养你孩子的对手!”这样的广告无疑将孩子们之间无形的竞争引燃点爆,有多少家长都是因为看到这样的内容心头一急,拉着孩子匆匆忙忙地去报名。而最后不管成绩如何,反正不菲的收费落入机构的口袋中。在我看来,教育部门对各种教育培训机构要严格监督、规范,对没有教师资格的老师禁止上岗,限制机构的过度增长以及每日的运营时间,防止占用学生过长的课余时间和睡眠时间,以保证学生每天在校的精神状态和作业完成情况。
减负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为了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各方面积极行动起来吧。
【评点】
“减负要多管齐下才能见效”,中心论点旗帜鲜明。文章主体部分围绕中心论点,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证:学生要珍惜并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家长不要给孩子增加过重的负担;课外教育培训机构要规范运营,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到监管职责。三个分论点都都置于段首,层次分明。文章纲举目张,条理清楚。
【病文诊断】
重担在身,何必减负?(标题用反问,观点也明确。但必须正确)
近几年来,学生们总是在课后穿梭于形形色色的课外班之间,累得苦不堪言。于是,“减负”这个颇受争议的问题就浮出水面。青少年到底要不要减负?对此,我认为现在的青少年不用减负,保持现状即可。(“学生们总是……”是全称判断,不符合事实,可改为“不少学生”。既是“颇受争议” 自然是已经显露出来,用“浮出水面”不妥。前面说“累得苦不堪言”,又说“不用减负”,岂不自相矛盾?)
要知道,现代青少年身上可是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现在这一点苦都吃不了,那以后还如何能“坚韧不拔”?我们现在所学的知识,都是为了我们日后为祖国做出更大贡献做准备。这就好比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我们现在在所经历的正是“苦”的这一部分,依我之言,“先苦后甜”总比“先甜后苦”要好得多吧?就是为了日后的“甜”,所以我们现在也要加倍努力。(对“减负”理解有误。“减负”并非就没有负担,就不吃苦,就不努力。“减负”是减掉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合理的过重负担。青少年如果不能健康成长,又如何能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呢?)
若是说到减负,那就去非洲一趟就好了。那里的孩子放学后可以随意地嬉戏,课业任务也相当轻松,但如果我给你一个去非洲上学的机会,你会答应吗?诚然,非洲的学生要比我们轻松得多,但他们每天吃不饱饭,卫生条件、医疗条件都很差,国家也比我们落后许多。而你比他们相差的,仅仅是学习累一些。如此看来,你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况且,你还比他们收获了更多的知识。有了知识,再想有什么,好像都是易如反掌的事了。(这段文字想论证什么呢?非洲学生学习都很轻松?非洲国家都贫穷落后?绝对不是!论据必须真实可靠,虚假的论据没有论证力;表达要有分寸感,不要说过头话。即便所说的都是真实的,这是由于“减负”造成的吗?不是!议论文的使命是讲理,用去非洲上学来恐吓不是讲理。而且,你怎么知道别人都不愿意去非洲上学呢?是否到国外留学,到什么地方留学,因人而异,确实也有到非洲留学的中国学生啊。)
仅从个人层面来看,你也更应该去努力学习。青年是一生中精力最旺盛的阶段,此时不学,何时去学?“少年如同初升的太阳”,这话可不仅是说得好听,现在你学习的速度和效果,正处于最鼎盛的阶段,等你到了中老年,恐怕你想学,也学不进去了。所以说,我们现在就应该加倍地学习,不要等老了再追悔莫及。(这段文字道理大体是对的。“到了中老年,恐怕你想学,也学不进去了”,这话有些过头,现在是学习型社会,要活到老,学到老;“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减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而不是不让学生努力学习。)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换句话说,我们祖国的未来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国家。(道理是对的,但论证不了“不用减负”的观点。)
现在,“减负”政策已经不断的深入我們的生活。即使国家的减负政策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也不应该忘记国家在为我们的身心健康着想。“劳”固然重要,但适当的“逸”可以使我们的效率提升。当然,我认为“减负”其实是没什么必要的。好不容易有一群少年想要发愤图强,好好学习,结果教育部却让他们“减负”,这会让他们怎么想啊?(责怪“减负”政策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有些片面。
不减负就是“劳”,减负就是“逸”?这显然是对减负的曲解。
“减负”就是不让学生发奋学习?这样无厘头的搞笑结尾,也许会让人发笑,但不能使人信服。)
作者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较为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但是,对“减负”的认识偏颇,导致立论失当,这也必然会导致论证乏力。论据失真,语言缺乏分寸感,这些都是硬伤。议论文是要说理的,要以理服人,而此文从整体上看是不讲理的,或者说是强词夺理。要改变这种状况,须要从思想认识上提升,从思维发展与提升上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