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悲怆远游到欢愉永生

2020-05-26罗中原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游仙诗屈原

摘  要:本文尝试把最早的游仙诗看作一种对社会不公现实的抵抗,滥觞于楚辞。首先我将试图说明游仙诗起源于屈原,他奠定了游仙诗的根本特征,它可以被描述为旨在超越人类苦难和挫折的天体之旅的多彩描述。此后游仙诗中的主题从赋游离到诗中,世俗的成分逐渐增加,对仙境的新鲜而有力的描写则逐渐减少或表达的过于机械而又肤浅薄弱,不能产生一种庄严灿烂的艺术气象。文章简要探讨游仙诗这种文学形式在先秦至六朝期间从一种激情的批判性文学到一种固化的宫体文学的演变。

关键词:游仙诗;屈原;文学演变

作者简介:罗中原(1986-),男,汉族,新疆伊宁市人,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2-0-02

1.游仙诗的诞生

屈原是楚国的贵族, 年轻时的他对现实政治抱有一种美好的理想,为了振兴楚国,他为理想的实现而积极努力。但他的理想和贵族保守势力把持的现实有极大的矛盾,最后以失败告终。屈原自己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加上他长期受楚地习俗和广为流传的神仙思想的影响,他成为了有着极高理想和政治诉求的游仙诗人。守旧腐朽的现实使他根本无从表达。屈原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短暂,志愿难遂的苦闷。不像后世游仙所呈现出的物质礼赞,屈原借游仙来进行批判与发泄。他的游仙既是一场意志坚定的出走,也是一场心灰意冷的出走,《离骚》有云: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老冉冉其将至兮

恐修名之不立。

《离骚》可以说是后世最为熟悉的屈原作品,也是《楚辞》里最不可或缺的篇章,更是一篇具有政治寓意的作品,其基本主题是表现诗人为了“美政”以振兴楚国这一崇高理想而进行的热烈追求,他运用想象力去表达和构建了他的神仙世界。他在《离骚》等作品中,通过对主人公遨游仙界的瑰丽描写,表达在屡次碰壁后,对于黑暗现实深刻的自我认识,他已经彻底失望。在万念俱灰的心境下, 诗人用天界浪漫神游的幻想去表达对不堪现实的批判。在《离骚》中,虚构和真实不停地交织在一起的。这种前无古人的表达和支撑其表达的生命意识,形成了屈原特有的“坎凛咏怀”。所以,屈原之所以在游仙文学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原因在于他不仅仅开创了游仙诗的书写脉络,同时奠定了游仙抒情的范式与修辞。

2.游仙诗的世俗化

“仙” 字在当时也可以被写成“僊”,代表的意思就是得道飞天永生。在汉朝时期,由于汉武帝本人对永生仙道的狂热痴迷,鼓励了各式各样的追寻永生的方士群体在社会上泛滥,在社会上层的鼓吹和大众的附会下,长生不老之类的神仙故事在民间得到了大范围普及,从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一批描写“升仙”经历的乐府诗。在这样的情况下,游仙诗的重点变得更加沉迷于描述富有想象力的旅行,在旅行中成仙而到达永恒的幸福。由于在《远游》中描绘了大量这样的旅程,因此它成为了处理这一主题的诗人的灵感和借鉴之源。但是,当乐府的诗歌采用“远游”中的游仙诗主题时,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他们省略了楚辞悲怆的表达,徒留旅行的华丽纪录。在这些诗中,对世界的苦难没有深深的悲痛,徒留对长寿的希望,如《平调曲 长歌行》中所写:“主人服此药,身体日康强。发白复更黑,延年寿命长。”

3.作为“装饰”的游仙诗

游仙主题的去严肃化已经发生在乐府游仙诗中,因為在这些作品中,它不再像《离骚》那样去构成一种社会政治的选择。由于对物质的追求超越了对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关注,取而代之的是它代表了人类短暂性的逃脱,主要描述神仙欢宴的可喜可乐,一味歌颂仙境,表现对世外的憧憬,缺少精神寄托。例如,六朝仅将游仙主题用作“装饰”目的。在他们的作品中,游仙成为了朝拜荣耀的人,并成为赞颂的修辞手段。因此,精致而又世俗的游仙诗不再具有任何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社会批判性。相反,它变成了社交的泛滥和装饰。以下是沈约(441-513)的一首诗:

和竟陵王 之一

天峤承绛仙

螭衣方陆离

玉銮隐云雾

溶溶纷上弛

瑶台风不息

赤水正涟漪

峥嵘玄圃上

聊攀琼树枝

诗中游仙的修辞被用于描述一次宫廷出游。王爷和他的随从变成了仙人。例如,在开场白中,王爷及其随行人员被描述为“绛仙”。整首诗由一段简洁优美的行旅组成,甚至都没有太多诗人个人的情感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旅行像是作为一出提前准备好的演习,而不是像前面所讨论的那样,是对社会条件或人世无常的一种升华。即使在建安时代,私人的语境保证了《游仙诗》的个体性,因为它使诗人能够利用这个母题来思考生活和社会中对他们来说重要的问题。他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写诗,以此来表达他们个人的希望和挫折,往往抒发对人生的不满,表明其退隐自处,不与当权者合作的政治态度,虽没有楚辞中的浓烈的社会政治叙述,但也多抒发苦闷与愤慨不平之情。

4.结论

后世游仙诗中,主题重点转移了。南朝四代游仙诗的数量不算太多,但创作手段固化油滑且创作者多,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著名诗人,例如庾信、沈约、王褒等。在他们笔下,游仙诗的主题有着很强的一致性,游仙主题更多的成为了礼赞物质生活和对权贵歌功颂德的语言。它不再是早期带有社会批判色彩的文学。《离骚》的诞生源于个人体验的痛苦,这种悲怆使屈原自发的借游仙去超越现实同时治疗自己。这也是屈原的游仙拥有天马行空的激情和宏伟的神话架构的根本原因。这是那些一心描绘“列仙之趣”的游仙诗作的本质不同。更进一步地说,游仙的本来目的不是用来礼赞对权贵物质的憧憬,而是在于超越人世,给现实出具一种带有人文关怀的替代方案。

参考文献:

[1]汤炳正.楚辞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2](清)朱乾.乐府正义:卷十一.

[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4]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 中华书局, 1979.

[5]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 中华书局,1983.

猜你喜欢

游仙诗屈原
梦见屈原
端午思屈原
《读屈原〈天问〉之一》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郭璞《游仙诗》现存篇目考论
——兼与赵沛霖先生商榷
屈原诗·天问
屈原送米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乐府游仙诗研究综述
郭璞《游仙诗》残句的性质与价值
论曹操游仙诗之成因及主题